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74654
- 條形碼:9787229074654 ; 978-7-229-0746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 本書特色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選譯《泰晤士報》1901-1911年發表的關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報道,以《泰晤士報》的視角,再現了清王朝*后十余年的內政與外交。內容涵蓋了這一時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出逃、《辛丑條約》的簽訂、李鴻章之死、禁煙運動、新政、新式學校的建立和發展、廢除科舉制度的改革、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死和他們死后的政治安排、宣統皇帝即位、醇親王載灃攝政、袁世凱被趕出朝廷、張之洞之死、清末立憲思潮、各省諮議局的設立、武昌起義爆發和擴展、袁世凱出山鎮壓武昌起義等事件。《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視角獨特,論述詳細深刻,既是一份珍貴的史料,又構成了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晚清史。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 內容簡介
這本《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選取了《泰晤士報》1901-1912年對中國改革與革命過程中重大歷史事件的觀察及報道,給讀者提供了那一時期中國重大歷史事件中鮮為人知的細節及全新的觀察角度,同時為學習者與研究者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一手資料,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 目錄
1901年
內部改革的問題
朝廷的屈服
美國的態度
帝國海關
采訪李鴻章
醇親王的歐洲之行
李鴻章
1902年
皇太后回鑾
清國的厘金制度改革
張之洞兼充督辦商務大臣
1903年
清國教育改革的一些特點
模范租界
清國的貨幣問題
“少年中國”
1904年
赫德爵士與清國的整編
清國的鐵路問題
“少年中國”被控企圖謀殺巡撫
清國的教育
1905年
1904年的清國
清國的確在發生變化
清國學生在日本
清國的民族主義運動
1906年
“中國人的中國”
一個清國人對于清國未來的看法
清廷大臣出洋考察
進展之中的清國改革運動
一道帝王的詔書
清國的改革運動
改革外務部的需要
清國改革詔書與日本報界的意見
1907年
清國的改革運動
清國改革的實際意義
北京的派系斗爭
唐紹儀被彈劾
清國的全國運動對外國貿易者的影響
改變的與改變不了的清國
清國的改革派與反改革派
1908年
清國的教育和西方著作
清國的禁煙運動
清國的困惑和混亂
清國鐵路與外國資金
清國與它的對外關系
新的北京
清國皇帝
清國已故皇太后
1909年
一個典型的措施
西學東漸時期的醫學教育
日本在滿洲里的行動
重訪遠東(6)——清國:財政的泥沼
重訪遠東(11)——清國:吹皺一池春水
重訪遠東(12)——清國:新酵素在發酵
清國的改革——一位死諫者的告白
張之洞之死
憲政清國
清國的自治
1910年
北京和各省的債務
清國的各省諮議局
清國的本土報界
清國的司法改革
清國的立憲運動:資政院的任命
清國的貨幣改革
清國國民大會
清國的改革運動:大局當前
清國的國家教育
1911年
簽署貸款協議,以滿洲里的稅收作為抵押
清國與鴉片貿易
云南的進步
清國的貨幣改革
保路運動
赫德爵士之死——非凡的生涯
武昌起義
清國的危機
孫文與康有為在新加坡的一幕
清國的革命
袁世凱的回歸
清國的革命
清國的危機:起源和發展
袁世凱與列強
帝國的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 作者簡介
《泰晤士報》,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誕生于1785年,創始人為約翰·沃爾特。
作為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由于長期秉持“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泰晤士報》在很多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