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66612
- 條形碼:9787561466612 ; 978-7-5614-66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本書特色
易丹、石堅主編的這本《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集合了多位作者近年來對歐洲一體化的緣起和發展、探討歐洲文化認同、民族國家文化認同等相對形而上的話題,也探討了文化認同的矛盾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角色、功能等話題。在此基礎上,本書給出更為具體的個案研究,針對土耳其入盟和歐盟的文化政策,探討在歐盟擴大進程和歐盟演化進程中,文化認同、文化差異、文化認知、文化產業、文化政策等等因素的表現和操作,對深層次了解和認識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內容簡介
《歐洲視野: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的**編和第二編,針對歐洲一體化的緣起和發展,探討了歐洲文化認同、民族國家文化認同等相對形而上的話題,也探討了文化認同的矛盾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角色、功能等話題。在此基礎上,《歐洲視野: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的第三編和第四編則針對土耳其入盟和歐盟的文化政策展開更為具體的個案研究,以探討在具體的歐盟擴大進程和歐盟演化進程中,文化認同、文化差異、文化認知、文化產業、文化政策等因素的表現和操作。《歐洲視野: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這種結構安排的目的,一是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綜合呈現我們的研究成果,第二是為對歐洲一體化課題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兩個層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范例。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目錄
1 歐盟文化認同的基礎
1.1 古希臘、古羅馬的中心思想
1.2 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圈
1.3 15、16世紀的歐洲認同與普遍歷史的闡釋
2 歐盟文化整合的理論探討
2.1 從“文化是否可以整合”看文化的固有屬性:普遍性/統一性與特殊性/多樣性
2.2 文化世界主義視角下的歐盟文化整合
2.3 多樣性與同一性:歐洲文化在二元邏輯的自我否定中發展
3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整合問題研究
3.1 文化整合的含義
3.2 歐洲文化的同一性與多樣性
3.3 歐盟文化整合實踐
4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認同
4.1 二元對立邏輯中的歐洲認同
4.2 政治與歐洲文化認同
4.3 質疑歐洲認同
5 19世紀文學藝術中的歐洲認同及其對歐洲一體化的啟示
5.1 19世紀的歐洲文化認同與民族性
5.2 在對東方的想象中建構歐洲文化認同
5.3 歐洲文化認同與歐洲文學作品中的“他者”形象
5.4 “他者”凝視中的歐洲身份
5.5 對未來歐洲認同的展望
第二編 歐洲-體化進程中的文化差異與矛盾
6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宗教文化矛盾研究
6.1 多元文化與歐洲一體化進程
6.2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歐洲文明史的影響
6.3 宗教多樣性與當代歐洲一體化
7 歐洲一體化視野下對歐洲基督教身份的思考
7.1 《圣經》對歐洲身份的定義
7.2 歐洲基督教身份的確立
7.3 歐洲基督教身份對當今一體化的影響
8 被排斥的“他者”——歐洲主流媒體對穆斯林移民的形象建構及原因淺析
8.1 歐洲的穆斯林移民概況
8.2 主流新聞媒體對伊斯蘭形象的構建
8.3 造成歐洲主流媒體對穆斯林移民負面形象建構的原因
第三編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問題:個案研究之一土耳其人盟
9 建構主義視角下土耳其入盟進程中的身份認同研究
9.1 有關歐洲身份的爭論
9.2 建構主義理論與土耳其身份的建構
9.3 土耳其歐洲身份的模糊性及成因分析
10 土耳其人盟進程中的身份矛盾
……
第四編 歐洲-體化進程中的文化問題:個案研究之二文化政策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節選
重新研究古典文本使得歐洲人以新的方法審視過去。歐洲的概念和言說被提升到根源于古代世界,*終根源于希臘文明的地位上。這時的歐洲界定不僅吸納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和蠻族經驗,還把中世紀基督教文明也包容進去,形成了一種新的歐洲歷史認同。彼特拉克*早提出把歷史分為古代、黑暗和復興時期,但是他的思想不夠清晰。比昂多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視為古代史的結束,而把這以后的歷史稱為“中世紀”。馬基雅維利進一步推崇古典文化,甚至陷入了古典時代的歷史循環觀念。在《論李維羅馬史前十卷》書中,馬基雅維利特別贊賞羅馬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其中,城市貴族在政權中占據高位,而人民則擁有選舉官職、監督行政和審判的權力。他在《佛羅倫薩史》中提出人類歷史具有發展規律的說法,認為人類歷史的變化是一個由治到亂、由亂到治興衰循環的過程,體現在政治制度的形態上就是三種政體——君主制、民主制和貴族制的循環。 伴隨歐洲的世俗化進程,神圣權利不再是衡量君主權力的唯一標準,他們必須通過領土擴張和追求財富來追求權力2。有兩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達到這個目的:**,同周邊國家進行戰爭;第二,尋求海外領土。**種方式無疑要付出昂貴的代價,第二種是獲得財富和權力較安全的方式3。 1492年哥倫布首次遠航探險,發現了美洲的古巴、海地和一些小島,開辟了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并安全返回的新航路,從而把美洲和歐洲緊密聯系起來。哥倫布對他發現的地方做了較詳細的記載和描繪,使歐洲對這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開辟了通向印度的海上航線,1500年卡伯拉爾抵達巴西海岸,1522年麥哲倫**次完成了為期三年的環球航行。歐洲入畫出了地球上**幅真正的全球地圖,知道所有的人住在什么地方,他們是當時唯一擁有這一優勢的人。地理擴展為歐洲人提供了重構歷史的空間。圭亞迪尼(Guicciardini)觀察到,美洲探險證明了人們能生活在赤道南部和極點附近,這表明人們不一定需要傳道者的福音書,對他來說,美洲探險揭示了關于世界的重要的新知識1。 如果說文藝復興促使人們從時間的縱深角度思考歐洲的過去和現在,那么持續的海外探險使得人們從空間的橫向擴展思考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歐洲文化的獨特性。歐洲人建構了新的認同,定義了歐洲對當時整個世界的理解,通過文學、歷史、學術著作描寫的歐洲“文明”形象與美洲、亞洲形象的對比突出了歐洲的優勢地位。 希臘人發明的“barbarian”被用來指新發現大陸的居民,原先以希臘、羅馬為中心的中心主義逐漸轉變為現代意義上的歐洲中心主義。在哥倫布不自覺的種族主義中,他對自己的關心遠遠超過對印第安人的關心,他從來沒有問過印第安人是不是愿意接受基督教就決心要改變印第安入的信仰,使他們成為享有自己充分“權利”的屬民。如果16世紀的歐洲人讀了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新世界》,很容易為自己是歐洲人而自豪。在他們眼中,印第安人是亂倫的,沒有規矩的,沒有人性的。這是因為他在《新世界》里對印第安人做了這樣的描述: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沒有國王,也沒有統治者,不存在財產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他們想要有多少妻子,就可以有多少妻子;兄弟可以同姐妹同居,兒子可以同母親同居;他們想離婚就離婚,沒有任何法律約束。亞美利哥還特意描寫了印第安人吃人的嗜好,他說有個印第安人向他吐露自己吃過300個同類。 ……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矛盾及啟示研究 作者簡介
易丹,1960年出生于四川。1982年,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文學學士。1984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畢業,文學碩士。1985年開始在四川大學任教至今。自1996年起,分別受邀在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做訪問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如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德國波恩大學、意大利歐洲大學研究院、比利時根特大學及我國香港中文大學。易丹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歐盟讓·莫內最佳歐洲研究中心/四川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四川大學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 石堅,山東齊河人,美國理海大學英文系畢業,文學博士。曾受邀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里賈納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密執安州立大學、西密執安州立大學、田納西大學、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德國波恩大學、亞琛工大,比利時自由大學及我國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做訪問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石堅教授現為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歐盟讓·莫內最佳歐洲研究中心/四川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四川大學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歐洲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歐洲研究》學術委員會會員。長期從事文化研究、歐洲/歐盟研究,已發表多部歐洲/歐盟研究學術專著、文集(主編)、學術譯著(翻譯)及四十余篇相關學術研究文章。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