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60643
- 條形碼:9787547060643 ; 978-7-5470-6064-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本書特色
助你走出閱讀的迷宮,站在更廣闊的視野,真正讀懂四大名著。浦江清先生從不同角度為讀者解讀四大名著,分析范圍大到宏觀政治思想背景,小到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近到四大名著的內在主題思想,遠及它們的歷史影響、藝術價值,帶領讀者高談闊論四大名著的不朽魅力。由大學課堂講稿整理而成,歷經反復推敲與修改,多年積累的文學思想薈萃。本書是由浦江清先生歷經反復推敲、深思熟慮所完成的授課講義整理而成,尚未完全在課堂上講完,幸有后人整理公布于世。其中見解如今讀完仍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浦江清先生追根溯源、以史為鑒,收集大量資料,論證旁征博引,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可讀性與嚴謹性。 新收錄浦江清對《八仙考》《金瓶梅》的全方位解讀。浦江清先生大膽地講了《金瓶梅》的許多優點及其文學史上的地位,當然也必須明確指出它的缺點。他所著《八仙考》一文內涵蓋大量材料,生動有趣,為學術界所重視。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內容簡介
本書由浦江清教授撰寫的講稿整理而成, 是他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多年所積累的文學思想薈萃。 歷經反復推敲與修改, 見解獨到,論點新穎,娓娓道來。 用你看得懂的語言,帶你穿越時空, 與明清的大師巨匠們促膝長談, 真正領略“四大名著”不朽的古典魅力!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目錄
水滸傳
西游記
紅樓夢
附錄1 金瓶梅
附錄2 八仙考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節選
1.敘史事從建寧二年(169)始,至孫皓出降(280)為止,共計111年,比“編年”“史傳”“紀事本末”體都有進步。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全面的敘述與分析;人物不孤立,事件不孤立。年代有前后,按歷史事實發生而敘述的。以歷史書而論,是很好的體制,通史性質。不過所敘的史實偏重在政治軍事,加入人物小故事、醫卜雜技之類,此為正史、野史材料所限(當時社會經濟情況是不詳的)。《三國演義》本是文藝作品,非歷史教科書,文學的宣傳力強。在信史上,曹操也是一位英雄,有進步性,是說三國故事的加深了他的丑惡奸詐方面,作為反面人物。《東坡志林》卷一《涂巷小兒聽說三國語》一文云:“王彭嘗云: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民間說三國故事,老早就歌頌劉備,反對曹操。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文藝感染力量就在于使讀者的同情完全寄托在蜀漢方面。不管真實的歷史中曹、劉二人孰是孰非,文學宣傳應該有是非,有愛憎。這就是文學的傾向性。歌頌光明,反對黑暗;歌頌仁義,反對殘暴與欺詐。藝術性與思想性是一致的。 2.《三國演義》的寫作方法,在歷史小說中,也是完美的。作者用虛實相生法。章學誠認為“七實三虛,惑亂觀者”,是把《三國演義》作為歷史著作來批評,這是不公允的。《三國演義》是文藝創作,妙處正在虛而不在實。但既是歷史小說,那絕不能太野,子虛烏有。作者所用是虛實相生法(《東周列國志》較實,《隋唐演義》較虛,這兩書還是好的,其余或失之實,或失之虛)。 以赤壁之戰一段文章來論,《通鑒》赤壁之戰寫得已經很精彩,而《三國演義》用了足足八回(第四十三回至第五十回)書寫赤壁一戰,寫得如火如荼,非常活躍,是全書中*精彩部分。這本來也是三國鼎足三分的決定性的戰爭,歷史上有名的大戰爭。民間文藝家的筆法,超過了《通鑒》,超過了《史記》,超過了《左傳》。只有希臘史詩《伊利亞特》所寫可以比擬。對證歷史按究起來,其中三實七虛,并非七實三虛。照我們看來,虛構的部分絕不止三分,就是連真人真事的部分也是經過文藝性改造的。越是虛構的部分,文藝價值越高。諸葛亮說孫權拒曹是實事,見《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見《三國志·吳主傳》。可是諸葛亮舌戰群儒,完全是渲染的筆墨。魯肅、周瑜正史上說是決定拒曹的,諸葛亮用智激周瑜是虛,刻畫了兩人的典型性格。《銅雀臺賦》(《登臺賦》)是曹植的作品,“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是諸葛亮所捏造,此意從杜牧《赤壁》懷古詩啟發而出來的。黃蓋獻詐降計是實事,苦肉受刑是增設的;闞澤實有其人,密獻詐降書是虛。小說需要一個獻書的人,于是在正史上找到闞澤這個人;東吳定下火攻計是實,主要出于黃蓋的計謀;諸葛亮和周瑜斗智是虛,諸葛亮借箭、借東風更是虛構的,但*為生動,出于人民的創造,人民的智慧。蔣干盜書和龐統獻連環計,正史上均無其事。人物都是真的,情節是添設的、虛構的。蘇東坡《赤壁賦》說曹孟德“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這是形象化的語言,概括了曹操的精神面貌,可是賦什么詩,怎樣橫槊,沒有交代。《三國演義》加以渲染,更為形象化了。具體描寫曹操正在唱他的得意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那篇《短歌行》(詩是真實的),而且一橫槊便把個劉馥刺死了。劉馥實有其人,確實死在建安十三年,正是赤壁之戰的那一年,可是誰知道他死在曹孟德橫槊賦詩的當兒呢?小說家信手拈來,不可相信,但也無法批駁。妙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捏合得情景逼真,是文藝作品的上乘,是歷史小說的高度藝術化。 曹操從華容道敗走,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建安十三年下引《山陽公載記》:“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很簡單。《三國演義》講到這一段,聽眾要問曹操何以能逃脫呢?從哪條路上逃脫呢?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何以算不正確,讓他逃脫呢?因而添造出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云長義釋曹操”這一回書。使得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形象更其完整,而關云長的重義氣的性格也得到突出表現。書中說到關云長是個義重如山的人,說云長見眾將皆下馬,哭拜于地,愈加不忍,又說他見了張遼動故舊之情,長嘆而去。內心的矛盾沖突,寥寥幾筆,暴露無遺。今天的讀者批評關羽立場不穩,事實上,歷史上的史實是曹操原不曾在赤壁一戰里死亡的,說三國故事的不能不使曹操在華容道上逃脫。那么何以能夠逃脫,豈不是諸葛亮沒有算定了嗎?說書的人說諸葛亮算定曹操必走華容道,而且特地派一員大將關羽去,而是關羽把他放走了。情節服務于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服務于情節,都不矛盾,入情入理。這一回書也是很精彩動人的。并且前回書說諸葛亮故意先不用關羽,后來派他守華容道,并且讓他立下軍令狀。讀者要問,明知關羽可能要為故舊之情而把曹操
浦江清講透四大名著(九品) 作者簡介
浦江清(1904-1957),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1922年,入東南大學文理科西洋文學系學習,主修西洋文學,輔修國文與哲學。1926年,經吳宓推薦,到清華國學研究院任陳寅恪助教,研究西方的“東方學”文獻,精通多門外語。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教授。1946年回北平清華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調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57年病逝。浦江清教中國文學史達30年,桃李滿天下。 浦江清與朱自清合稱“清華雙清”,其治學嚴謹,從不輕易下筆。主要論文包括《八仙考》《花蕊夫人宮詞考證》《詞的講解》《詞曲探源》《論小說》《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問題》等,均影響很大。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