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簡邊絮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013781
- 條形碼:9787511013781 ; 978-7-5110-137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簡邊絮語 本書特色
書信在中國古代有“尺牘”、“尺素”、“尺箋”之稱,“尺”可以看出它的小,作為個人之間的文字交流,它的私密性似乎也不足以承擔大歷史的描述,更何況,書信中信息蕪雜、內容零碎,更給人難以“補天”的感覺。然而,書信的這些“短處”也恰恰是它不可替代的優勢,它可以幫助我們復原具體的歷史情境,勾勒出歷史巨浪不曾吞噬的枝枝節節,也有個人化的微妙小情調……從另外一面看,大歷史缺了它們的支持,那只能是空空的一張皮。
以巴金與友朋的來往書簡為例,或許,當年友朋間不經意的幾句話,今天都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揭開很多歷史疑點。至于那些涉及編輯、出版的大量書信,則更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因為對于編輯、出版而言,人們看到的是它的成果,而背后的編輯、出版、營銷的過程常常在時間中被淹沒,編者和作者的書信往來則多少可以打撈出這背后的枝枝節節,甚至補充了出版史的空白……書信中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國家大事到文壇風云,乃至個人情感等,對于了解那漸漸遠去的時代和活躍在那個時代中的身影大有幫助。拋除這些,它們還有趣,哪怕大不相同的筆跡也能看出寫信人的不同性格、氣質,筆畫之間還留有不知多少的想象空間……
簡邊絮語 內容簡介
本書是周立民對巴金與朋友來往書信的學術研究隨筆。作為巴金研究會的骨干,周立民與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聯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許多一手材料。本書就是從巴金與朋友的來往書信為例,讓讀者了解巴金與朋友溝通和交流的情況。這些書信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國家大事到文壇風云,乃至個人情感等,對于我們了解那個時代和活躍在那個時代的背影大有幫助。從這些書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巴金和巴金朋友們的不同性格、氣質。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朋友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無法繞開的作家,他們是胡風、蕭軍、鄭振鐸、師陀、方令孺、丁玲、黃裳、黎烈文、王匡。
簡邊絮語 目錄
潔白的心房充溢著新生的恩惠
——巴金、胡風、蕭軍在歷史轉折年代中
“一切夢都消失了”之后
——鄭振鐸、巴金及其他
西子湖畔的十年之約
——巴金和師陀
“你們將同春天一道來臨”
——時代大潮之外的方令孺
大歷史中的小細節
——關于新發現的丁玲、康濯致巴金的信
金色的陽光照耀著“新北京”
——從黃裳致巴金、蕭珊一封信說起
后記
簡邊絮語 節選
書信在中國古代有“尺牘”、“尺素”、“尺箋”之稱,“尺”可以看出它的小,作為個人之間的文字交流,它的私密性似乎也不足以承擔大歷史的描述,更何況,書信中信息蕪雜、內容零碎,更給人難以“補天”的感覺。然而,書信的這些“短處”也恰恰是它不可替代的優勢,它可以幫助我們復原具體的歷史情境,勾勒出歷史巨浪不曾吞噬的枝枝節節,也有個人化的微妙小情調……從另外一面看,大歷史缺了它們的支持,那只能是空空的一張皮。 以巴金與友朋的來往書簡為例,或許,當年友朋間不經意的幾句話,今天都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揭開很多歷史疑點。至于那些涉及編輯、出版的大量書信,則更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因為對于編輯、出版而言,人們看到的是它的成果,而背后的編輯、出版、營銷的過程常常在時間中被淹沒,編者和作者的書信往來則多少可以打撈出這背后的枝枝節節,甚至補充了出版史的空白……書信中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國家大事到文壇風云,乃至個人情感等,對于了解那漸漸遠去的時代和活躍在那個時代中的身影大有幫助。拋除這些,它們還有趣,哪怕大不相同的筆跡也能看出寫信人的不同性格、氣質,筆畫之間還留有不知多少的想象空間……
簡邊絮語 作者簡介
周立民(1973—)遼寧大連人。1996年大學畢業后曾任職機關、報社。2002—2007年為復旦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博士。2007年進入上海市作協工作,現為巴金研究會副秘書長。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另一個巴金》、《巴金手冊》、《精神探索與文學敘述——新世紀文學論稿》、《五四之子的世紀之旅——巴金評傳》等,談話錄《馮驥才周立民對談錄》。主編有“老上海期刊經典系列”《漫畫生活》、《文學季刊》、《文學月刊》等文獻資料,以及《月月小說》、《大家文選》等當代文學選本多種。
- 主題:
書籍裝幀不錯,封面很簡約,內容講的解放前后,政治被用來作為打壓對立文化的工具,巴金胡風蕭軍等文人在那個時代的處境與狀態,通過文人之間的書信與日記,去進行了解
- 主題:
書籍裝幀不錯,封面很簡約,內容講的解放前后,政治被用來作為打壓對立文化的工具,巴金胡風蕭軍等文人在那個時代的處境與狀態,通過文人之間的書信與日記,去進行了解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