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語堂世界 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3507
- 條形碼:9787516133507 ; 978-7-5161-335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堂世界 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本書特色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錄“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28篇。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容涵蓋林語堂的文化屬性、思想、文本解讀與編輯理念、翻譯成就與語言學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從中可以了解到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林語堂名士風度的傳統與現代雙重質素,株語堂在中國文化現代轉型初期的一種特殊的中國想象,林語堂晚年透露出對民族文化發展的隱憂和所提出的解決之道,林語堂身上的“閩南文化烙上的印痕”,林語堂融合中西方智慧的學養內涵和知性表達的散文特色,林語堂的教育觀、“近情”哲學和詞典情結,以及漢譯語堂作品的缺失與補救措施等兩岸學者的學術見解。本書由陳煜瀾主編。
語堂世界 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內容簡介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錄“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28篇。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容涵蓋林語堂的文化屬性、思想、文本解讀與編輯理念、翻譯成就與語言學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從中可以了解到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林語堂名士風度的傳統與現代雙重質素,株語堂在中國文化現代轉型初期的一種特殊的中國想象,林語堂晚年透露出對民族文化發展的隱憂和所提出的解決之道,林語堂身上的“閩南文化烙上的印痕”,林語堂融合中西方智慧的學養內涵和知性表達的散文特色,林語堂的教育觀、“近情”哲學和詞典情結,以及漢譯語堂作品的缺失與補救措施等兩岸學者的學術見解。本書由陳煜瀾主編。
語堂世界 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目錄
林語堂等人與文化轉型初期的一種中國想象《中國人自畫像》、《中國人的精神》與《吾國吾民》的中國形象塑造
林語堂與《紅樓夢》
論林語堂早期語言學研究與新文化運動
“清流”文化與林語堂的名士風度
林語堂人本政治思想探
“放浪者”:林語堂的人格烏托邦
林語堂人生哲學的文化淵源
論林語堂的自由情懷
林語堂筆下的莊子形象
林語堂文化傳播中對“田園牧歌”形象的利用
論20世紀30年代林語堂散文創作對現代散文的貢獻
閑適背后的“焦慮”知識社會學視野中的林語堂散文創作
論林語堂小品文的文化底蘊
林語堂的智慧觀
以赤子之心優游歲月淺論林語堂的人生智慧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林語堂與郭沫若的編輯理念及實踐比較研究
論林語堂的教育美學思想
林語堂與詞典的不解之緣
對外講中淺談林語堂的思維模式和翻譯策略
林語堂譯本《浮生六記》中文化缺省的重構
翻譯與翻譯出版的倫理責任由譯本《京華煙云》引發的倫理思考
略論林語堂漢譯英的文本選擇
“苦澀、歡愉、溫雅”與“名士、智士、雅士”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同題材散文比較
一段瀟灑的故事:林語堂與豐子愷的交誼側寫
閩南書寫:林語堂精神范式的文化探源
淺析《京華煙云》的閩南俗語
知音君子,其垂意焉林語堂研究在福建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綜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