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賈平凹(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79253
- 條形碼:9787205079253 ; 978-7-205-07925-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說賈平凹(全兩冊)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王德威、陳思和等專家學者的文章,評論了賈平凹的《浮躁》《古爐》《帶燈》等代表作。另收有賈平凹自己的部分文章及演講、談話等,袒露了他對文學創作等方面問題的見解,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說賈平凹(全兩冊) 內容簡介
賈平凹與莫言齊名,同樣有實力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相當于把國內外眾多一流專家、學者、作家聚在一起開了一場盛大的賈平凹作品賞評會。與眾多研究賈平凹作品的圖書往往只是一位研究者的一家之言相比,這本書對賈平凹作品的解讀、評賞,視角更加多元,能給讀者以也更多啟迪。
說賈平凹(全兩冊) 目錄
安妥我破碎了的靈魂
——《廢都》后記
《帶燈》后記
致林建法的信
故鄉啊,從此失去記憶
關于語言
——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上的講演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新漢語寫作
生活會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細節
一次尋根,一曲挽歌
賈平凹訪談錄
——關于《懷念狼》
關于小說創作的答問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二○○五年度杰出作家:賈平凹授獎辭
在熱愛的寫作中不顧一切
——賈平凹的獲獎演說
好讀書
賈平凹的反思
孫犁論
說賈平凹
:與天為徒
與天為徒
——論賈平凹的文學觀
新世紀以來長篇小說創作的兩種現實主義傾向
穿過“廢都”,帶燈夜行
——試論賈平凹的創作歷程
民族精魂之光
——汪曾祺、賈平凹比較論
賈平凹與李杭育:比較參證的話題
賈平凹的道行
賈平凹論
論賈平凹
賈平凹:《廢都》等
重評《廢都》兼論九十年代知識分子
莊之蝶論
重讀《廢都》
“人”與“鬼”的糾葛
——《廢都》與八十年代“人的文學”
世紀末《廢都》中的文學與知識分子
心靈的掙扎
——《廢都》辨析
《廢都》的失敗
說不盡的《廢都》
世紀末:生存的焦慮
——《廢都》的主題意識
世紀末情結與東方藝術精神
——《廢都》題意解讀
《廢都》一議
我們對賈平凹還有許多誤讀
海風山骨的話語分析
——關于《帶燈》
鄉土曠野上的行走
——賈平凹《帶燈》帶來的思考
呼喚翻譯的文學:賈平凹小說《帶燈》的可譯性
評賈平凹的《帶燈》及其他
《帶燈》的閑筆
“貼地”與“飛翔”
——讀賈平凹長篇新作《帶燈》
論《帶燈》的文學創新與貢獻
我們的時代,我們同時代的人
——關于《帶燈》的幾個問題
帶燈的光芒
《古爐》閱讀札記
剩余的細節
歷史深處的花開,余香猶在?
——《古爐》讀札
“差序格局”打破后的“文革”悲劇
——論賈平凹長篇小說《古爐》
說賈平凹
為文學而活
回到生活原點的寫作
——賈平凹《秦腔》的敘事形態
論《秦腔》在鄉土小說史上的意義
找不到歷史
——《秦腔》閱讀札記
讀賈平凹的時候
關于《秦腔》的幾段筆記
鄉土經驗與“中國之心”
——《秦腔》論
尊靈魂,嘆生命
——賈平凹、《秦腔》及其寫作倫理
生活敘事與現實還原
——關于賈平凹長篇新作《秦腔》的幾點思考
面對鄉村精神的喪失
——簡論《秦腔》中的堅守問題
未曾離家的懷鄉人
——一個文學愛好者對賈平凹的不規則看法
賈平凹的實與虛
《高老莊》:超越敘述對象
賈平凹長篇系列中的《高老莊》
在批判的困境中選擇
——賈平凹文化批判的視點分析
文學與即將消失的村莊
超越與超脫
——賈平凹近期小說述評
為文學而活的作家
面對今日中國的關懷與憂患
——評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土門》
印象點擊:《病相報告》
印象點擊:《懷念狼》
印象點擊:《懷念狼》
論賈平凹
賈平凹:心靈的沖突
定式:起步的基石和超越的負累
——對賈平凹創作整體的一種把握
月亮符號女神崇拜與文化代碼
——賈平凹創作深層魅力新探
審美方式:觀照、表現與敘述
——賈平凹長篇小說風格論之一
金狗論
——兼論賈平凹的創作心態
不必為了理解
——金狗、雷大空論
賈平凹小說中的巫一鬼文化現象
賈平凹小說散論
當前我國農民的社會心理
——評賈平凹《雞窩洼人家》
折射的歷史之光
——《臘月正月》縱橫談
“平淡中有奇創,清空中有濃厚”
——論賈平凹的游記創作
人、作品及其他
——賈平凹印象記
賈平凹的散文藝術
賈平凹近期散文臆說
散文的后面站著一個人
賈平凹散文的魅力與局限
趨向本真:從《定西筆記》看賈平凹長篇散文的執著追求
“語言是**的”
——賈平凹文學語言研究札記
生命審美化
——對賈平凹人格氣質的一種分析
賈平凹創作中的幾個矛盾
賈平凹與三十年當代文學的構成關系
說家園鄉情,談國族身份:試論賈平凹鄉土小說
距商州*近的一間房子
——賈平凹的寫作間
履歷
以“中國之心”詮釋當代中國經驗
——新世紀以來賈平凹創作研究述評
作家,是屬于時代的
——賈平凹作品學術研討會發言摘要
《秦腔》:一曲挽歌,一段深情
——上海《秦腔》研討會發言摘要
《秦腔》:鄉土中國敘事終結的杰出文本
——北京《秦腔》研討會發言摘要
賈平凹長篇小說《帶燈》學術研討會紀要
《當代作家評論》發表的賈平凹評論文章目錄索引
《當代作家評論》視域中的賈平凹
說賈平凹(全兩冊) 節選
我們感到,這時的賈平凹真正地平靜下來了。他在古城西安面對或深入西北鄉村這個寂寞的所在,想以他的思考與文字堅守、見證這塊土地文化與精神的命脈,他試圖以自身的生存經驗通過敘述、表現這片土地上人的原生態的生活,“把深廣不可量度地帶向極致。小說在生活的豐富性中,通過表現這種豐富性,去證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①。與以往任何作品所不同的是,這部近五十萬字、增刪四稿的非“城市性”的長篇小說《秦腔》,無論敘事動機還是支撐敘事的精神內核,不僅緣于追尋生命與生活的意義、為尋求“故事的道德教益”,更在于“為了忘卻的記憶”。
而這種“記憶”已經不再是關于整個商州的記憶,卻是曾生養他的一條名為棣花街的記憶,并且是一次用寫作完成的生命、精神祭奠。賈平凹從自己生活過的一條街出發:“我的寫作充滿了矛盾和痛苦,我不知道該贊美現實還是詛咒現實,是為棣花街的父老鄉親慶幸還是為他們悲哀。”②顯然,賈平凹已不再是像以往那樣,通過整體的、自我的、帶有某種意識指歸的形象,而是要在對整合后的記憶的敘述中呈現生活。“講述人”已被完全嵌入敘述中的生活,故事像經驗,或者說經驗像故事一樣被傳達出來,盡管仍然帶有“敘述”的痕跡,但作家作為創作主體所經驗的內容與回憶、記憶所聚合起來的生活融為一體,創造出了獨特的敘事氛圍與情境。確切地說,賈平凹的《秦腔》的敘述在努力回到*基本的敘述形式,可以說是說故事的方式。但在敘事觀念上,他是想解決虛構敘事與歷史的敘述,或者說寫實性話語與想象性話語之間一直存在的緊張關系,他更加傾向將具有經驗性、事實性內容的歷史話語與敘述形式融會起來,在文字中再現世界的渾然難辨的存在形態。只不過,這一次,賈平凹很少利用敘事形式本身的乖張和力量,更看重對創作主體的個人經驗的有效表達,追求“個別的真實”而非虛構敘述所表現的普遍的真空。可以說,賈平凹的寫作,雖然是從自己的故鄉小村鎮棣花街出發,但他要保持記憶,反抗遺忘,恐懼“故鄉將出現另一種形狀,我將越來越陌生”。他將“過去”、“記憶”、“往日的遺跡”的存在作為敘述故事的依據,來體驗時間中的往事和理解中的歷史以及當下的現實。我們看到,賈平凹的敘述是無比沉醉的,他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而質樸、平淡而莊嚴、喧囂而寂寞、開放而神秘的存在世界。他將人物自然而然地置于倫理觀念、權力欲望以及人格尊嚴的對抗之中,在保持強勁敘事張力的同時呈現出無奈的人生場景。*令人驚異的是,賈平凹從容地選擇了如此綿密甚至瑣碎的敘述形態,大膽地將必須表現的人的命運融化在結構中,對于像賈平凹這樣一位有成就的重要作家來說,這無疑是一種近于冒險的寫法,但他憑借執著而獨特的文學結構、敘事方式追求文體的簡潔,而恰恰是這種簡潔而有力的話語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長篇小說的寫作慣性,重新擴張了許多小說文體的新元素,改變了傳統小說的敘事形態,同時,我們也從這部長篇小說中看到賈平凹小說寫作更為內在的變化。
是否可以說,在當代小說創作中,若想實現小說真正的現代性,通過小說敘事發現或呈現某種生活的邏輯或存在的邏輯,沒有比干脆運用寫實手法、盡可能地回到生活本身更具有內在自由度,更具有挑戰性,這是一個令人猶疑的問題。像賈平凹的《秦腔》,選擇的就是簡潔、富有質地、裸露“經驗”的敘事:用近五十萬字的密集的流水式的生活細節,表現一個村落一年的生死歌哭、情感、風俗、文化、人心的遷移與滄桑。曾關注、謳歌了渭南這塊土地幾十年,賈平凹這一次作為一位貼身貼己的敘述者和見證人,完全是以極具個人經驗、心理、情感特征的寫作主體方式,包容性地表達了對一個時代的領悟,而其對敘事話語方式的選擇則給賈平凹小說帶來全新的面貌。
說賈平凹(全兩冊) 作者簡介
林建法,常熟理工學院特聘教授、《東吳學術》執行主編。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李桂玲,《當代作家評論》雜志社總編室主任。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