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43515
- 條形碼:9787514143515 ; 978-7-5141-435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由楊國濤、李靜、黑亞青編著的《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使用全國農村統計分類數據和貧困地區微觀農戶數據,從兩個不同的區域范圍剖析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進一步探討民族貧困地區收入不平等的成因,以此解釋政府應該干預什么,不應該干預什么,為政府通過投資等方式有效配置資源提供依據,*終達到緩解收入不平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之目的。本書的結構安排如下:第1章是導論,第2章是收入分配理論的相關文獻,第3章是中國地區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動態演化,第4章是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及其決定因素,第5章是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第6章是民族地區教育回報率差異分析,第7章是結論和政策建議。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由楊國濤、李靜、黑亞青編著的《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使用全國農村統計分類數據和貧困地區微觀農戶數據,從兩個不同的區域范圍剖析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進一步探討民族貧困地區收入不平等的成因,以此解釋政府應該干預什么,不應該干預什么,為政府通過投資等方式有效配置資源提供依據,*終達到緩解收入不平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之目的。本書的結構安排如下:第1章是導論,第2章是收入分配理論的相關文獻,第3章是中國地區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動態演化,第4章是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及其決定因素,第5章是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第6章是民族地區教育回報率差異分析,第7章是結論和政策建議。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目標 1.3 研究內容 1.3.1 收入不平等理論及文獻回顧 1.3.2 中國地區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動態演化 1.3.3 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及其決定因素 1.3.4 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 1.3.5 貧困地區回漢教育回報率差異分析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數據說明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術路線 1.5 研究創新與不足 1.5.1 研究可能的創新 1.5.2 研究的不足第2章 收入分配理論的相關文獻 2.1 相關概念解釋 2.1.1 收入和純收入 2.1.2 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 2.1.3 收入分配的含義 2.2 收入分配理論的相關文獻 2.2.1 古典主義收入分配理論 2.2.2 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論 2.2.3 新古典主義收入分配理論 2.2.4 后凱恩斯主義收入分配理論 2.2.5 福利經濟學的收入分配理論 2.2.6 阿瑪蒂亞 森的分配正義觀 2.3 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關系 2.3.1 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及其驗證 2.3.2 倒u型假說在中國的討論 2.3.3 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4 中國地區發展差距 2.5 中國農村收入差距 2.5.1 農村總體收入差距及成因 2.5.2 東、中、西部農村收入差距 2.5.3 省際間農村收入差距 2.5.4 民族地區農村收入不平等 2.6 教育回報率相關文獻 2.6.1 教育回報率英文文獻 2.6.2 教育回報率國內文獻第3章 中國地區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動態演化 3.1 引言 3.2 數據來源與基尼系數的估計 3.3 省區農村內部基尼系數的分布與演化:基于:kernel密度的分析 3.3.1 城鄉基尼系數的總體分析 3.3.2 地區農村基尼系數的分布演化 3.4 省區農村內部基尼系數與收入水平的協調性分析 3.5 省區農村內部收人差距的決定因素:面板數據的檢驗 3.5.1 回歸方程設定 3.5.2 回歸結果解釋 3.6 本章結論與政策含義 3.6.1 結論 3.6.2 政策含義第4章 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及其決定因素 4.1 引言 4.2 調查地點的基本情況 4.3 不平等狀況及分布特征 4.3.1 度量指標 4.3.2 縣級不平等狀況 4.3.3 收入不平等分布特征 4.4 回歸分解過程及結果 4.4.1 分解方法 4.4.2 收入決定方程的估計 4.4.3 回歸分解結果 4.5 結論及政策含義第5章 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 5.1 引言 5.2 文獻回顧 5.3 方法和數據介紹 5.3.1 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 5.3.2 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5.3.3 數據來源及分析 5.4 模型估計與實證分析 5.4.1 傾向得分匹配模型 5.4.2 雙重差分模型 5.5 回漢農戶對培訓與收入的影響 5.5.1 傾向得分匹配模型 5.5.2 雙重差分模型 5.6 主要結論與政策含義 5.6.1 主要結論 5.6.2 政策含義第6章 民族地區教育回報率差異分析 6.1 引言 6.2 寧夏人口受教育水平差異 6.2.1 文盲人口變化情況 6.2.2 人口受教育程度變化情況 6.2.3 城鄉人口質量的比較 6.2.4 回漢民族文化水平差異 6.2.5 性別間受教育情況對比 6.2.6 地域間受教育情況對比 6.2.7 勞動力就業情況 6.3 教育回報率差異回歸分析 6.3.1 教育回報率變量描述 6.3.2 人口普查數據與農戶補充調查數據的比較分析 6.3.3 教育回報率的差異 6.4 結論及政策含義 6.4.1 主要結論 6.4.2 政策含義第7章 結論和政策建議 7.1 主要結論 7.1.1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變化及其決定因素 7.1.2 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及其決定因素 7.1.3 貧困地區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 7.1.4 貧困地區教育回報率差異分析 7.2 政策啟示及相關建議 7.2.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 7.2.2 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與分配的關系 7.2.3 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7.2.4 人力資本提升與農民培訓 7.2.5 城鎮化進程與非農就業機會 7.2.6 創新土地經營形式 7.3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7.3.1 具體的研究目標 7.3.2 研究內容設想參考文獻后記
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楊國濤,寧夏海原人,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2006年6月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與貧困。2005年以來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學術論文15篇,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李靜,1978年生,現為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專業管理學博士,中圈社科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博士后。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中國地區環境效率的差異與規制研究》一部。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博士后科學基金等項目。 黑亞青,女,回族,1988年12月生,寧夏同心縣人,2013年6月畢業于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13年7月~2013年12月就職于寧夏銀行靈武支行;2013年12月至今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