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溫故-二十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25492
- 條形碼:9787549525492 ; 978-7-5495-25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故-二十七 本書特色
★ 《溫故》 公民記憶學者唐逸追憶70年前自己在北平的“小時候”+ 唐龍潛書寫“父親這一生”,回憶50、60年代家中“投機倒把”的經歷和困難時期的“醬油炒飯”+ 改革開放初期留在張檣腦海中那些“舊光陰的主人公” + 尋常人家賴煒福祖孫三代60多口 的“百年故事” ★ 《溫故》 珍貴文本青年學者張暉1999年5月2000年12月間日記獨家首次發表 + 劉緒貽口述50年代參與土改、反胡風反革命集團運動和反右運動中的經歷 + 諸葛計回憶曾任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的將軍白天19631974的*后10年 ★ 《溫故》 故人故事抗戰時期蔣介石、宋子文與孔祥熙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 “人生就一好玩”的金岳霖 + 民國農學家“董時進的人生片段” + 記崔小萍與曹禺之間“一段千古不滅的師生之緣” ★ 《溫故》 中國影像日俄戰爭:成敗的歷史與歷史的成敗
溫故-二十七 內容簡介
2013年推出的第四輯《溫故》, “影像”專欄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戰爭(歷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戰)法蘭西畫刊對戰爭的**手報導圖像近40幅,為秦風老照片館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本輯“特稿”專欄,唐逸《落花飄逝的年華》回憶了1940年代自己在北師附小讀書時的童年時光;汪朝光《剪不斷,理還亂:抗戰時期的蔣、宋、孔關系》以藏在美國胡佛檔案館的三人日記等材料為依據,回溯了這個階段三人間糾結、復雜的關系。 “人物”專欄,諸葛計《白天將軍在歷史研究所》回憶了1963-1974年自己與白天將軍共同經歷的“四清”、“文革”等運動、長達十年的相處;林建剛《董時進的人生片段》通過零碎的史料勾勒出了這位民國史學家的一生;此外還有楊萍《金岳霖:人生就一“好玩”》。 “記憶”專欄,唐龍潛《父親這一生》回憶了50-60年代大躍進期間自己因為“投機倒把”、偷賣煙槍被抓的經過和父親兩次被關押的痛苦經歷;張檣《舊光陰的主人公》寫了改革開放初期一些難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戀的初中同學“女特務”張蘇莉,有性格乖張、才華出眾的侯老師,還有文工團的年輕人,等等。 “口述”專欄,《幾次運動中的經歷》首次刊出了歷史學家劉緒貽先生的自傳《簫聲劍影》(下卷)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參與歷次運動的經歷。 “往事”專欄,亮軒《崔小萍與曹禺:記一段千古不滅的師生之緣》記錄了臺灣戲劇界的名導演、現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回憶1940年代在曹禺門下當學生時的生動掌故和1989年她專程回到大陸探望老師的感人場面; 此外還有賴煒福口述、朱新地整理成文的《尋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離世的青年學者張暉,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辭世,年僅36歲。 他遽然離世的消息,讓眾多同輩學人唏噓垂淚。《溫故》的“文本”專欄,特邀約張暉多年的摯交好友維舟將已經整理的、兩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學畢業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溫故》雜志上分兩期首次全文發表,本輯刊出了第二部分。此外,這一輯《溫故》還獨家發表了由張暉遺孀張霖女士整理的,張暉在南京大學從本科畢業前夕到碩士一年級求學期間(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記,可以視為中國當代青年學人求學過程的寫照。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溫故-二十七 目錄
■唐逸《落花飄逝的年華》
……我印象中, 小學的課本頗潔凈,沒有意識形態的宣傳,從未見過什么“大東亞共榮圈”之類的字樣,甚至沒有提及日本的地方。
■汪朝光《剪不斷,理還亂:抗戰時期的蔣、宋、孔關系》
……從蔣的角度出發,他對宋子文和孔祥熙有什么樣的長處、有什么樣的短處,其實是一清二楚、完全了解的,但是這又要說到政治的復雜性,盡管蔣完全了解,但既然他是獨裁領袖, 他未必能完全得心應手地去發揮他們的長處、抑制他們的短處。
[人物]專欄
■諸葛計《白天將軍在歷史研究所》
……白天同志*后十年的時間里,組織上是我的領導,業務上是我的導師。但我們之間的實際關系,又遠比這要特殊得多、親近得多。如何特殊、親近法,這就得從1963年的*初相識講起了。
■林建剛《董時進的人生片斷》
……董時進一直堅持私有產權是自由之母, 沒有私有制就沒有自由,而沒有自由就沒有創造力,*終的道路必然是通往奴役之路。與董時進不同,作為民盟領袖的梁漱溟青睞土地公有制,而之所以堅持土地公有制,來源于梁漱溟骨子里知識分子的道德負罪感。
■金岳霖: 人生就一“好玩”
……他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王府井人擠人,熙熙攘攘,誰也不會知道這位東張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影像] 專欄
■李佳達 秦 風《日俄戰爭:成敗的歷史與歷史的成敗》
……日俄戰爭日本勝利的光環背后, 是太平洋戰爭戰敗幾乎亡國的陰影; 俄國失敗的恥辱背后,是沙皇政府倒臺、邁向革命的新契機。勝利與失敗的歷史辯證,以自己的腳步,串起時間長河中有意或無意的每一個瞬間,它像是一部電影,在人們眼前活生生地不斷上演;它也是一則精準無比的預言,不可能重來,卻似乎永遠會再來。
[記憶] 專欄
■唐龍潛《父親這一生》
……我現在已經過了六十歲了,在十二歲時突然變成一只雞鴨,可憐無助地任人提來提去,在以后的歲月艱難中盡管還遇到過無數的困迫和不公,有愁有憤有怒有恨,但自己從未喪失過做人的尊嚴, 于是這突變雞鴨的經歷就成了我人生的**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屈辱”的人生體驗。
■張檣《舊光陰里的主人公》
……很多年,我一直忘不了這個跟我不曾說過一句話的女孩,我始終記著她實在是毫無道理,我在那個乳臭未干的年紀也絕對不知相思為何物。說來說去,也許就是她身上散發出來的那個時代稀缺的屬于女性的妖嬈之氣吧。
[口述] 專欄
■劉緒貽《幾次運動中的經歷》
……由于我在思想上同情右派,當然反右不會積極。所幸的是,當時我已不是宣傳部長,又未確定新職,可以逍遙一些。但是,也不能不裝成積極的樣子,因此還是免不了做了違背良心的錯事。
[往事] 專欄
■亮軒《崔小萍與曹禺:記一段千古不滅的師生之緣》
……盡管從《雷雨》初演至今已經八十多年,盡管曹禺去世已經十幾年了,而當年他跟前的那個“小姑娘”崔小萍也九十多歲了,這段故事,我們如今聽來,卻恍然如昨。一點真心不滅,照澈萬古蒼茫,無數的離亂悲歡,便是從這一對師生由神交到相遇到分散又重逢再到天人之隔,余音裊裊延綿無限,所有的痛苦恩怨都不重要了,有了如此人情與詩情交織的故事,真誠而多情的人,就又有了無論怎么樣都要好好地活下去的理由。
[往事] 專欄
■賴煒福 朱新地《尋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春節,我侄子賴維安的兒子海鵬結婚,賴家有六十多人回到老家(江蘇省武進縣禮嘉鎮)出席海鵬的婚禮。這是幾十年來人數*多的一次家族團聚,看著這濟濟一堂的歡樂喜慶場面,一幕幕往事涌上心頭,回首這個家族走過的路,不禁感慨萬千,遂萌生出把這些普通百姓故事寫出來的想法。
[文本] 專欄
■維舟整理《 張暉早年信札選》(下)
……下星期,弟將任本科生輔導員,每月可掙薪金200,加之補貼200,生活費大略可以解決,將來又有些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弟定能取得),生活可保無慮。又不須家里供給,所謂經濟初步獨立耳。惟將來博士須收費,亦是一大負擔。
■張霖整理《 張暉問學日記選》(1999年5月2000年12月)
……事實上, 他在學術上的每一點進步都源于他持之以恒的勤奮與熱忱。而他的經濟困境和對前途的迷惘與擔憂,也是每一個有志于學術的青年都可能面對的共同問題。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