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胡適傳略 本書特色
《胡適傳略》是劉芳和博士后王喜國多年研究的產物,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那是一個新舊交替,中西文化劇烈碰撞、交匯和融合的“靈魂四分五裂”的時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內心都充滿著難以名狀的痛苦和無所適從的疏離感,面臨著一系列困惑,并從中進行著艱難的價值選擇。胡適可謂是這一時代極其典型的“標本”。 胡適既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又在19歲游學美國。作為一個“兩腳踩東西文化”的學人,中國許多傳統的價值觀,在他的意識和潛意識里,仍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滯后力,這使他對中國有一種自然而深厚的感情。然而,舊中國傳統的社會政治理論和實際在強大而先進的西方標準之下,又使他感到虛弱而不愿與之認同。 《胡適傳略》力求以胡適的著作、書信、日記、自傳及當時的報刊雜志和當事人的記載等有關材料,再現胡適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心理結構的變遷進程和思想軌跡。而這些對于正在走向未來的當代中國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超越前人、超越自身,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及其文化選擇無疑有所裨益。
胡適傳略 內容簡介
以胡適的一生為線索,論述其在新舊交替和中西文化劇烈碰撞時代背景下的思想發展軌跡,討論他從個人戀愛、婚姻,到對民主、自由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取向和行為選擇,關注其既想超越又不能超越的矛盾痛苦,以及做出看似矛盾而其實又合乎邏輯行為價值選擇的深層原因,試圖對其一生復雜的經歷和思想作較為深入的闡釋和挖掘。
胡適傳略 目錄
**章 早熟
徽州、家族、鐵花父親
嚴格的母教
老成的“糜先生”
小無神論者
第二章 在上海
鄉巴佬求“新學”
《真如島》與白話小說
編輯《競業旬報》
年少的詩人
考取官費生
第三章 留學美國
看到了一個新世界
講演訓練
關注國事
師從杜威
醞釀“文學革命”
第四章 新文化運動
回國、受聘北大與完婚
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嘗試白話詩
宣揚易卜生主義
第五章 哲學之路
“但開風氣不為師”
傳播杜威哲學
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
方法論的致用
第六章 徘徊
“問題與主義”之爭
搬出“好政府主義”
謁見“皇帝”
歐美之行
第七章 《新月》與《獨立評論》
重整主持新月社
討論人權問題
倡導社會改革
創辦《獨立評論》
所謂“諍臣諍友”
第八章 躋身中西文化討論
西化潮流的產兒
“科學與人生觀”論戰
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
《說儒》——孔子再評價
從“全盤西化”到“充分世界化”
第九章 政壇生涯
從“不爭”到抗戰
游說美歐
“駐美大使”
紐約至北平
“國大代表”
第十章 海外寓公
避居與“講學”
考訂《水經注》
《自由中國》事件
第十一章 孤寂的晚年
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談“容忍與自由”
圍剿之中
溘然而逝
附錄1:論胡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
附錄2:作者劉芳有關胡適思想研究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后記
胡適傳略 作者簡介
王喜國,遼寧葫蘆島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講師。遼寧大學歷史系畢業,2008年9月一2010年9月在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軍軍事科研計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課題研究;在《中國軍事科學》、《軍事歷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等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等。劉芳,山東招遠市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畢業于復旦大學,獲哲學學士和碩士(中國哲學史專業)學位。歷任空軍飛行學院機械員、機械師、干事、指導員,軍隊院校學術處長、副教務長、政治學系主任、副部長等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專家庫成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哲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長期從事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軍事倫理學、唯物史觀與社會發展教學與研究。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320余篇,70余篇(次)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現代史》、《中國共產黨》、《軍事學》等8個類別)、《中國史研究文摘)溥轉載;有50余項(次)在全國、全軍和上海市獲獎;著或與人合著有《思維的薪火》、《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論》、《廉政論》、《美學與思想政治工作》、《軍校學員政治素質培養工程研究》等20余部著作;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全軍軍事科研計劃和上海社科規劃課題以及總部委托課題9項;榮立三等功1次,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被四總部評為全軍優秀教師。
- 主題:23cm, 邊角有點破損
紙張非常好。本書以胡適的著作自傳和報刊雜志等資料,力求再現胡適的心理結構變遷進程和思想軌跡。個人認為胡適名過其實,一是他恰好趕上了那個時代的關鍵點,二是他在美國學習了演講課程,又愛好演講,所以掙得了很大的名氣,然后名氣反補,大約類似于現在的袁騰飛矮大緊之流,所長并不是在學術,而是在于思想傳播。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