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水滸傳》考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10132075
- 條形碼:9787010132075 ; 978-7-01-01320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滸傳》考論 本書特色
《水滸傳考論》是著名學者張錦池先生繼《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紅樓夢考論》、《西游記考論》的又一力作。《<水滸傳>考論》分為上、中、下篇。上篇對故事源流進行考釋;內(nèi)容包括一支流動的盜俠武裝——北宋末年宋江起義考實;亂世忠義的頌歌——宋元水滸故事思想傾向考釋;兩宋“忠義人”的英雄譜——水滸故事《水滸傳》文化特征考辨;《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原本的回數(shù)。中篇對思想藝術做分析,包括《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原本的回數(shù);“群山萬壑赴荊門”——《水滸傳》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考略;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論宋江藝術形象的演化;說斷了尾巴的“蜻蜓”仍是“蜻蜓”——《水滸傳》思想性質(zhì)小考。下篇是比較研究,論《水滸傳》的治平理念——與《三國演義》比較談;論《水滸傳》的神道設教和審美特征——與《西游記》比較談;論《水滸傳》的“明德”觀念——與《紅樓夢》比較談;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的人倫觀念——以《水滸傳》為中心比較談。
《水滸傳》考論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學者張錦池先生繼《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紅樓夢考論》、《西游記考論》的又一力作。本書分為上、中、下篇。上篇對故事源流進行考釋;內(nèi)容包括 一支流動的盜俠武裝——北宋末年宋江起義考實;亂世忠義的頌歌——宋元水滸故事思想傾向考釋;兩宋“忠義人”的英雄譜——水滸故事《水滸傳》文化特征考辨;《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原本的回數(shù)。中篇對思想藝術做分析,包括《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原本的回數(shù);“群山萬壑赴荊門”——《水滸傳》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考略; 千古蓼洼埋玉地 落花啼鳥總關愁——論宋江藝術形象的演化;說斷了尾巴的“蜻蜓”仍是“蜻蜓”——《水滸傳》思想性質(zhì)小考。下篇是比較研究,論《水滸傳》的治平理念 ——與《三國演義》比較談;論《水滸傳》的神道設教和審美特征——與《西游記》比較談;論《水滸傳》的“明德”觀念——與《紅樓夢》比較談;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的人倫觀念——以《水滸傳》為中心比較談。
《水滸傳》考論 目錄
前言
上編 故事源流
**章 一支流動的盜俠武裝——北宋末年宋江起義考實
一 引言
二 規(guī)模甚小,驍勇善戰(zhàn)
三 縱橫數(shù)省,蹤跡無定
四 不假稱王,而呼保義
五 降而復叛,叛而被擒
六 三點結(jié)論
第二章 亂世忠義的頌歌——宋元水滸故事思想傾向考釋
一 引言
二 從水滸故事的應運而生看問題
三 從水滸故事的“說話家數(shù)”看問題
四 從水滸故事的演化軌跡看問題
五 簡短的結(jié)論
第三章 兩宋“忠義人”的英雄譜——水滸故事與《水滸傳》
文化特征考辨
一 以“忠義人”的襟懷寫“忠義人”
二 綠林與官府的關系:“盜比官好”
三 英雄與仇人的關系:“斬草除根”
四 英雄與錢財?shù)年P系:“劫富自濟”
五 英雄與女性的關系:“陰人不吉”
六 英雄們對生死的抉擇:“求生取義”
第四章 《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
原本的回數(shù)
一 引言
二 明代中后期的一般說法
三 “五四”以后的主要說法
四 說“征遼”故事是偽墨
五 考辨征遼之真?zhèn)蔚囊饬x
六 結(jié)論和余論
中編 思想藝術
第五章 亂世忠義的悲歌 宗宋情結(jié)的哀歌——《水滸傳》
創(chuàng)作本旨考實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嘯聚”不忘“廊廟”
三 “順天”出于“護國”
四 “頌圣”亦是“誚圣”
第六章 “群山萬壑赴荊門”——《水滸傳》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考略
一 引言
二 說“群山”:一百零八將的行蹤
三 說“主脈”:宋江其人的人生道路
四 說“荊門”:前為梁山泊,后為蓼兒洼
第七章 千古蓼洼埋玉地 落花啼鳥總關愁——論宋江藝術
形象的演化
一 勢成鼎足的三說
二 宋江是怎么“落草為寇”的
三 宋江是怎么“把寨為頭”的
四 宋江是怎么“接受招安”的
五 宋江接受招安后的結(jié)局如何
六 結(jié)論
第八章 說斷了尾巴的“蜻蜓”仍是“蜻蜓”——“金本”《水滸傳》
思想性質(zhì)小考
一 引言
二 也談書名“水滸”的含義
三 也談《水滸傳》的“楔子”
四 也談《水滸傳》的思想內(nèi)核
五 結(jié)論和余論
下編 比較研究
第九章 論《水滸傳》的治平理念——與《三國演義》比較談
一 引言
二 意主忠義,旨歸勸懲
三 以義濟忠,以忠齊義
四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五 結(jié)論和余論
第十章 論《水滸傳》的神道設教和審美特征——與《西游記》
比較談
一 引言
二 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說
三 文化特點:借“神境”,說“人間”
四 敘事功能:神諭圣諭乃作者自諭
五 文化心態(tài):“放眼古今,拿來主義”
六 審美特征:以宗教光環(huán)為表,以塵俗治平為里
七 結(jié)論和余論
第十一章 論《水滸傳》的“明德”觀念——與《紅樓夢》比較談
一 引言
二 “明德”說的由來
三 “明德”觀念與《水滸傳》
四 “明德”觀念與《紅樓夢》
五 童心之國與常心之邦
六 結(jié)語
第十二章 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的人倫觀念——以《水滸傳》
為中心比較談
一 小引
二 說《水滸傳》的君臣觀
三 說《水滸傳》的父子觀
四 說《水滸傳》的夫婦觀
五 結(jié)論和會論
附錄ⅰ 舒蕪先生的信
附錄ⅱ 借神道說人道——說《水滸傳》的藝術特征和價值取向
一 引言
二 說天罡地煞的“神性”與“魔性”
三 說“神諭”和“圣諭”實即作者自諭
四 說梁山好漢的三段式生命歷程
五 結(jié)論和余論
附錄ⅲ 宋人“說話四家數(shù)”考論一試論宋人“說話四家數(shù)”的
分類標準
一 引言
二 宋人“說話四家數(shù)”的分類方法
三 小說和銀字兒是否為同一概念
四 合生和商謎以及說諢話等小型伎藝是否屬于“說話”伎藝的一種
五 結(jié)論
跋語
后記
《水滸傳》考論 作者簡介
張錦池,1937年2月生,江蘇省靖江縣人。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著有《紅樓十二論》、《紅樓夢考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西游記考論》、《中國古典小說心解》、《漫說西游》等多部及論文多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紅樓夢》新校本注釋者和注釋定稿者之一。1986年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屆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獎,2008年獲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榮譽獎。社會職務有: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文學遺產(chǎn)》編委、《紅樓夢學刊》編委等。
- >
經(jīng)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