-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顧隨全集-(全十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507513
- 條形碼:9787554507513 ; 978-7-5545-0751-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顧隨全集-(全十卷)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 顧隨是中國現代文壇上一位卓然特立的詩人、作家。他的第壹部舊體詞集刊行于1927年,其詞、曲、詩創作在三四十年代影響頗大,且是中國文學史上冣后一位創作雜劇的作家,早年亦創作有新體小說、散文、詩歌等
★ 顧隨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教育家,自1920年以后,先從事中學的國文教學,1929年起先后在北京、天津多所大學任中國古典文學教授。他的弟子有很多早已是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周汝昌、葉嘉瑩、吳小如、郭預衡、史樹青、顏一煙等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 他又是一位有獨見卓識的學者、研究家。他幼承父訓,奠定了堅實的傳統文學根底,大學期間專修西洋文學與文藝理論,得到過沈尹默、周作人等諸多名家的指教,對禪學、書法亦有精深的研索。古今中外,文史哲禪,兼容博采,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學道路與風格,從而在學術研究上見人所未能見,發人所未能發
★ 顧隨生前創作、著述頗豐,卻不以專家學者自居,獨執著于做一個詩人、作家,故而研究著述生前較少刊行,“十年動亂”中更遭毀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經多方收集,已出版了《顧隨文集》《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顧隨講義系列叢書》《駝庵傳詩錄——顧隨講中國古典詩詞》等圖書若干種。
★ 此版全集由顧隨之女顧之京教授多年收集、整理和研究父親遺作基礎上,在眾多前輩、后學的共同努力下輯得,經典性與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此次出版的十卷本《顧隨全集(共10冊)(精)》,總字數近四百萬字,囊括了現今所輯得的顧隨先生一生的全部著作文字,讀者可借此窺知先生德業文章之全貌。
卷一為《詞·曲·詩》,卷二為《小說·散文·日記·譯作》,卷三為《論著》,依論詞、曲、詩、文、小說、佛學、書法為序。卷四為《講義》,含顧隨先生講“佛典翻譯文學”、“古典文學批評”、“毛澤東詩詞”三種及“唐代詩歌”中的三兩節、《離騷》與《項羽本紀》兩個短章。卷五、卷六為《傳詩錄》,顧隨自一九二九年起執教于大學講壇,講授中國古典文學。本卷及以下兩卷(卷六、卷七)所輯均據葉嘉瑩、劉在昭等弟子當年的聽課筆記整理編訂而成,故定名為“傳詩錄”、“傳文錄”。傳詩錄兩卷,輯入的是顧隨講授古典詩歌的實錄整理稿,包括講授先秦之《詩經》、楚辭,魏晉之三曹、陶潛以及唐詩、唐宋詞、宋詩、元曲、靜安詞、《人間詞話》等專題以及古典詩歌綜述等。卷七為《傳文錄》,輯入的是顧隨講授中國古典散文的實錄整理稿,包括講授《論語》《中庸》《文賦》《昭明文選》《史記》等。卷八、卷九為《書信》。卷八收錄顧隨自一九二一至一九五九年近四十年間致盧伯屏、盧季韶信函四百八十九通。卷九輯入顧隨給周作人、馮至、臺靜農、周汝昌、張中行、葉嘉瑩、史樹青等的書信共二百四十一通,依致師長、友朋、弟子、家人之序排次。卷十為《書法》。顧隨精于書法藝術,曾師從書法大師沈尹默先生,草楷皆工,是現代書法名家。本卷影印他的部分手跡。編為文稿、詩稿、書信、日記、臨池、書翰、寫經等部分。
以上十卷本的文字,均據原印本或手稿、原手抄稿做了細致的校訂工作。
顧隨(1897-1960年),字羨季,別號苦水,晚號駝庵。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一生執教并從事于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
他是中國現代文壇上一位卓然特立的詩人、作家。他的**部舊體詞集刊行于1927年,其詞、曲、詩創作在三四十年代影響頗大,且是中國文學史上*后一位創作雜劇的作家。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早年亦創作有新體小說、散文、詩歌,翻譯過蘇俄、日本作家的文藝理論和文學作品。
他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教育家。自1920年以后,先從事中學的國文教學,1929年起先后在北京、天津多所大學任中國古典文學教授。一生執教四十年整,以他的學識、修養、心血、品格登堂傳法,講學樹人。他的弟子有很多早已是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周汝昌、葉嘉瑩、吳小如、郭預衡、史樹青、顏一煙等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近年,葉嘉瑩教授又以老師的名號在南開大學設立了“葉氏駝庵獎學金”,薪火相傳,獎勵在古典文學上學見初成的青年學子。
他又是一位有獨見卓識的學者、研究家。他幼承父訓,奠定了堅實的傳統文學根底,大學期間專修西洋文學與文藝理論,得到過沈尹默、周作人等諸多名家的指教,對禪學、書法亦有精深的研索。古今中外,文史哲禪,兼容博采,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學道路與風格,從而在學術研究上見人所未能見,發人所未能發。生前印有《無病詞》等六種詞曲詩集,又有《稼軒詞說》《東坡詞說》《揣龠錄》等多種著作問世。顧隨生前創作、著述頗豐,卻不以專家學者自居,獨執著于做一個詩人、作家,故而研究著述生前較少刊行,“十年動亂”中更遭毀棄,何其憾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經多方收集,已出版了《顧隨文集》《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顧隨講義系列叢書》《駝庵傳詩錄——顧隨講中國古典詩詞》等圖書若干種。
顧隨六女之京教授多年致力于父親遺作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眾多前輩、后學的共同努力下,現輯得顧隨各類文稿及書信日記三百馀萬言,另有書法一卷,編為十卷。各卷文稿的編排以及必要的相關情況,見各卷卷首之說明,此處不再一一列述。
有關全集的編輯工作,尚有幾點說明:
一、顧隨之文字,博古通今,融貫中西,縱橫開闔,大部分著作寫于二十世紀前半葉,當時的語言文字習慣與今天的文字規范用法有較大差異,如當時用“皮氣”,今天用“脾氣”;當時用“鹵莽”,今天用“魯莽”;當時用“擔擱”,今天用“耽擱”;當時用“計畫”,今天用“計劃”;當時用“了草”,今天用“潦草”;當時用“孤負”,今天用“辜負”,等等。現為方便當代讀者閱讀,對這些文字逐一進行了規范處理。
二、文稿中疑似誤記或筆誤之處均加腳注說明。異體字、異形詞和標點酌情做規范處理,間或出現的繁體字做簡化處理,而不礙讀者理解的句法及詞語等一仍其舊。比如,卷五中《說(詩經)》部分:“汎彼柏舟”之“沉”字,作者引段玉裁話說明:“上汎謂汎,下汎當作泛。”故引文《邶風·柏舟》中的“汎”字做了保留,不做規范處理。又如,文中講道:“‘猗’,嘆辭(噗與欺不同。欺,悲欺;噗,嘆美)。”其中的“嘆”、“欺”不做規范處理。又如:“我心匪鱧”,“鎰”,鏡子。不涉及文字考證、訓詁,其中的“鎰”改為今天的規范字“鑒”。
顧隨全集-(全十卷) 內容簡介
我國文藝傳統上,對作家作品的品評賞析,本亦有我們自己的獨特的方式,這又完全是中華民族的,而不應也不能是與西方的一模一樣。 先生的講說之法,絕不陳米糟糠,油鹽醬醋,流水開賬,以為“美備”;也絕不同于較短量長,有意翻案,以聳動世人耳目為能事;他只是指頭一月,頰上三毫,將那*要害、*吃緊的關節脈絡,予以提撕,加之鉤勒,使作者與講者的精神意度,識解胸襟,都一一呈現于目前,躍然于紙上,——一切都是活的。
顧隨全集-(全十卷) 目錄
卷一 詞·曲·詩
卷二 小說·散文·日記·譯作
卷三 論著
卷四 講義
卷五 傳詩錄一
卷六 傳詩錄三
卷七 傳文錄
卷八 書信一
卷九 書信二
卷十 書法
顧隨全集-(全十卷) 節選
顧隨全集-(全十卷) 作者簡介
顧隨(1897.2—1960.9),本名顧寶隨,字羨季,河北清河縣人,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當代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在詞學、曲學、文字學、音韻學、禪學、書法等方面均有獨特建樹,是20世紀“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 。與沈尹默、周作人等大師名儒皆有師生之誼。解放前執教于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等,1953年至天津師范學院(河北大學前身)。著名學者葉嘉瑩、周汝昌、吳小如、史樹青、郭預衡等均其受業弟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有《稼軒詞說》、《東坡詞說》、《元明殘劇八種》、《揣龠錄》和《佛典翻譯文學》等多種學術著作問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多年來, 顧隨先生卻湮然杳聞,幾被世間遺忘,成了一位“隱藏的大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先生的高足葉嘉瑩教授等人的多年努力,才使顧隨先生的文化學術成就重新走進世人的視野。《顧隨全集》的出版,不僅是清河、邢臺的盛事,也是河北的盛事、中國文化界的盛事。十卷本《顧隨全集》的出版,除了傳承顧隨先生之志業方面,也將產生深遠的社會文化影響。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