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03720
- 條形碼:9787566003720 ; 978-7-5660-037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本書特色
《丹珠文存(卷2上下藏族文化論)》為丹珠昂奔文存第二卷,該卷主要收錄了藏學家、教授、博導丹珠昂奔已出版的有關藏民族文化及文學方面的論著,全書共分八個方面,從專題性的角度,全面、細致地論述了藏民族的文化、文學等。藏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改書縱貫藏族文化發展的幾千年歷史,橫聯多種學科及多民族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內容簡介
《丹珠文存(卷2)(套裝上下冊)》為丹珠昂奔文存第二卷,該卷主要收錄了藏學家、教授、博導丹珠昂奔已出版的有關藏民族文化及文學方面的論著,全書共分八個方面,從專題性的角度,全面、細致地論述了藏民族的文化、文學等。藏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改書縱貫藏族文化發展的幾千年歷史,橫聯多種學科及多民族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目錄
藏族與藏族文化(代前言)
西藏史前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藏族文化的構成
藏族文化與審美
藏族文化與現代化
文化更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藏區寺院的社會功能及其改造
藏漢文《法華經》的比較研究
不滅的雪山一一面向世界的藏族文學
藏族創世神話散論
桑煙中誕生的世界——藏族長篇小說緣起散論
《格薩爾王傳》與藏族文化圏
《格薩爾王傳》的神靈系統——兼論相關的宗教問題
部落戰爭與《格薩爾王傳》
試論格薩爾其人
天葬漫談
歷史上的拉卜楞寺
原始苯教與藏民族早期的倫理觀念
吐蕃王朝興盛時期的藏族倫理思想
佛教對藏民族倫理觀念的歷史性影響
后記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節選
1.藏族文化不等于西藏文化 自隋唐以來,藏族這一稱謂在漢文史料中變化較多,先稱附國,后謂蘇毗、女國等,繼有吐蕃、烏斯藏、圖伯特、唐古忒、衛藏諸稱。這些稱謂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其地域也有區別,吐蕃王朝前期,轄地較。煌罗醭d盛,疆域遼闊,其轄地由原來之雅礱河谷、蘇毗舊地擴展為擁有今之甘(肅)、青(海)、新(疆)、克什米爾、尼泊爾、布丹、錫金、云南大部之大國;吐蕃王朝崩潰后,吐蕃內亂,轄地大失:宋時已一蹶不振;元軍入藏,在西藏置13萬戶府,將衛、藏地稱為烏斯藏,在青海置西平王府,管轄藏區,元所謂之烏斯藏并不包括甘、青、川藏區;明時沿襲元之舊稱,仍稱衛、藏之地為烏斯藏,稱青、甘、川藏區為朵甘;清時更稱烏斯藏為西藏,仍不包括甘、青、川藏地。這些都是扼要的地域意義上的區分,不難看出藏族文化中之“藏族”是包括整個藏族人民的,從而也包括他們所居住的所有地方,而西藏只是整個藏區的一部分,從科學意義上講,它是代表不了藏族文化的。除非甘、青、川藏地在這個地球上永遠消失,因為藏族是個整體,它是不可分割的。從藏民族的自稱、自己的地域概念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o論是衛藏地區的藏人,或是安多、康區的藏人,其自稱為“蕃”(bod),自古而然。其地域稱為上部阿里三圍——布讓、古格、芒域;中部衛藏四翼——伍茹(首翼)、約茹(左翼)、葉茹(右翼)、茹拉(支翼);下部朵甘六崗——瑪雜崗、伍保崗、察娃崗、歐達崗、麥堪崗、莫雅崗。用三圍、四翼、六崗來概括整個藏族區域,雖然顯得模糊一點,但主要的輪廓都有了,就像一個人,它不是缺胳膊斷腿的,比起以西藏來代替整個藏區,它還是較為完整的。 科學的概念力求明晰準確,國內藏學研究中的這種不適當的以偏賅全的概念運用,也涉及國外,一些英文著作中,無論西藏、藏族,統統譯為Tibet,而一些譯白外文的著作,又將Tibet,統統譯為西藏,使讀者不明白這涵蓋西藏的“藏族”(區域等)一詞,何故僅剩下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西藏了呢?比如,“西藏地區”和“藏族地區”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論如何,也不能混同運用。否則我們就無法區分、理解“藏族文化是整個藏民族的文化,西藏文化只是不包括甘、青、川、藏、滇區的西藏地區的文化”這一概念了,因為,作為文化,它帶有很強的區域性,不搞清楚區域界線,就無法限定這一文化的范圍。更重要的是給那些剛剛從事藏學研究的同志和那些想了解藏族的國內外友人們一個準確的概念:不僅西藏有藏族,其他地方也有,而且還不少! 2.藏族文化不等于佛教文化 眾所周知,藏族是個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佛教在藏族社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視藏族文化為佛教文化(有的同志甚至稱“寺廟文化”)同樣是不確切的,不符合實際的! 》鸾陶嬲v足吐蕃是在赤松德贊(755-797)時期,以桑耶寺的建立和“七覺士”的出家為標志。當然,公元8世紀的佛教只是在吐蕃王室和貴族中傳播,并沒有深入民間。佛教真正浸人藏人的靈魂是在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即藏地佛教諸教派的形成時期(請參閱拙作《佛教諸教派的形成是佛教浸入藏族文學的必然原因》,(載《西藏黨!1985年第4期),再至宗喀巴(1357-1419)整頓佛教;達賴、班禪系統的建立,佛教得到了迅速發展,藏民族也長期生活于政教合一的制度下! ∪欢覀冎婪鸾虃魅饲暗牟孛褡迨怯凶约旱奈幕模@個固有的文化可概稱為苯教文化。苯教文化是藏民族較為原始的文化,佛教在自己的發展中,并沒有盡數取代、消滅苯教文化(實際上也不可能),而是大量地吸收苯教文化,其標志為藏傳佛教的形成。藏傳佛教的形成,從另一意義上說,也標志著新的時代意義上的藏族文化的形成,它有別于佛教浸入前的苯教文化,但不等于佛教文化,因為這種文化并沒有完全摒棄苯教文化本身! 3.藏族文化不等于“五明”之學 稱“五明”之學為文化,更多是著眼于知識意義上的文化,并不指觀念形態。盡管知識意義上的文化與觀念形態上的文化有內在的聯系,但并不相等! 拔迕鳌敝畬W分“大五明”和“小五明”,故而亦稱“十明”之學!
藏族文化論-丹珠文存-卷二-(上下冊) 作者簡介
丹珠昂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黨的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長期從事學術究和教學工作。祖籍青海,1955年生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1977年自青海省海西州應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學習,1979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學生、北京市新長征突擊手。198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青海分會,1982年元月畢業留校從事藏學研究工作。1986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任中央民族學院藏學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1991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1992年被評為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任中央民族大學首任藏學系主任、藏學研究所所長,1994年兼任民族學研究院副院長;1995年任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1999年任中央民族翻譯局黨委書記、局長;2004年任云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掛職);2006年任國家民委副主任。專著《藏族文化發展史》獲得2001年“五個一”工程獎。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