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266033
- 條形碼:9787535266033 ; 978-7-5352-66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第二輯 本書特色
孫和平、熊熊、王勇主編的《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第2輯)》匯集了許厚澤院士海內外同事、同行和學生們的論文110篇,分為學科發展綜述、地球重力學、空間大地測量學、動力大地測量學、地震大地測量學、構造動力學與地球結構、數據處理等7個部分,內容涉及大地測量學及地球動力學的研究成果及進展。 過去的30多年中,空間及現代測地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大地測量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處在巨大的創新與變革之中,本書匯集的來自各學科領域前沿的論文,充分而廣泛地體現了這種變革及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展示了地球重力場、構造運動與地球動力學等領域基于現代大地測量觀測技術支持所取得的新進展,而且展現了近年來國內在地震大地測量學、衛星重力學等大地測量前沿學科領域的*新研究成果。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第二輯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學科發展綜述、地球重力學、空間大地測量學(按GNSS、測高、重力衛星、遙感排列)等。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第二輯 目錄
一、學科發展綜述 1.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是人類社會前進的驅動力 2.高精度重力基準及其應用 3.地震震源破裂過程與地震烈度 4.地殼應力起源 5.空間物理探測的*新進展 6.我國重力衛星的發展機遇與進展 7.地震層析成像理論和方法的發展、問題和展望 8.電與電磁法勘查技術現狀與趨勢 9.扭秤周期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 10.冰川均衡調整(GIA)研究十年進展 11.基于超導重力儀觀測資料的地學問題研究 12.地震大地測量學研究進展 13.試論世界地圖的發展階段二、地球重力學 1.Applications of a Portable Absolute Gravimeter For the StlJdies of Temporal Gravity Changes 2.Analysis ofterrain effects in cm-order geoid computations 3.釣魚島列島海域高程基準的確定 4.綜合海岸帶GNSS水準和重力數據精密確定中國高程基準差別 5.珠峰高程的差異及相關問題的研討 6.臺灣地區時變重力觀測及分析 7.空中擾動引力賦值中的地形影響分析 8.多種重力場數據混疊的中國海岸帶海域重力似大地水準面精化 9.拉薩臺超導重力儀格值絕對和相對測定的比較 10.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on gravity and vertical crustal displacement atcollocated Jiufeng station of China 11.利用GOCE衛星數據恢復地球重力場模型 12.時變重力場的理論描述與表達形式 13.衛星跟蹤衛星模式中星間速度對地球重力場精度的影響 14.基于重力梯度測量的水下障礙物探測方法 15.冷原子干涉重力測量研究 16.重力水下輔助導航方法及試驗 17.捷聯式航空重力測量:算法模型和初步結果 18.A Revisit of the Time Domain Global Earth Tides 19.Tidal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Southeast Asia revisited 20.海潮負荷計算的球諧展開方法 21.引潮力位不同展開方法之間的數值比較 22.應變固體潮觀測值中各向強異性響應的發現三、空間大地測量學(按GNSS、測高、重力衛星、遙感排列) 1.New developments in space geodetic research:VLBI observations to space probes and GNSS remote sensing 2.GNSS數據處理與空間大氣延遲修正及導航定位定軌與仿真研究 3.多模GNSS完備性實時監測技術研究 4.SPODS軟件GNSS精密定軌 5.GNSS氣象學中兩種水汽轉換模型的對比分析 6.臺灣地區地基GPS大氣可降水量測定及年變化分析 7.地基GPS水汽反演技術改進與氣象應用 8.GNSS-R裸土和植被散射特性模擬研究 9.一種利用GPS多徑信號監測土壤濕度的新方法 10.BDS星載原子鐘穩定性分析中的異常數據處理 11.北斗導航衛星動偏、零偏姿態及光壓差異分析 1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觀測數據質量分析 13.有關北斗系統時間性能評估問題研究 14.廣域差分系統電離層格網模型用戶內插精度研究 15.基于高精度時間間隔測量的導航系統時間偏差監測方法 16.Analysis of HY2A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DORIS 17.自動增益控制對近海衛星測高數據的影響分析 18.GRACE數據的后處理 19.聯合地球重力場模型和衛星姿態校準GOCE重力梯度數據 20.低低衛衛跟蹤重力測量系統“四點三線”模型研究 21.重力衛星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研究 22.旋轉加速度計重力梯度測量關鍵技術分析 23.基于方位向偏移量法探測、估計和改正InSAR電離層影響 24.綜合PSInSAR和GPS技術的移民新城滑坡監測 25.基于高分辨率時間序列衛星SAR影像的交通網絡沉降測量 26.基于超短基線TCP-InSAR技術的上海市沉降探測研究 27.利用TanDEM-X雙站InSAR探測高亞洲冰川質量變化——以普若崗日冰原為例 28.“嫦娥”-1號探測數據新證認月球背面布格質量瘤區域四、動力大地測量學 1.Continental water storage in GGP and satellite signals 2.Sensitivity of FCN parameters to computing options 3.The strength of transverse Iove mlmbers inproblems of mass-loading and thermo-poroelastic deformation 4.全球海平面變化的衛星大地測量監測研究 5.比容變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的貢獻——驗潮站與溫鹽模型的對比(1960—2010) 6.南極冰蓋質量變化的GRAcE時變重力分析 7.利用GARCE數據研究現今冰質量平衡的方法及現狀 8.潮汐耗散與三十億年來地月系統的演化 9.層狀粘彈性自重半空間的負荷潮汐計算 10.不同積分方法對計算地球轉動慣量的影響 11.GRACE時變重力場低階系數的恢復及其激發機制研究 12.大地線的參數方程-五、地震大地測量學 1.利用大地測量資料反演地震位錯分布的新方法探討 2.基于ALOS-PALSAR DInSAR的海地地震同震地表形變分析 3.測量地殼應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地震預報的*佳途徑 4.蘆山7.0級地震前后的重力場動態變化 5.利用單站GPS測速方法快速估計同震位移 6.GRACE時變重力北向梯度檢測2010智利地震同震效應 7.模擬地震破裂動力學過程的有限元方法 8.2011年Mw9.0日本大地震破裂起始過程的初步研究 9.介質的分層結構及橫向差異對同震和震后形變場的影響 10.基于地震應力傳輸過程的中國大陸地震相互作用研究六、構造動力學與地球結構 1.青藏高原的現今構造變形與地球動力過程 2.青藏高原巴顏喀喇塊體邊界帶構造變形與地震活動 3.基于面膨脹率與垂向速度的相關性分離構造形變和非構造形變信息 4.中國東部大陸及近海走滑斷裂作用特征 5.華南地區上地幔各向異性一活動地幔流的地震學證據 6.菲律賓海及其鄰區巖石圈上地幔三維溫度與密度結構特征 7.GOCE in detecting crustal inhomogeneities and geological macrostructures 8.基于地震背景噪聲的高精度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9.DN層放射性生熱對地球熱演化影響的數值模擬 10.地球自由振蕩模態頻率估計誤差與信噪比的經驗關系 11.地球固體內核的平動振蕩 12.地區鉛垂線變化與地下物質變化關系淺析 13.巖石圈有效彈性厚度研究:從均衡說起七、數據處理 1.復數*小二乘平差及進展 2.附不等式約束平差理論的研究進展 3.非線性小波估計及其質量評定 4.一種穩健總體*小二乘的拉格朗日乘數方法 5.基于Hotine積分公式的區域高程基準差的確定研究 6.Landweber正則化迭代法向下延拓中*優正則化參數的確定方法研究 7.“陸態網絡”基準站時間序列分析模型的建立 8.中高軌圓軌道衛星的地影建模分析方法 9.基于引力和引力梯度進行定位或導航的理論與算法 10.拉格朗日無奇點衛星運動方程的數學推導 11.低通希爾伯特變換在信號包絡提取中的應用 12.地圖投影常用緯度函數間變換的直接展開式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