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上散談錄-一個國樂家半個世紀的親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45258
- 條形碼:9787542645258 ; 978-7-5426-452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上散談錄-一個國樂家半個世紀的親歷 本書特色
《海上散談錄:一個國樂家半個世紀的親歷》,本書內容: 一部回憶錄如能真實地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變遷,就可能成為一部有價值的檔案;而如能揭開一些歷史的迷案,那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獻。這部由上海著名文化人莊永平先生著寫的自傳體筆記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體現出了這些文化價值。比如1960年代“中華國樂”在京劇界進行改革,啟動了從戲曲出發試圖探索出一條“中國式歌劇”的新思路,在“海港”創作中,對“中西混合樂隊”的探索和對傳統戲曲唱腔的改良所取得的一系列的經驗還是有相當的價值。但長期來,這些當年的探索情景和具體的經驗特征并不為人所知,作者因是當年進行組建“中西混
海上散談錄-一個國樂家半個世紀的親歷 內容簡介
一部回憶錄如能反映時代的變遷,就是一部有價值的檔案;如能揭開一些歷史的迷案,就是不可多得的文獻。這部由上海著名文化人莊永平先生著寫的自傳體筆記,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體現出了這些價值。新中國的大半個世紀,“國樂”發展帶出的是一條曲曲折折的路徑,莊永平的藝術道路基本上于此同步;曲曲折折的路徑會衍生豐富的故事,莊永平的故事里自然珍藏著寶貴的信息。從進入新中國**個“民族樂團”,到成為“海港劇組”的一員;從執著于“中華國樂”的建設與研究,到著作等身,成為這個領域著名的專家,他注定要被寫入中國當代的音樂文化發展史。 ——“中西混合樂隊”是我國曾經出現過的一種“實驗性的”樂隊形態,在“海港”創作中,這種樂隊形態的探索有過充分的發揮,現時過境遷,不為人所知。所幸的是,作者因是當年組建“中西混合樂隊”的骨干成員,親歷了整個過程;加之他學養豐厚,對當年的情景觀察細致,記錄詳實,終保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再比如,1960年代起,京劇藝術讓人產生過從戲曲出發,探索一條“中國式歌劇”的新思路。后來一些實驗成果因“樣板戲”的爭論而被淡化,但這種試圖尋找到一條能與西方歌劇藝術“并駕齊驅”的具有真正中國精神的“中國式歌劇”的努力還是讓人記憶猶新。這部自傳體筆記,由莊永平書寫,其中的“記憶”卻屬于我們共同所有。
海上散談錄-一個國樂家半個世紀的親歷 目錄
生命的因緣
民族音樂的因緣
第二章 上海民族樂團的歲月
上海民族樂團學館生活
招待外賓的“伴宴”演出
大歌舞一一在毛澤東旗幟下高歌猛進
第三章 借調上海京劇院
參加排演京劇《紅燈記》、《海港》
《海港》的劇本創作
《海港》的音樂創作
《海港》的排演
“文革”之中的上海京劇院
第四章 《海港》晉京演出時期的生活
毛主席觀看《海港》
天安門觀禮臺觀看慶祝游行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拍攝《海港》電影
觀看參考電影
第五章 前《海港》劇組時期雜憶
第六章 后《海港》劇組時期雜憶
第七章 恢復上海京劇院
第八章 調入上海藝術研究所
第九章 尾聲
后記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