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知日-斷舍離特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39345
- 條形碼:9787508639345 ; 978-7-5086-393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日-斷舍離特集 本書特色
“斷舍離”的反面是“斷不了,舍不掉,離不開”。很多時候,難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難的是不知道該舍棄什么。無論是“收納”物品還是“整理”人生,除了不斷貼標簽和分類,除了不斷地添置抽屜,其本質(zhì)可能都是要去“斷舍離”,或者換句話說,叫做“選擇”。
——蘇靜《知日?斷舍離?卷首語》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整理術,特別是收納術,都是在物品數(shù)量不減少的基礎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空間、勞力、精力來整理。而“斷舍離”是從根本上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為人們省出整理的時間、空間、勞力和精力。
——山下英子《知日?斷舍離?專訪山下英子》
通過不間歇地削除身邊不必要的人與事物,慢慢察覺到一種*好的狀態(tài),與那些對你*重要的人、事、物更親密地交流,進而探尋到生命中的幸福真義。
——吳東龍《知日?斷舍離?令人怦然心動的斷舍離人生整理術》
不管以前如何無視每天使用的東西,現(xiàn)在都仔細審視。斷舍離的理念里可沒有“隨便”這個詞。什么都是有意識的自我中心。
——平澤恭子《知日?斷舍離?我和斷舍離的故事》
當我們太依賴于便利的事物時,反倒需要冷靜下來,為生活剎個車,及時地清理打掃一下我們的生活。從某種角度說,其實“樂在不便中”的這種從容或許對現(xiàn)代人的生活更為重要。
——松浦彌太郎《知日?斷舍離?沒有比雙手更靈巧的工具》
如果能夠通過整理身邊事物,來達到調(diào)節(jié)心情的效果,何嘗不是件好事呢。但如果不能對身心有所放松,單純只是扔掉身邊之物,我覺得也是沒有意義的。以至于為什么不能調(diào)節(jié)心情,這就需要冷靜下來,認真傾聽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之聲來采取新的行動。
——宮澤真理《知日?斷舍離?盛滿便當?shù)臐馇槊垡狻?
知日-斷舍離特集 內(nèi)容簡介
超過1000000人受益的生活新風潮!風靡亞洲的高效能整理術!
“斷舍離”整理術,當前超人氣的日式收納和整理的人生*高哲學!
你是不是下列某一類型人之一:1怎么也改不掉的拖延癥?2無數(shù)次沖動購物的受害者?3要拒絕別人卻從不知如何說NO?4工作筆記也記得一塌糊涂?5莫名奇妙的安全感缺失?6越整理越陷入到無窮的焦慮?7總是無法完成計劃陷入死循環(huán)的沮喪?
其實,我們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來一場人與物的生存戰(zhàn)吧!給自己的屋子和人生都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
日本全民參與實踐的“斷舍離”整理術,已成為日本社會當紅流行語之一。
所謂“斷舍離”:“斷”,斷絕接受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掉沒用的東西;“離”,離開對事物的執(zhí)念。
“斷舍離”的要點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為中心,而不是成為物的附庸,從而達成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有境界。
源自瑜伽和佛學的“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本質(zhì)上是指果斷地舍棄無用的東西,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執(zhí)著,懂得舍棄能獲得更多的幸福。
“斷舍離”的反面是“斷不了,舍不掉,離不開”。很多時候,難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難的是不知道該舍棄什么。無論是“收納”物品還是“整理”人生,除了不斷貼標簽和分類,除了不斷地添置抽屜,其本質(zhì)可能都是要去“斷舍離”,或者換句話說,叫做“選擇”。
從物件到人生的整理術,就是從外在生活的整理到內(nèi)在思維的清理,通過不斷實踐“斷舍離”,認清自我樹立方向,徹底克服拖延癥、懶散、注意力渙散、作息失調(diào)等痼疾,幫助建設清爽有秩序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從而解放內(nèi)心的壓力,投入高效率、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簡單、自在的生活。
《知日?斷舍離》特集是超人氣品牌知日系列圖書第12彈!*近崛起的專注日本文化、國內(nèi)超人氣連續(xù)出版品牌《知日》,集結(jié)中日*強編輯力,從日本人的文化意識到日常生活,深入解讀“斷舍離”這一源自日本的高效能生活理念,選取人生整理、日式手帳,物品收納、時間管理、資源分配等多角度全方位輻射,集合山下英子、松浦彌太郎、佐藤可士和、宮澤真理等多位日本*具權威的生活方式專家的理念菁華,將日本整理與收納的*高哲學一網(wǎng)打盡,堪稱“斷舍離”生活哲學的*強結(jié)集。
更多知日特集,點擊鏈接進入(《知日》其他特集鏈接:專題頁面網(wǎng)址)
知日特集,全新改版,每月一本。
了解更多有關知日特集的信息,請關注知日微博@知日ZHIJAPAN
知日-斷舍離特集 目錄
"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 專訪“斷舍離”概念首創(chuàng)者山下英子
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
我和斷舍離的故事平澤恭子漫畫日記
讀《日本人的縮小意識》看日本人的空間觀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的超級速讀
通向自由的50個丟棄
沒有比雙手更靈巧的工具
斷舍離從閱讀開始
以點帶面居家收納十律
流淌在歷史中的那片精致風呂敷的前世今生
日本“包”文化的傳承——風呂敷百年店專訪
風呂敷的豆知識
讓精致代代延續(xù)的京都傳統(tǒng)織染工藝
盛滿便當?shù)臐馇槊垡?采訪日本卡通便當**人宮澤真理
難以割舍的手帳情結(jié)
按圖索“記”
掌機紀事手帳APP
手邊桌角的愉悅風景——文具雜志書摘拾
你的垃圾丟對了嗎?
一場名為藝術的垃圾袋革命
[別冊] 日和手帖 日本文具入門巡禮
Regulars
隨《旅之手貼》去探尋日本的風土人情
探秘 安達版畫研究所
稻岡亞里子 連接靈魂的無形之力
專欄
蟲眼蟲語 紫色
有島武郎:情死的真實
告訴我吧!日語老師 我們的lifestyle
知日-斷舍離特集 節(jié)選
《知日斷舍離》卷首語
蘇靜/text
我翻了下已出過的十一本知日特集的卷首語,發(fā)現(xiàn)越來越像是“為什么做這個特集?”的主題系列文章。
這次估計還得是這樣。
一開始,我們準備做個“收納”特集,日本式的收納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從酒店公寓的空間利用,到垃圾的分類等等。去過日本的人大概都贊同我的話,日本人對于空間和資源的利用,從整個社會的水平而言,在這個地球上絕對應該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編輯到半途,我們覺得似乎需要一個更好的關鍵詞來概括特集的內(nèi)容,或者我們覺得其實“收納”本意是“整理”,本質(zhì)上是做“決定”,*后我們就看到了“斷舍離”這個詞。
“斷舍離”的反面是“斷不了,舍不掉,離不開”。
很多時候,難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難的是不知道該舍棄什么。
無論是“收納”物品還是“整理”人生,除了不斷貼標簽和分類,除了不斷地添置抽屜,其本質(zhì)可能都是要去“斷舍離”,或者換句話說,叫做“選擇”。
因為“知日”的定位與身份,我們并不是想做成一個人生指導的特集,這次依然是用“斷舍離”這樣一個視角去探究日本以及日本文化的一個側(cè)面。
從絕對尺度而言,對任何個體、社會乃至地球而言,資源都是有限的,只要沒準備自暴自棄,效率都至關重要,就要斷舍離,因此,我們得多學學他們。
立業(yè)。
……
知日-斷舍離特集 作者簡介
撰稿人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游歷過許多國家。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xiàn)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李小牧
1960年生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歷經(jīng)芭蕾舞者、文藝報記者、業(yè)務員等職業(yè)后,于1988年私費赴日學習設計。受歌舞伎町吸引,開始以“歌舞伎町案內(nèi)人”的身份活動。現(xiàn)為作家,著有《歌舞伎町案內(nèi)人》《日本有病》。為《環(huán)球網(wǎng)日本新李解》主持人,并在日本開有餐館“湖南菜館”。
劉聯(lián)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xiàn)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擦主席
插畫師、獨立漫畫家。現(xiàn)居北京。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動畫學院動畫技術專業(yè),CG插畫班課程設計高級講師。曾策辦 《CultYouth》系列漫畫叢書。
水果君
小說作者與漫畫腳本擔當,曾出版《Blurry~濁》《尼洛亞特狂歌》《WhitePhantom~翼之影》系列書。愛好是收集愛好。現(xiàn)居北京。
受訪人
吉永祐之
日本紀實攝影師。1964年出生于大阪,現(xiàn)居東京。原暴走族成員,1993年投身攝影,1996年開始拍攝暴走族。出版有攝影集《哥特族&洛麗塔》《族》《暴走族》《抱歉,不好意思(為這些裸身道歉)》等,在東京、大阪、紐約等各地舉辦過個展
吉米?莫里斯(Jamie Morris)
美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現(xiàn)在東京和洛杉磯兩地工作,在美國時曾拍攝過銳舞運動的紀錄片。2003年開始在日本拍攝記錄暴走族,2013年,吉米擔任導演兼制片人的紀錄片《永別了!SpeedTribes》在美國和日本放映。
巖橋健一郎
青少年不良文化評論家。少年時加入橫濱聯(lián)合“死天王”暴走團體,引退后以在月刊雜志上連載《和爆音共生的戰(zhàn)士們》為契機,與日本現(xiàn)役暴走族首領進行面對面訪談,至今已持續(xù)26年。英國BBC電視臺曾對其進行貼身采訪。
木村信也
1962年生于東京,1993年創(chuàng)立定制摩托車品牌“ZERO”,獲眾多好萊塢明星擁躉。2006年離開“ZERO”,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創(chuàng)立工作室“ChabottEngineering”,從事獨立定制摩托車事業(yè)。
打田稔
摩托車手、攝影師、媒體人。JPS日本寫真家協(xié)會會員。1987年至1999年擔任《GARRRR》主編。作為摩托賽車手多次參加國際摩托車賽,是將海外越野摩托車帶入日本的第一人。著有《哈雷?戴維森的世界》等,另有多部企劃、編輯的書籍。
東本昌平
漫畫家、雜志書《東本昌平RIDE》出品人。1982年因短篇作品《輪》出道,1987年開始在《Mr.BikeBG》上連載《Kirin》。漫畫作品大部分以摩托車為主題,其他代表作還有《CB感。REBORN》《CAROLAWAY》《SS》等。
黑川雅之
日本著名建筑師、工業(yè)設計師。1937年出生于愛知縣名古屋市。1967年獲得早稻田大學建筑博士學位,并成立黑川雅之建筑設計事務所。曾獲每日設計獎、GoodDesign金獎等多數(shù)獎項,作品被紐約當代美術館選為永久收藏品。著有《八個日本的審美意識》《設計的修辭法》《設計與死》等。
橫田大輔
攝影師。1983年出生于日本琦玉縣。2003年畢業(yè)于日本寫真藝術專科學校。作品曾入選佳能寫真新世紀佳作。獲得第二屆寫真“1_WALL”展大獎。被評為MONOVol.1“八大優(yōu)秀攝影師”之一。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經(jīng)典常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