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包郵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作者:張信剛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11-01
開本: 16開 頁數: 280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7.4(7.2折) 定價  ¥5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版權信息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本書特色

《絲路文明十五講》提綱挈領,以絲綢之路總攝歐亞大陸文明的歷史,使紛繁復雜、波瀾壯闊的人類文明史變得明晰而淺近,對于歐亞大陸上重要的政權、民族、思潮、人物、事件等,均有簡明清晰的講解,是一部杰出的學術普及之作。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內容簡介

    《絲路文明十五講》以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學講授的通識課程為基礎,以歷目前的絲綢之路為主線,全面梳理了自史前至1500年間歐亞大陸上人類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作者首先總述了文明的起源和特質,其后則以亞歷山大東征與張騫鑿空、鳩摩羅什譯經與法顯求法、中西交往中的粟特人、紙張西傳與字母東來、伊斯蘭教的創立與傳播、突厥西遷與蒙古征服對歐亞文明的影響等為論題,對絲路文明的歷史做出了生動活潑、具體而微的介紹,尤其強調交流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意義。全書提綱挈領,以絲綢之路總攝歐亞大陸文明的歷史,使紛繁復雜、波瀾壯闊的人類文明史變得明晰而淺近。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目錄

總序
**講 文明的起源和特質
第二講 亞歷山大東征與希臘化時代
第三講 張騫鑿空與漢代的西域
第四講 西方有神,其名曰佛:佛教的起源
第五講 鳩摩羅什與法顯擦肩而過:佛教傳入中國
第六講 絲綢之上的粟特人
第七講 撒馬爾罕的金桃
第八講 絲綢與紙
第九講 印刷與字母
第十講 伊斯蘭文明的起源與擴張
第十一講 中國的伊斯蘭教
第十二講 突厥的崛起與西遷
第十三講 突厥語民族的擴展:從錫爾河到多瑙河
第十四講 蒙古治下的歐亞大陸
第十五講 帖木兒稱雄與鄭和遠航
索引
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節選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
唐代長安的西城有眾多胡人聚居,他們大多來自中國古籍中所說的烏滸水與藥殺水( 今稱阿姆河與錫爾河) 之間的河中地區。 河中地區有許多城邦國,居民是說東伊朗語的粟特人。 粟特商人很多世紀以來活躍于絲綢之路上,形成了廣泛的商業網絡,他們在中國居住在番坊中,有相當的自治權,是唐代社會一股可觀的力量。
粟特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佛教和景教;通過頻繁的接觸與婚嫁,他們把這幾種宗教以及書寫宗教經文的文字傳給北方草原上的游牧者,同時也在吐魯番和敦煌等地留下許多文書。 大量粟特人因經商或就業而成為歐亞大陸上文明交流的使者。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生活于8 世紀上半葉,是眾所周知的詩仙。 他有這樣兩句詩:“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唐朝的長安城有棋盤形的街道,皇宮大致在中間,其他區域分為東、西兩城。 東城居住的主要是以漢人為主的中國人(唐人),商店里賣的主要都是本土的東西。 西城則有許多販賣從絲綢之路上運來的貨物的商鋪,居住著很多西域來的“胡人”(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胡人 ”一般泛指來自北方或西方的非漢族人口;在唐代的長安,“胡人 ”主要是指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但也包括波斯人)。我們今天說 “上街買東西 ”的“東西 ”這個詞,應該就是從長安這種商業布局來的。形成這種城市格局的原因很簡單 ——從西面來的西域胡商會先到西城,就地居住,匯集多了就形成了西市;而東面的河南、山西等地到長安的商販,會首先從東邊入城,所以就形成東市。在李白生活的年代,那些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的年輕人,游罷東市以后,如果想去有更多娛樂的地方,往往就會來西市,到由胡姬所主持的酒肆。胡姬是指那些從西域來的婦女,她們在西市開了很多酒吧 ——賣酒、彈琴、唱歌、跳舞,這是她們的本事。唐代從西域來華定居的胡人并不都是買賣貨物的商賈,也有來學習、從軍、經營酒肆的人,其職業十分豐富多元。
本講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唐朝,但又不止于唐朝,而是包括4世紀初到8世紀末,歐亞大陸上的商業和社會的情況,特別是粟特商人所扮演的角色。從這段時間的歷史中,我們應該能夠體悟出不同文明是如何交往的。
在正式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講一下中亞的地理。
河中地區是中亞的中心地帶
地圖6-1所展示的是今天的中亞五國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及其周邊國家。二十多年前,這五個國家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實際上,除了哈薩克斯坦西部以外,其余地區屬于沙皇俄國或蘇聯的時間都不算很長。而另外一個中亞國家阿富汗則是英國和俄羅斯長期角逐的地方,也是這兩個殖民主義勢力的緩沖地。再向東南的巴基斯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地圖6-1 中亞地圖
這五個國家中面積*大、資源*為豐富的是哈薩克斯坦。蒙古統治時期,這里曾屬于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西征后所建立的欽察 (金帳 )汗國。所以雖然哈薩克人的語言是突厥語,但是受到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很大。哈薩克汗國的建立和哈薩克民族的形成是在金帳汗國分裂為西部的藍帳汗國和東部的白帳汗國之后,統治者仍出自成吉思汗的 “黃金家族”。哈薩克斯坦的北部主要是大草原,南部楚河流域是農業區,其首都曾設在楚河之南的阿拉木圖,1991年獨立以后,首都遷到較為偏北的阿斯塔納。中亞五國中,受俄羅斯統治*久是哈薩克斯坦,因此俄羅斯文化對哈薩克斯坦的影響較大,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大約25%的人口是俄羅斯族。哈薩克斯坦的**官方語言雖然是哈薩克語,但是仍然用俄文字母 (西里爾字母 )拼寫。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掌握俄文的程度往往比掌握哈薩克文的程度要高。彼此交往時也經常是俄語與哈薩克語摻雜使用。
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人口*多的國家,屬于歷史上的河中地區,可以說是中亞的核心地帶,也是文化遺產*豐富的中亞國家,歷史上很多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里。在近代,烏茲別克斯坦地區幾個汗國的統治集團都出自北方草原上的白帳汗國各部中因為戰敗而渡過錫爾河南下的一部分,稱為烏茲別克 (又譯為 “月即別”,是拔都一個后代的名字)。他們取代了14—15世紀統治中亞的蒙古集團別部帖木兒家族,但是卻繼承了帖木兒家族的文化與經濟導向,放棄了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方式。
吉爾吉斯人是一個源于蒙古之北的古老的突厥語民族,他們近代的生活方式受蒙古統治者的影響頗深。土庫曼斯坦則主要由10世紀時南渡錫爾河與阿姆河的烏古斯突厥人組成,多世紀來與波斯為鄰,受波斯文化的影響很深。今日中亞五國中,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和土庫曼斯坦人的語言都屬于突厥語,但講不同的方言;只有位于中亞東南部的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塔吉克人說的是屬于印歐語系的塔吉克語,與今日伊朗的官方語言波斯語(Farsi)大致相同。
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這三個國家的邊界犬牙交錯,很不齊整。這一方面是因為該地區的地理形勢山河曲折使然,另一方面則是人為因素造成的。1925年,蘇聯為它們劃疆界的時候,曾做了一次民族劃分。簡單來說,即如果某個民族在某一地區比較集中,就把它劃成這個民族的自治區。斯大林曾是蘇聯首任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政委。他本人是格魯吉亞人,年輕時曾就讀于東正教的修道院,后來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離開了修道院。正因為他來自一個民族、文化、宗教很復雜的地區,所以他很懂得分而治之的辦法,有意識地把這一帶的邊界劃得犬牙交錯;加上那里的民族分布本來就很復雜,不易劃清,所以就成了目前的樣子。比如,當年張騫去找寶馬的大宛就是地理上的費爾干納盆地,16世紀以來,這里的人口主要屬于烏茲別克族,操烏茲別克語 (與現代維吾爾語近似)。但是在劃界的時候,費爾干納盆地這個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單元卻被分割為三塊,盆地內幾個重要的城市也被分開 :*大的一塊屬于烏茲別克斯坦,包括安集延、費爾干納、浩罕這幾座名城;一小塊屬于吉爾吉斯斯坦,包括另一個大城奧什;還有一小塊則屬于塔吉克斯坦,包括亞歷山大曾經到過的古城苦盞。
中亞的核心地帶有兩條重要的河流,即阿姆河(AmuDarya)和錫爾河(SyrDarya),歷史上中亞*重要的部分就在這兩條河之間,中國古代稱之為“河中”。阿姆河在中國古代的典籍里稱作烏滸水(Oxus),發源于帕米爾高原,向西注入咸海南端。錫爾河在希臘化時代,甚至直到阿拉伯人初到中亞的時候,都被稱作Jaxartes(中譯藥殺水),發源于天山,向西流入咸海北端。
唐代胡人 ——來自河中地區的粟特人
公元前5世紀起,在錫爾河和阿姆河之間,主要是在阿姆河的重要支流澤拉夫善河(Zarafshan)流域,居住著絲綢之路歷史上極為重要的粟特人(Sogdian),所以這個地區也叫作 “索格底納” (Sogdiana),大致位于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地方。**講提到過,亞歷山大東進到這里時,娶了一位粟特公主為妻。
前面講過的大夏 (即巴克特利亞 )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其東的印度河流域大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巴基斯坦的西北是阿富汗,西南是伊朗,當時稱作波斯。今天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源自波斯灣東岸地區的方言,因為有一段時間波斯王國的上層都出自這一帶,所以慢慢地發音、語言、詩詞都以這里的方言Farsi為標準了。
粟特人說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中的印度伊朗語族的東伊朗語支,他們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定居于中亞,公元前1世紀左右就已經見諸史書,相互敵對的波斯人和希臘人對粟特人都有記載。粟特人居住的地方再向北,就是亞洲大草原。大草原再向北就是針葉林帶(TaigaZone),再向北就是冰天雪地的凍土地區。
從西安出發,沿著塔里木盆地南緣或是北緣繞過塔克拉瑪干沙漠,都會到喀什,再向西就是粟特人居住之地。絲綢之路正式開通之后,粟特人向東可以到達中國,向西可以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做生意,向南可以與印度通商。因為北方是大草原,商業不太繁榮,所以一直到突厥汗國崛起之后才開拓出向北的通路。粟特人起初的動機都是經商,沒有誰特別以傳播宗教或是文字為目的,但是隨著貿易的發展,宗教和字母也得到廣泛的傳播。

地圖6-2 唐代中外交通路線圖
大家往往有一個錯誤的印象,覺得凡是長城之外,北方和西北的少數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以畜牧為生。比如我們每次想到歷史上的西域,總是想起游牧民族以及沙漠,其實這種印象是不正確的。粟特人從來都是以農耕和貿易為生。今天很多人一想到新疆,就只想到北疆的草原,想到哈薩克族、蒙古族的畜牧業,這也是不準確的。新疆的早期居民是以農耕和貿易為主。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四周的早期居民,以及維吾爾族在歷史上也都不以畜牧業為主,他們自從稱作回鶻 (近代稱維吾爾 )以后,都是以定居農耕和貿易為生。新疆3000年前就已經有坎兒井了,其目的就是引水灌溉,從事農耕;當時新疆人口的語言不屬于阿爾泰語系的突厥語族,而屬于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或斯基泰語。這些人是今日維吾爾族的祖先的一部分。
在中國,對中亞人口使用粟特這個名字的時間不長,歷史上他們被稱為昭武九姓。因為按中國古人習慣,對于外來民族按照來源地稱呼,比如前面說過從安息來的就給予漢姓 “安”。在昭武九姓中,有曹、米、康、史、何、安、畢等,代表九個不同國度的粟特人。姓康的來自康國 (即撒馬爾罕,Samar ̄kand),姓史的來自史國 (即今日塔什干,Tashkent)。烏茲別克斯坦有一條很重要的河,即澤拉夫善河,昭武九姓中很多人都來自這條河的沿岸。在唐朝建立以后的三四百年間,中國各地有很多出自這九個姓的粟特人,比如安祿山、史思明和五代時統治敦煌的曹元忠的祖先中都有粟特人。在華的粟特人雖然逐漸漢化,但是在唐代中葉之前仍然通過各地番坊,彼此保持聯系。安史之亂的主要組織者和支持者就是散布各地的粟特社群。五代以后,粟特人大都已經完全漢化,繁衍生息,逐漸融入中國社會,但是他們的族源往往還是在姓氏中留下痕跡。
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澤拉夫善河流域,有很多重要的城市。塔什干(Tashkent)是今日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布哈拉(Bukhara)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撒馬爾罕兩千多年以來一直都是文化和商業名城,而且很接近帖木兒帝國創建者的出生地。還有一個位于今天烏茲別克斯坦跟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地方叫片吉肯特(Panjikent)。Kent在古粟特文里面是 “城市 ”的意思,Panji是“五”的意思,所以Panjikent的意思是 “五座城”。印歐語系里許多語言都以Panji代表 “五”,比如五角大樓英語是Pentagon,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重要的省都叫旁遮普(Punjab),意思是 “五條河”。此外,昭武九姓之所以稱 “昭武”,是因為中國史籍認為昭武九姓統治者的祖先*初居住在昭武城 (今天的張掖)。實際上粟特人的祖先應該不是從東方的張掖遷過去的,但是歷史上,河西走廊的確有印歐人種 (月氏或吐火羅人 )居住過,前面已經講過。
盛唐時代的粟特人
前文中我們也講到過斯坦因在敦煌附近的長城烽燧里發現了一些古代書信,捐給了大英博物館。一位德國學者在二戰之前破譯了這些文書,發現信中的文字是用類似于阿拉美(Aramaic)字母的一種古敘利亞字母書寫的粟特文。斯坦因發現的八封信中有五封還相當完整,四封已被翻譯出來。這些信對于我們今日了解古代絲綢之路、當時的商業習慣,以及粟特人在中國的生活情況,有極大的幫助。
這里我希望強調,一個真正發達的社會,不應該人人只是去學一門技術,或者是只想著如何賺錢,應該有一部分人在能夠保證生活的前提下,把時間、精力貢獻在他有興趣以及對人類整體來說有意義的事情上。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只想炒股票、買房子,那么這個社會也就沒有什么真正的文化實力可言,社會凝聚力也不會很強。在中國領土上發現的粟特書信*初是由歐洲人破譯,說明當日中國文化力量薄弱,每次發現一些東西都要拿到外國去請他們翻譯,所以慢慢地我們的學界意識到需要培養一些懂得粟特文的中國學者。*近這些年來,中國的考古學非常興盛。我的一位朋友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老師,畢業于考古學系,她就曾到英國去學習粟特
文。但是現在粟特文的幾個權威似乎都是英國人。季羨林留學德國之后,中國也有人懂吐火羅文了,季老以降,吐火羅文研究在中國已經傳了幾代人,今天中國大概有幾十人能讀懂幾種不同的吐火羅文。

圖6-2 大英博物館和弗利爾美術館藏粟特銀碗
這批粟特文書信被考證出寫于晉朝初年,當時甘肅西部已經有很好的郵驛系統。漢代的烽燧到晉朝還保留著,而驛站系統的存在則保障了商業的交通。烽燧、驛站首先是政治設施,但是客觀上它保障了商業的交通,在
必要的時候也保障軍事的聯系。這幾封信的投遞人跟收件人都是粟特人,但不知道為何裝它們的郵袋會被留在烽火臺里,一直到1907年才被斯坦因發現。這幾封信加上其他的佐證 (主要是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比如碑文、器物)可以證明,那時候的胡商主要都是粟特人,而且大多是做小買賣,不是
從事大規模貿易。所以我們可以推測,當時李白和他的朋友們去喝酒的那些酒吧,應該主要也是粟特來的小商人開的。前文提到,“胡”字是一個泛稱,鮮卑被稱作東胡,所以鮮卑人也被稱為胡人。但是唐朝的時候大多鮮卑人已經與漢以及其他民族融合,所以這里講到的 “胡”是指西方來的粟特人。

地圖6-3 唐代粟特人遷徙路線圖
*近這些年來,在中國境內外很多地方都發現了粟特人居住的遺跡,有墓碑,也有墓葬。這些墓碑和墓葬反映了他們逐漸漢化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和他們使用的語言、文字的演變過程。粟特人建立過一個很大的商業網絡,連接了東西方的文明,他們自己處在這個網絡的中央地帶。我相信沒有哪個粟特人從小就立志于溝通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他們*初的愿望都只是做生意,所以一站一站地,比如從洛陽到邢州,去買賣貨物。這個過程中他*容易找的,語言*方便的,習俗*相近的,莫過于另外一些居留在中國的粟特人。就這樣他們逐漸地連成了網絡。在歐洲曾有一段時間也出現過類似情況,當時扮演相當于粟特人在中亞的角色、經營國際貿易的就是在德國、意大利、法國等不同國家的猶太人。而*近幾個世紀東南亞的國際貿易聯絡人,則主要是中國的廣東人和福建人。在中世紀之前,粟特人起主導作用的商業網絡是世界上范圍*廣的商業網絡,他們所接觸的中國、印度、波斯和歐洲文明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他們販賣的貨物也因此具有代表性。比如他們從中國帶出去的,是絲綢、漆器以及少量瓷器 (因為瓷器易碎、沉重,不適合長途販運),而經他們輸入中國的東西則有香料、酒、金銀器皿等。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歷代中原政府的政策一向是這樣的 :讓外來的人群聚居在一起,選出一個首領,負責管理、征稅、訴訟、治安之類,通過他讓外來人群自治。自治范圍還包括宗教、教育、民事爭端等,政府都不加干涉。這種給胡人劃出來的帶有自治性質的聚居區叫作番坊。當時唐朝有一種官名叫薩保 (或薩寶),是官方任命的粟特番坊的領袖,一般都是由在粟特家鄉享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出任。后來連番坊中的胡人也逐漸漢化了,雖然他們在進行宗教儀式的時候還是用以前的宗教語言,但跟中國人做生意的時候已通用漢語,在生活中也較多使用漢語、漢字了。現在發現了很多粟特人留下的文獻,有用粟特文寫的,但更多的是漢字材料。粟特人在中國主要是經商。即使地方平靜,官員們可以保持社會秩序,半路搶劫的賊人也是難免的。

圖6-3 描繪商人遭到打劫場景的敦煌壁畫
圖6-3是敦煌石窟中的一幅畫,表現的就是幾個胡商被攔路打劫的場景。做生意的人難免需要自保,加上既然是群體自治的,需要維持秩序,所以粟特人群體在中國境內往往有地方武裝。很多粟特人也尚武,比如某些粟特人就成為唐朝皇帝的宮廷侍衛。再如安祿山,以驍勇智謀著稱。不過,作為一個民族,粟特人在中國境內不是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安祿山 (他的父親是粟特人,已經不做生意了,母親是突厥人 ) 做了將軍,但他雖已漢化了,卻仍然和各地的粟特社群以及散布各地的粟特裔軍官結成一個集團。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兩個粟特裔軍事領袖就動員了他們粟特同鄉的力量,幾乎顛覆了李氏唐朝的天下。
圖6-4出自甘肅的史君墓。這座墓葬有一部分表現了墓主的宗教情結,帶有瑣羅亞斯德教的元素。和唐朝同時代的伊朗薩珊王朝,其國教就是瑣羅亞斯德教,所以來中國的胡人多數信仰瑣羅亞斯德教。我們前面講佛教的時候提到過,佛教在西域、河西走廊都很興盛,所以粟特人中也有信仰佛教的,在敦煌石窟的供養人中,有些人可以看出來是粟特人。粟特人的佛教信仰也影響了后來的回鶻人。

圖6-5中的人姓曹,叫曹元忠,他有粟特人的家族背景。唐朝末年,吐蕃人占領了敦煌,排擠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后來有一個姓張的地方人物帶領本地的勢力,把吐蕃人趕出去,成了敦煌的實際統治者。然后這股勢力要求獲得朝廷的認可,于是被置為歸義軍。歸義軍后期的領袖姓曹,就是昭武九姓中的 “曹”。這是他在敦煌石窟里的畫像,穿著、打扮、姿態等等都是中央朝廷官員的樣子,因為他希望獲得中央皇帝的認可。
歷史上,粟特人自己從來沒有建立過強大的國家。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時候他們曾被波斯帝國統治過。雖然粟特人和波斯人語言比較近,但是二者并不真正屬于同一個民族。后來粟特人又陸續被其他強大民族統治。恰恰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學會了如何生存于不同的政權之下,也培養了他們精通各種語言,擅長跟不同民族打交道的本領。
本講前面曾提到,河中地區的粟特人在10世紀之后逐漸被從北方欽察草原、西伯利亞草原來的游牧民族征服并且同化,大多數粟特人也不再講東伊朗語,而改講突厥語,剩下來的大都集中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大城如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市中心區。當然也有許多粟特人生活在塔吉克斯坦的西部和阿富汗的北部。

圖6-6“大唐故康君夫人曹氏墓志銘 ”
圖6-6是一個用漢字書寫的曹姓婦女的墓碑。中國人喜歡追溯往世,把自己說得家世顯赫,家族源遠流長。比如現在姓劉的常常喜歡說自己是劉邦、劉備的后代。**個匈奴人王朝的建立者劉淵也說他自己是漢朝和親的公主的直系后裔,因此也是劉邦的后代。這個姓曹的呢 ?可以考證出她是粟特人,但墓碑中卻說曹氏是從周朝就已經有了。好像胡人一旦漢化以后,就喜歡把自己的族源追溯到周朝,要能說是周文王的后代似乎就更正統了。但不見得每個人都姓姬、姓周,所以只好說自己的祖先是周公分封的。
唐朝的統治者心態很開放,他們從來沒有設立一條堅固的心理界限,沒有保守的、封閉的心態。所以在唐朝,誰能夠幫他忙,他就用誰,可謂“用人唯賢”,因此任何宗教、習俗都可以流傳進來。我們今天看來,大唐盛世是*了不起的。有些人希望中國要回到漢唐盛世,因此覺得要戴上瓜皮帽,才算是沒有數典忘祖。如此說來,像我這種打著領帶給學生上課的,可能都不太合格。所以我們要反思,為何唐朝在我們心中是一個昌盛的社會?它昌盛的原因是因為復古,把董仲舒的那一套都拿來用了,還是因為比較開放,能夠做到有容乃大 ?如果只是一意地要保持傳統,那路只會越走越窄(瓜皮帽的歷史也追溯不到漢唐盛世!)。我舉了那么多例子,相信讀者如果用心去讀,一定會對如何才能以史為鑒,如何才叫珍惜傳統,怎樣做可以算有容乃大等等問題,有自己的答案。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絲路文明十五講 作者簡介

張信剛,世界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曾在美國及加拿大著名大學任教二十余年。歷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創院院長、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學院院長、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先后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榮獲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勛章”“法國國家學術棕櫚司令勛章”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金紫荊星章”。曾任香港文化委員會主席、香港科技創新顧問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張信剛教授是通識教育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退休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土耳其海峽大學講授人文通識課程,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也是北京大學葉氏魯迅講座教授。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近著有《江邊賣水:張信剛演講集》(英漢對照)、《大中東行紀》《尼羅河畔隨想》《大學之修養》《茶與咖啡》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精品一二区 |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 玖玖影院在线观看 | 美女视频黄色软件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 sihu永久在线播放地址 |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视频一区二区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看 | 四虎影院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 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 | 免费黄漫在线观看 |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 免费高清毛片 | www.av在线|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 | 国产精品29页 | 黄动漫视频网站 | 亚洲免费播放 | 大地资源网第二页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 伊人狠狠干 | 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 99久女女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