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理交融:奔向21世紀的科學潮流 版權信息
- ISBN:7301062591
- 條形碼:9787301062593 ; 978-7-301-0625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理交融:奔向21世紀的科學潮流 本書特色
科學應該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些國家的科學院,既包括自然科學的分支,也包括社會科學的分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不同,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
文理交融:奔向21世紀的科學潮流 內容簡介
很多自然科學成果的應用與人類的社會的發展有密切關系。特別是,由于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對自然界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就比較清楚地說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孤立地研究其中一方面的問題變得更加困難。所以,我們對青年的培養,需要使他們具有更為全面的知識,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利用科學所取得的成果,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
文理交融:奔向21世紀的科學潮流 目錄
序
作者前言
**篇 21世紀:文理交融的世紀
**章 蔡元培的“融通文理”理想
第二章 迎接文理結合的交叉科學時代
第三章 怎樣理解“科教興國”的“科”?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與自然科學的血緣關系
第五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文理交融的研究領域
第二篇 21世紀:高質量高科技的世紀
第六章 可續發展:21世紀的必然選擇
第七章 質量**:21世紀的基本國策
第八章 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九章 數字地球與數字中國
第三篇 21世紀:中國從數學大國走向數學強國
第十章 馬克思與數學
第十一章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力量
第十二章 現代數學的新特點
第十三章 中國從數學大國走向數學強國
第四篇 21世紀:哲學與科學重新走向融合
第十四章 哲學與科學融合的先驅
第十五章 19世紀哲學和科學關系的兩大思想傳統
第十六章 歷史的教訓——20世紀40年代蘇聯的自然科學批判運動
第十七章 21世紀的哲學與科學
第五篇 21世紀:尋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共同的方法論
第十八章 方法和方法論的重要意義
第十九章 科學認識活動的三個要素
第二十章 模型:現代科學的核心方法
第二十一章 科學實驗法庭和社會實踐法庭
第二十二章 方法論的范疇研究
附錄
參考書目
后記
作者前言
**篇 21世紀:文理交融的世紀
**章 蔡元培的“融通文理”理想
第二章 迎接文理結合的交叉科學時代
第三章 怎樣理解“科教興國”的“科”?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與自然科學的血緣關系
第五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文理交融的研究領域
第二篇 21世紀:高質量高科技的世紀
第六章 可續發展:21世紀的必然選擇
第七章 質量**:21世紀的基本國策
第八章 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九章 數字地球與數字中國
第三篇 21世紀:中國從數學大國走向數學強國
第十章 馬克思與數學
第十一章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力量
第十二章 現代數學的新特點
第十三章 中國從數學大國走向數學強國
第四篇 21世紀:哲學與科學重新走向融合
第十四章 哲學與科學融合的先驅
第十五章 19世紀哲學和科學關系的兩大思想傳統
第十六章 歷史的教訓——20世紀40年代蘇聯的自然科學批判運動
第十七章 21世紀的哲學與科學
第五篇 21世紀:尋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共同的方法論
第十八章 方法和方法論的重要意義
第十九章 科學認識活動的三個要素
第二十章 模型:現代科學的核心方法
第二十一章 科學實驗法庭和社會實踐法庭
第二十二章 方法論的范疇研究
附錄
參考書目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