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人絕句精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120136
- 條形碼:9787307120136 ; 978-7-307-1201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人絕句精華 本書特色
劉永濟先生對浩瀚如海的唐人絕句細加抉摘,取 其精華,去其糟粕,選錄編成《唐人絕句精華(精)》 (作者劉永濟)一書。凡能反映社會生活、表現時代精 神,同時又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優秀作品,基本上都 已選入;對所選詩篇作了必要的詮釋,于闡明詩意、 分析藝術、評論詩風、辨證歧說諸方面頗見功力,有 不少獨到見解。《唐人絕句精華(精)》對讀者理解和 欣賞絕句,能有所啟發和幫助。
唐人絕句精華 內容簡介
《唐人絕句精華(精)》(作者劉永濟)是一部專以唐人絕句為編選范圍的詩歌選本,共輯錄唐人絕句788首,體例是對每位入選作家先列小傳,次列作品進行注釋。注偏重訓釋詞語典故,釋則重在串通詩意。書末輯錄了宋代以來歷代詩家有關絕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評論,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唐人絕句精華 目錄
虞世南
蟬
王 續
題酒店壁(五首錄一)
盧照鄰
曲池荷
韋承慶
南行別弟(二首錄一)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
王 勃
別人(四首錄一)
普安建陰題壁
杜審言
贈蘇綰書記
郭 震
子夜四時歌(八首錄二)
蛩
米囊花
蘇廷
汾上驚秋
張敬忠
邊詞
駱賓王
易水送人
張 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沈佺期
北邙山
東方虬
王昭君(三首)
張 泫
怨詩
賀知章
曉發
回鄉偶書(二首)
采蓮
沈如筠
閨怨
張 旭
山中留客
桃花磯
崔國輔
怨詞(二首錄一)
古意
長信草
采蓮曲
小長干曲
王昭君
王 維
鳥嗚澗
鹿柴
樂家瀨
竹裹館
相思子
雜詠(三首錄一)
送黎拾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送沈子福歸江東
少年行(四首)
菩提寺禁聞逆賊凝碧池上作樂作
裴 迪
華子岡
茱萸汫
崔 顥
長干曲(四首錄三)
祖 詠
終南山望余雪
李 頒
野老曝背
儲光羲
江南曲(四首錄三)
明妃詞(四首錄二)
王昌齡
朝來曲
閨怨
長信秋詞(五首錄二)
春宮曲
采蓮曲(二首錄一)
從軍行(五首)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錄一)
常 建
三日尋李九莊—
塞下曲(五首錄二)
薛維翰
閨怨(二首錄一)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
茱萸灣
春草宮
送李穆歸淮南
新息道中
王 翰
涼州詞(二首錄一)
孟浩然
春曉
宿建德江
李 白
玉階怨
靜夜思
怨情
越女詞(五首錄一)
獨坐敬亭山
淥水曲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錄一)
田園言懷
結襪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長門怨(二首錄一)
清平調詞(三首)
早發白帝城
望廬山瀑布
望天門山
蘇臺覽古
越中覽古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春夜洛城聞笛
贈汪倫
……
韋應物
岑 參
包 佶
李嘉佑
高 適
杜 甫
賈 至
錢 起
元 結
張 繼
韓 翎
郎士元
皇甫冉
皇甫曾
劉方平
王之渙
柳中庸
嚴 武
嚴 維
顱 況
耿 漳
戎 昱
竇 群
竇 庠
竇 鞏
戴叔倫
盧 綸
李 益
暢 當
楊 凝
司空曙
王 建
李 端
劉 商
李 約
于 鵠
朱 放
權德輿
羊士夸
楊巨源
令狐楚
裴 度
韓 愈
王 涯
陳 羽
歐陽詹
柳宗元
劉禹錫
張仲素
崔 護
皇甫松
呂 溫
孟 郊
張 籍
盧 仝
李 賀
劉 叉
元 稹
白居易
劉言史
長孫佐輔
雍裕之
宋 濟
劉 皂
徐 凝
張 碧
孫 革
裴交泰
李德裕
李 涉
陸 暢
楊敬之
李 紳
鮑 溶
殷堯藩
舒元輿
施肩吾
姚 合
王 數
張 祜
陳去疾
李敬方
裴夷直
朱慶余
雍 陶
杜 牧
許 渾
李商隱
薛 瑩
劉得仁
趟 嘏
盧 肇
朱景玄
項 斯
薛 能
韓 琮
崔 櫓
李群玉
賈 島
溫庭筠
段成式
劉 駕
李 郢
曹 鄴
聶夷中
武 瑾
張 喬
皮日休
陸龜蒙
司空圖
林 寬
來 鵠
李山甫
李咸用
方 干
羅 鄴
羅 隱
高 蟾
唐彥謙
周 樸
鄭 谷
崔 涂
韓 僵
吳 融
盧汝弼
王 駕
王 渙
錢 翊
杜荀鶴
韋 莊
張 嬪
崔道融
徐 夤
曹 松
裴 說
胡令能
李九齡
黃 巢
孟賓于
江 為
張 泌
沈 彬
陳 陶
李 中
蔣貽恭
孫光憲
顏仁郁
王 周
金昌緒
朱 絳
辛弘智
西鄙人
太上隱者
七歲女子
黃崇嘏
張文姬
晁 采
崔鶯鶯
姚月華
劉 媛
葛鴉兒
劉 瑤
關盼盼
劉采春
張窈窕
武昌妓
盛小叢
徐月英
薛 濤
魚玄機
景 云
靈 一
靈 澈
皎 然
子 蘭
貫 休
齊 己
處 默
鄭 遨
樂府詞
無名氏
六言絕句附
王 維
附 錄
后 記
唐人絕句精華 作者簡介
劉永濟(1887-1966,字弘度,號誦帚、知秋翁,室名易簡齋、微睇室、誦帚庵。湖南新寧人。幼承家學,耽習文史。二十歲出湘,先后考入上海昊淞復旦公學、天津高等工業學校、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就讀。后在上海自學有年,嘗從朱祖謀、況周頤研習詞學。三十歲時回長沙明德學校執教,十年后任東北大學國文系教授。“九·一八”事變不久,被國立武漢大學聘為教授。在武漢大學長期擔任文學院院長、文科研究所主任,兼《文哲季刊》編輯部主任,幾度以院長身份代理校務。1949年以后,任中文系文學史教研組主任、武漢市政協常委、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文學研究》編委。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劉永濟是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極為重要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之一,被譽為“五老”之首。他是中文系弘毅、篤實、尚真、求精傳統學風的重要締造者和體現者之一,許多著作都是厚積薄發,言簡意賅,經過多年的“打磨”(有的長達30年)才問世的。所著《文學論》、《十四朝文學要略》、《屈賦通箋》、《箋屈余義》、《屈賦音注詳解》、《屈賦釋詞》、《詞論》、《宋詞聲律探原大綱》、《唐五代兩宋詞簡析》、《微睇室說詞》、《文心雕龍校釋,附征引文錄》、《唐樂府史綱要》、《元雜劇考》、《國風樂府合選》、《唐人絕句精華》、《宋代歌舞劇曲錄要》、《元人散曲選》以及《默識錄》等,幾乎無一不是精品。每一書出,即在相關領域產生大的影響。如《文學論》,郭紹虞先生就是讀了它而對中國文學批評史發生興趣的。《文心雕龍校釋》被學人視為二十世紀“龍學”研究的四大基石之一。《屈賦通箋》則“于并世諸家中獨樹一幟”(程千帆語),《唐樂府史綱要》“是迄今為止,我國研究唐代樂府歷史的唯一專著”(同上),《詞論》是“二十世紀,中國詞學由傳統向現代化推進”的代表作(施議對語)。總之,劉永濟的學術研究,涵蓋古代文學諸多領域,每項研究都有獨到之處,而對“龍學”、屈賦和唐宋韻文的研究貢獻最大,他不愧為二十世紀古代文學研究的頂級專家。 劉永濟治古代文學,強調“知”、“能”的統一,故其持論有識,擅長詩文寫作。所著《運巢詩存》、《誦帚庵詞》,流播海內,久為專家所稱。其詞尤負盛名,繆鐵即謂其“沉健深摯”,“蕃艷其外,醇至其內”。朱光潛則激賞其融合眾家以成一家的風骨美,言其“諧婉”、“明快”、“冷峭”,洗盡鉛華,深秀在骨,是猶永嘉之未聞正始之音也。大抵先生填詞,頗得朱、況真傳,“能用方筆”(朱祖謀語),發危苦之音而出以沉雄之氣,亦在在顯出先生的大師風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