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64004
- 條形碼:9787502464004 ; 978-7-5024-640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石人溝鐵礦露天轉地下過渡開采過程面臨的現場實際安全問題,采用物理實驗測試、工程類比分析、極限平衡解析、數值模擬、cms探測與實體建模、微震探測與預測預報等方法,建立了境界頂柱合理留設、防突涌突冒措施及斷層破碎帶下的采礦方案、采空區處理與礦柱回收方案和基于微震監測技術的災害防治與預測預報系統。 本書研究、分析、總結出的成套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技術,為我國地下開采礦山提供了科學思路,形成的穩定性分析及研究理論有利于補充巖體力學理論,對于該技術研究領域具有借鑒意義。 本書可供采礦工程、地質工程、地下工程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從事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參考用書。
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石人溝鐵礦露天轉地下過渡開采過程面臨的現場實際安全問題,采用物理實驗測試、工程類比分析、極限平衡解析、數值模擬、CMS探測與實體建模、微震探測與預測預報等方法,建立了境界頂柱合理留設、防突涌突冒措施及斷層破碎帶下的采礦方案、采空區處理與礦柱回收方案和基于微震監測技術的災害防治與預測預報系統。本書研究、分析、總結出的成套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技術,為我國地下開采礦山提供了科學思路,形成的穩定性分析及研究理論有利于補充巖體力學理論,對于該技術研究領域具有借鑒意義。本書可供采礦工程、地質工程、地下工程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從事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參考用書。
露天轉地下開采圍巖穩定與安全防災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過程概述
1.2.1 研究目的、意義
1.2.2 研究過程概述
1.3 同類技術研究現狀及對比
1.4 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和研究目標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術路線
1.4.3 研究目標
2 巖體結構特征、滲透特性及力學性質測試
2.1 石人溝鐵礦巖體結構特征描述
2.2 石人溝鐵礦巖體滲透特性
2.3 礦巖物理力學性質試驗
2.4 巖體力學參數確定
2.5 巖體長期強度的確定
2.6 小結
3境界礦柱可能的破壞模式和穩定性解析評價
3.1 石人溝鐵礦采空區圍巖壓力分布特點和可能的破壞模式
3.2 頂柱穩定性的工程類比法
3.3 摩爾一庫侖極限平衡解析
4 二維穩定性及破壞機制模擬分析
4.1 flac2d變形破壞分析
4.1.1 計算模型及方案
4.1.2 各個剖面計算結果
4.1.3 境界頂柱少留6m的情況
4.1.4 小結
4.2 rfpa2d破壞機制分析
4.2.1 計算模型及方案
4.2.2 各個剖面計算結果
4.3 考慮水弱化作用和長期強度時穩定性分析
5不同采礦方案情況下三維穩定性分析
5.1 msc.patran和msc.nastran簡介
5.1.1 msc.patran簡介
5.1.2 msc.nastran簡介
5.2 不同采礦方案情況下的計算模型及方案
5.3 不同采礦方案情況下的計算結果及分析
5.3.1 采礦方案一
5.3.2 采礦方案二
5.3.3 采礦方案三
5.3.4 采礦方案四
5.3.5 采礦方案五
5.3.6 采礦方案六
5.3.7 采礦方案七
5.3.8 采礦方案八
5.3.9采礦方案九
5.4 小結和建議
6 圍巖穩定性分區研究與變厚度方案設計
6.1 穩定性分區研究
6.2 穩定性分區后的監測檢驗和變厚度采礦設計
6.3 小結
7 斷層破碎帶影響下礦體安全采礦技術研究
7.1 f18、f19斷層區域地質條件概述
7.2 南區一60m中段f18~f19破碎及斷層區域目前開采現狀
7.3 存在的問題
7.4 二維穩定性及破壞機制模擬分析
7.4.1 計算模型及方案
7.4.2 計算結果
7.4.3 考慮水弱化作用和長期強度時穩定性分析
7.5 三維背景應力場計算分析
7.5.1 計算模型及方案
7.5.2 計算結果及分析
7.6 礦石儲量及可采出礦石量
7.7 建議采礦方案及支護方案
7.8 小結
8 采空區探測及穩定性分析
8.1 60m水平中段采空區調查及cms探測
8.1.1 全區礦房現狀詳述
8.1.2 采空區井下cms探測
8.1.3 已探測采空區三維模型的構建
8.1.4 石人溝鐵礦外圍非法采空區的勘探
8.1.5 cms探測技術與地球物理探測的比較
8.2 采空區穩定性分析
8.2.1 巖體物理力學強度取值
8.2.2 石人溝鐵礦礦塊構成要素
8.2.3 采場結構參數理論計算
8.2.4 采空區頂板穩定性計算分析
8.2.5 礦柱的穩定性理論計算分析
8.3 小結
9 圍巖穩定性的實時監測分析及預警
9.1 微震監測系統的選擇
9.2 微震監測系統設計與安裝
9.2.1 準備工作
9.2.2 傳感器安裝
9.2.3 線纜安裝
9.3 微震活動實時監測與數據處理
9.3.1 系統軟件
9.3.2 微震信號處理
9.3.3 波形初步分析
9.3.4 信號濾波處理
9.3.5 波形數據庫建立
9.4 數據分析與微震活動規律研究
9.5 微震監測系統的防盜采功能
9.6 小結
1o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礦山巖體動力災害預測、預警
10.1 虛擬現實系統概念
10.2 虛擬現實環境的產生原理
10.3 虛擬現實系統在礦山中的應用
10.3.1 采礦設計
10.3.2 風險評估
10.3.3 事故原因調查
10.3.4 技術培訓、安全教育
10.3.5 采礦過程虛擬研究
10.4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圍巖穩定與礦山動力災害預測、預警系統初步研發
10.4.1 虛擬礦山系統總體設計
10.4.2 石人溝鐵礦虛擬現實模型的建立
10.4.3 應力場云圖和微震數據顯示
10.4.4 控件制作
10.4.5 小結
11 結論與展望
11.1 研究結論、創新點與關鍵技術
11.2 應用效果分析
11.2.1 經濟效益
11.2.2 社會效益顯著
11.3 建議與技術展望
11.3.1 建議
11.3.2 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