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去千萬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2058388
- 條形碼:9787212058388 ; 978-7-212-058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去千萬里 本書特色
《一去千萬里》寫了一群我們感到陌生的人,但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很熟悉。在架設高壓線的具體過程中,鋼鐵所代表的現代文明遭遇了泥土代表的鄉村文化,于是沖突來了,于是演繹了復雜的人生糾葛,《一去千萬里》講述的正是由這種沖突產生的或辛酸或欣慰的故事。 著者囑我作序,按理應該多說好話;通讀小說,也的確發現了不少閃光的地方,包括社會風景、行業習俗等。對于送變電行業工人、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描寫也是比較成功的,建設與勞動,這是人性,而且是人性中美好和崇高的部分,在這方面,盡管中國文學自現當代以來有過大規模的探索,但總的來看,藝術基礎還比較薄弱。《一去千萬里》有說服力地重申了建設與勞動的光榮和尊嚴,在這個方向上取得了新進展,積累了新經驗。 現在,反映官場、職場生活的小說很受讀者的追捧,而有關具體的行業領域的小說,囿于技術、知識和特定的經驗,讀者通常不多。《一去千萬里》這本小說在可讀性上做了辛苦經營,既立足于特定經驗,又超越特定經驗,努力探索和表現更普遍的歷史和人性內容。其中鄉村社會與工業文明和國家意志、的關系中的許多“輕喜劇”,寫得頗為精彩。 當然,我還是希望能從這本小說里讀到更多的東西。譬如我在前面講到的“鋼鐵”意象對“泥土”意象的侵入、破壞,它們的交匯、融合、激蕩等等,這樣一來,哪怕是寫某一個行業的辛苦,卻又能超越這個行業本身,寫出大時代的一個小縮影,讓小說成為若干年后回顧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本。從這個意義上審視這部作品,作者可能還有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 小說甚多。但眾生歡喜、貼到人心上去,貼到時代和生活的脈搏上去的作品仍不夠多。《一去千萬里》貼近著平凡卻又并不普通的群體,寫出了他們艱辛豪邁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豐富面相,也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下這飛速發展、沸騰喧鬧的現實。這樣的小說,值得寫,更值得讀。
一去千萬里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江淮省一條南北電力大動脈建設中,以主人公王大勇和他的伙伴們顛沛奔波的工作特點為矛盾沖突結集點,寫出了一群特殊職業人群的愛與苦,樂與悲,奉獻與無奈,高尚與辛勞,寫出了這個人群中幾代人因為工作特點而產生的愛情的喜樂與失落,寫出了這個人群為社會的進步付出的心血和犧牲。 王大勇和張秀玲是送變電人的第二代,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因為張秀玲的父親施工常年在外,她的母親獨自養育兒女,終于積勞成疾,不愿女兒有著和自己一樣的命運,大勇和秀玲被迫分開。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從此命運發生了巨變:大勇為了一份承諾,忍痛離開心愛的秀玲,娶了一個山鄉女子。而秀玲也在命運的安排下另嫁他人。造化弄人,結局卻出入意料。 大勇、秀玲和他們的伙伴以及成長起來的送變電第三代人,櫛風沐雨,含辛茹苦,在層出不窮的民事工作調解中,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在忍受著遠離親人的思念里,他們堅守著一份忠誠,一份理念,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行業精神,彰顯了送變電人恪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令人準重點事業和奉獻。
一去千萬里 目錄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后記 新時代*可愛的人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