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09049
- 條形碼:9787565509049 ; 978-7-5655-090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 內容簡介
《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高職高專教育“十二五”規劃建設教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工學結合項目教材》設計了15個項目,分別是茶樹和茶樹品種的識別,茶樹繁殖技術,茶樹種植技術,茶園管理技術,茶葉采摘,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茶葉加工技術發展歷史與茶葉分類方法,制茶原料準備(茶樹鮮葉),綠茶初加T技術,紅茶初加工技術,六堡茶加工技術,茶葉精制,茉莉花茶窨制技術,其他茶類加T技術,茶葉儲藏保鮮。根據項目要求查找相關知識、學習相應技能來完成工作任務,*終完成項目實施。列有項目描述、工作任務、拓展知識、計劃實施、評價與反饋等內容,包括33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包含目標要求、相關知識、工作任務單、鞏固練習等。《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高職高專教育“十二五”規劃建設教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工學結合項目教材》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可作為我國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材,亦可作為各地舉辦茶園工、茶葉加工工培訓的教材,還可供廣大茶農和茶廠工人閱讀參考。
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 目錄
工作任務1-1 識別茶樹和主要茶樹品種
項目二 茶樹繁殖技術
工作任務2-1 短穗扦插繁殖
工作任務2-2 種子采收、處理與貯藏
項目三 茶樹種植技術
工作任務3-1 茶苗移栽
工作任務3-2 茶種直播
項目四 茶園管理技術
工作任務4-1 茶園土壤耕作
工作任務4-2 茶園施肥
工作任務4-3 茶園灌溉與排水
工作任務4-4 茶樹修剪
項目五 茶葉采摘
工作任務5-1 手采技術
工作任務5-2 機采技術
項目六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工作任務6-1 茶樹病蟲害綜合防治
工作任務6-2 農藥的安全使用
項目七 茶葉加工技術發展歷史與茶葉分類方法
工作任務7-1 茶葉加工技術發展歷史考究
工作任務7-2 茶葉的分類方法
項目八 制茶原料(茶樹鮮葉)準備
工作任務8-1 制茶原料的驗收與分級
工作任務8-2 制茶原料的運輸與攤放儲存
項目九 綠茶初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9-1 炒青綠茶(眉茶)初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9-2 烘青綠茶初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9-3 名優綠茶加工技術
項目十 紅茶初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0-1 紅碎茶初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0-2 工夫紅茶初加工技術
項目十一 六堡茶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1-1 傳統六堡茶的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1-2 現代六堡茶的加工技術
項目十二 茶葉精制技術
工作任務12-1 綠毛茶(長炒青)精制技術
工作任務12-2 紅毛茶精制技術
項目十三 茉莉花茶窨制技術
工作任務13-1 茉莉花茶傳統窨制技術
工作任務13-2 茉莉花茶新工藝窨制技術
項目十四 其他茶類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4-1 青茶(烏龍茶)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4-2 黃茶加工技術
工作任務14-3 白茶加工技術
項目十五 茶葉儲藏保鮮
工作任務15-1 茶葉在儲藏中的變化觀察及其控制
工作任務15-2 茶葉儲藏的環境與小包裝技術
參考文獻
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 節選
三、江南茶區 本區是我國茶葉的主產區,屬于茶樹生態適宜性區劃的適宜區。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蘇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區內茶樹資源豐富,茶樹品種主要是灌木型品種,小喬木型也有少量分布。主要茶樹品種有:福鼎大白茶、祁門種、鳩坑種、安化種、寧州種、水仙、上梅洲種、江華苦茶、楊樹林茶等。生產的茶類有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種特種名茶和花茶。茶葉產量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3,是全國重點綠茶區。這里生產的名茶,種類繁多,品名有數百種之多,其中*著名的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巖茶、廬山云霧、君山銀針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該區社會經濟條件優越,科技力量雄厚,新育成的茶樹品種很多,經鑒定可推廣的綠茶品種有福鼎大自茶、上梅洲種、鳩種、香菇寮白毫、楊樹林茶、湘波綠、龍井43、碧云、菊花春、迎霜、翠峰、勁峰、福云6號、福云10號、浙農12號等。紅碎茶品種有水仙、江華苦茶、櫧葉齊、安徽1號、安徽3號、浙農12號等,制烏龍茶有水仙、肉桂、鐵觀音、毛蟹、黃61、梅占。白茶品種有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 全區茶葉生產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內銷、外銷和邊銷都占有極大的比重。本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老茶園比重大,今后必須有計劃地進行更新改造,換種改植工作,建立不同樹齡茶園的合理結構,提高肥培管理水平,合理布局茶類,重視茶區生態平衡,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 四、江北茶區 本區是目前我國*北茶區,屬于茶樹生態適宜性區劃次適宜區。包括甘南、陜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部分地區。本區處于北亞熱帶北緣,與其他各區比較,氣溫低,積溫少,茶樹生產期短,同時由于易受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茶樹經常受凍減產,土壤條件也不太理想,要發展茶葉生產需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 本區茶樹品種多為灌木型中小葉群體種,如紫陽種、信陽種、歙縣群體種等,抗寒性較強。全區均生產綠茶,有炒青、烘青、曬青等。名茶有六安爪片、信陽毛尖、紫陽毛尖等,香氣鮮爽,滋味醇厚。 此外,在山東半島東部和東南部,江蘇省東北部,雖然*北已達北緯37。左右,但由于氣候受到海洋調節,在小區域氣候條件較好的地方,也種植了一部分茶樹。該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由于夏秋高溫多雨,夏秋茶比重大,所產的綠茶,具有南方高山茶的風格。 由于本區冬、春氣溫較低,因而茶樹休眠期較長。茶芽一般在3月中旬以后開始萌發,4月上、中旬采茶,生長期180~210天,入冬以后,北向、東北向、西北向的茶園易受寒流的襲擊,特別是高山、迎風茶園凍害更為嚴重。為提高本區栽培效果,必須在栽培技術上采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茶園四周營造防風林帶,加強園地水土保持,增施有機肥料,選用抗寒品種等尤為重要。同時鑒于該區雨量稀少和土壤pH偏高等原因,在建園時必須選擇背風向陽酸性和土層深厚的地段發展新茶園,并注意灌溉等條件的配合。 拓展知識3-2 茶園的規劃與設計 茶樹原產于亞熱帶溫暖濕潤的森林覆蓋地區,在其長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喜歡溫暖的氣候和酸性土壤的特征,因此應盡可能考慮在生態適宜區內發展茶園,并正確進行場地的規劃與設計,既要考慮茶樹對自然環境條件的基本要求,又要研究農業生產的整體布局。在規劃中需按照實際情況,對區塊的劃分、道路網、排灌系統、行道樹、防風林等的設置進行全面考慮。詳細調查種茶地段每個山頭的土壤、地勢、地形、水源和林木分布情況,繪制草圖制定好綜合治理規劃。力求把茶、林、渠、道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與整個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相聯系,又能適應機械化,便于茶園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茶園規劃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地規劃、道路網、排蓄水系統、防護林的設置等。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