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鄉俗:變與不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06059
- 條形碼:9787566006059 ; 978-7-5660-060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俗:變與不變 本書特色
《鄉俗:變與不變》以民間鄉俗中的分家、串親戚、喪葬、鼓樂等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深入田野一線,獲得了翔實的地方性民俗資料,對鄉俗活動的民間展演、社會功能等進行了深描,并借鑒文化功能主義理論、符號互動理論對鄉俗的文化內涵及其承載的俗民心理等深層次內容進行了剖析。
鄉俗:變與不變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間鄉俗中的分家、串親戚、喪葬、鼓樂等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深入田野一線,獲得了翔實的地方性民俗資料,對鄉俗活動的民間展演、社會功能等進行了深描,并借鑒文化功能主義理論、符號互動理論對鄉俗的文化內涵及其承載的俗民心理等深層次內容進行了剖析。
鄉俗:變與不變 目錄
一、導論
二、分家習俗的本質
三、下王村分家習俗的描述
四、下王村分家的主要內容
五、結論
聊城農村地區串親戚習俗的田野調查研究
一、緒論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與對被調查地區的描述
三、串親戚習俗的完整表演程式
四、主體對民俗模式的建構
東鄉族女性民俗傳承研究
——人生儀禮的解析
一、緒論
二、俗民個體的誕生
三、成年——為人女
四、婚姻——為人妻
五、生育——為人母
六、死亡——民俗角色的另一種開始
七、結束語
裕固族喪葬習俗的變遷研究:喪葬儀禮的過程與意義
一、緒論
二、明花鄉喪葬儀禮的儀式過程及其變遷
三、裕固族喪葬儀禮的意義變遷及民俗認同
四、裕固族喪葬儀禮變遷的動因
南陽民間鼓吹樂班的民俗學解析
一、緒論
二、南陽民間鼓吹樂班的生存環境
三、南陽民間鼓吹樂班的本體構成
四、鼓吹樂班參與民間喪葬習俗
五、對民間鼓吹樂班的民俗學“再認識”
六、現代語境下的民間鼓吹樂班
七、結語
鄉俗:變與不變 作者簡介
郝蘇民,回族,西北民族大學社會學,民族學學院名譽院長、西北民族“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人類學碩士生導師、少數民族民間文藝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國家民族學類核心(098C1)期刊《西北民族研究》資深主編。中國“非遺”保護工程國家中心等三部門評審委員,中央民大、北師大、寧夏大學、內蒙師大、青海民大等高校兼職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全國優秀教師、“非遺”先進工作者、第八屆中國民問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成就獎獲得者。曾創辦西北民大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專業;在西北區域人類學、民俗學研究中,強調對雜居民族、同語族民族、跨界、跨國民族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變遷的觀察與剖析,以求證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史跡;是蒙古學、八思巴文字專家,在蒙古學中率先提出“衛拉特-西蒙古文化研究”。曾赴中亞各國、蒙古、韓國和日本等國及港臺地區進行民俗田野考察與民族文化講學。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級、省部級一、二、三等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