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包郵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32開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56.6(4.1折) 定價  ¥1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團購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2258
  • 條形碼:9787205102258 ; 978-7-205-1022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本書特色

一部歐盟(歐元)簡史:以歐元這一單一貨幣試驗為切入點,融合政治和經濟等多重維度,戲劇性地呈現歐洲自二戰以來近70年的歷史。 歐盟及歐元的誕生,是20世紀以來的關鍵歷史事件之一,應當成為身處這個巨變時代的我們的認知架構的組成部分。 極具可讀性:以“九幕劇”形式,結合歷史事件和詳細的圖表,將歐元/歐洲危機的全景毫無遺漏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阿紹卡·莫迪,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教授,歷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和歐洲部主任,掌握大量手資料,對歐洲危機有切近的觀察、精到的思考與專業的分析,又兼具決策者的寬宏視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 普利策獎得主利雅卡特·艾哈邁德重磅推薦。 《金融時報》《外交事務》年度圖書 擁有阿瑪蒂亞森的經濟見識,擁有阿瑪蒂亞·森不具備的政治見識:《歐洲悲劇》以前所未有的全面、精細和深刻,講述了戰后以來的歐洲衰落歷程:錯誤的經濟原則、愚蠢的政治決策,令情況迥然不同的各個國家,特別是歐洲邊緣國家,不堪重負,終淪落崩潰的邊緣。
莫迪認為,歐洲不能放棄經濟一體化和歐洲內部自由貿易體制的經濟訴求,但同時也不能放棄傳統的民族-國家訴求,否則就無法調動各國的民主議程和民生議程,終淪落經濟巨頭執掌并剝削整個歐洲的悲慘結局。而兩個選項中間的地帶是灰色地帶,歐洲必須學會在這個灰色地帶行走,要成功穿越這個地帶,靠的是精英集團的實踐智慧,同樣也要依靠民眾的經濟和政治參與,二者缺一不可。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序,以歐盟、歐元為軸心,描述了二戰后直到2017年歐洲近70年來的發展。政治上從歐洲共同體到歐盟,經濟上從各國單一貨幣到歐元的誕生,串聯起一出歐洲社會的理性與沖動、繁榮與危機、憧憬與幻滅的大戲。作者阿紹卡·莫迪不僅掌握了歐元/歐洲危機的大量一手資料,而且本人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擔任高級職位,這保證了作者對歐洲有切近的觀察、精到的思考與專業的分析。全書依循時間順序以“九幕劇”形式,將歐元/歐洲危機的全景毫無遺漏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歐元,既是一個經濟悲劇,也是一個政治悲劇。通過這樣的分析,作者意圖深度展示一個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何融合,并尋求更好的互動與發展的國際機制的成敗樞機。 兩年前,阿紹卡·莫迪預測說:“一場新的危機——總會有一場新的危機——將對歐元區構成嚴峻考驗,尤其是,如果意大利(很可能)是這場危機的中心的話。”本書以時間為序,以歐盟、歐元為軸心,描述了二戰后直到2017年歐洲近70年來的發展。政治上從歐洲共同體到歐盟,經濟上從各國單一貨幣到歐元的誕生,串聯起一出歐洲社會的理性與沖動、繁榮與危機、憧憬與幻滅的大戲。
作者阿紹卡·莫迪不僅掌握了歐元/歐洲危機的大量一手資料,而且本人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擔任高級職位,這保證了作者對歐洲有切近的觀察、精到的思考與專業的分析。全書依循時間順序以“九幕劇”形式,將歐元/歐洲危機的全景毫無遺漏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歐元,既是一個經濟悲劇,也是一個政治悲劇。通過這樣的分析,作者意圖深度展示一個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何融合,并尋求更好的互動與發展的國際機制的成敗樞機。

兩年前,阿紹卡·莫迪預測說:“一場新的危機——總會有一場新的危機——將對歐元區構成嚴峻考驗,尤其是,如果意大利(很可能)是這場危機的中心的話。”
這一刻可能已經到來。
《歐洲悲劇》傳遞出來的教訓,恰恰是當今世界需要汲取的,而且是需要盡早汲取的,否則“歐洲悲劇”將演變為“世界悲劇”。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目錄

導論 歐洲終結在他處
**章 黑暗中的三次躍進,1950—1982
第二章 科爾的歐元,1982—1998
第三章 施羅德宣示德國利益,1999—2003
第四章 非理性繁榮,2004—2007
第五章 蕭條之后是背棄,2007—2009
第六章 延遲和不徹底的政策——希臘和冰島,2010
第七章 政策傷口留下疤痕,2011—2013
第八章 歐洲央行猶豫不決,意大利違約危機加深,2014—2017
第九章 *后一幕 :衰落與分裂的歐洲
劇幕表 未來已不是它過去的樣子
后記
歐元大劇中的主要人物
關鍵事件的時間線:展開的過程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節選

導 讀
夢想的幻滅:歐洲的大一統悲劇
任劍濤
一個政治學者居然冒險對一本談論歐元/ 歐洲危機的書品頭論足,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正如主流經濟學家常常被市場向好所激勵,從而作出種種注定破產的大膽預言;政治學者也會被真假莫辨的言辭鼓勵,而去做一些犯險的事情。這篇導讀,就是一番言辭激勵下的產物。
阿紹卡·莫迪的《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是一部專門描述和分析“歐元”起伏跌宕歷程的著作。漢譯本的書名對原著有所改變(原書名的直譯是《歐元悲劇:一部九幕劇》),但譯者的書名絕不是誤譯,反而是體會了作者深意后給出的譯名:作者確實是想通過歐元悲劇來揭示歐洲悲劇。
在很大程度上,歐元悲劇,其實是歐洲悲劇的一個縮影。正如作者所強調的,在“歐元悲劇”中表現出來的“歐
洲悲劇”,只有在“融合經濟、政治與歷史”的多重維度基礎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據此,政治學者便有了涉論歐元/ 歐洲危機的理由。
歐元悲劇,是歐洲大一統夢想幻滅的悲劇。眾所周知,歐元,既不是歐洲聯盟的起點,也不是歐洲聯盟的終點,它僅僅是歐元區促進經濟貿易一體化的一種工具。何以“歐元悲劇”會成為“歐洲悲劇”的看點呢?原因很簡單,歐元的誕生雖然在歐洲聯盟中是比較晚起的事件,但確實是一個撬動歐洲聯盟從觀念走向現實的重要杠桿:承前,它將歐洲朦朧的聯盟機制清晰化了;啟后,它把“歐羅巴合眾國”的藍圖展現給世人。因此,歐元確實是審視歐洲當代走向的一個標尺,是歐洲提供給現代世界以跨國秩序的一個先行先試范本。
自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訂定以來,民族國家便成為國際社會行動的基本政治單位。這一現代國家形態,以對內保護和對外御敵的雙重功能,設定了它的內外邊界,從而讓人類社會**次在合法自利的基礎上建構起了現代政治國家。隨著國內法與國際法體系的確立與完善,民族國家間的關系日益固化,由此形成了國家間的經濟政治壁壘。這固然對維護國內范圍內的秩序發揮了正面作用,但對國家尋求更為健全、協調和長期的發展是明顯不利的。為此,開創民族國家時代的歐洲,以歐元機制的建立,再一次確立起跨國合作或超國家建制的典范——歐元的誕生,正是作為跨國建制的歐盟的一個象征而浮現出來的。
曾經,歐盟讓人心懷極高的期盼。歐元也被視為以跨國統一貨幣促進經濟貿易合作,實現經濟社會大范圍、長時期繁榮且有效促進和平的楷模。但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歐元區國家的表現,讓人們對之的期盼一落千丈。強大歐洲變成了歐洲病人。何以歐盟會跌進金融/經濟危機的陷阱,喪失全球發展引路人的光彩,且成為人們眼中的悲劇主角呢?這是人們希望得到可靠答案的一大懸疑之問。
阿紹卡·莫迪的《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一書具有針對歐元/ 歐洲危機的解惑作用。莫迪不僅掌握了歐元/ 歐洲危機的大量一手資料,而且本人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擔任高級職位,這使作者對歐元/ 歐洲危機有切近的觀察、精到的思考與專業的分析。書的寫作,不僅像庖丁解牛一般,對歐元/ 歐洲危機解剖得絲絲入
扣、游刃有余;而且寫得頗為藝術,全書依循時間順序以“九幕劇”形式,將歐元/ 歐洲危機的全景展現在人們面前。
歐元/ 歐洲危機的“九幕劇”,值得一幕一幕閃回。前四幕上演的是歐元區建構劇,中間四幕上演的則是危機中歐元區的大悲劇,*后一幕展現的是危機后歐元區的分崩離析狀態。從**幕到第四幕,莫迪描述了歐洲聯盟建構的總體進程。首幕劇是歐元落地前上演的歐洲聯盟嘗試。莫迪稱之為“黑暗中的三次躍進”:一是1950 年法國外長舒曼倡
議的煤鋼聯盟,德國總統阿登納為了在戰后重回歐洲懷抱,接受了這一倡議。隨之成立讓·莫內領導,法、德、意、比、盧、荷六國參與的“歐洲煤鋼共同體”。二是1957 年的《羅馬條約》,催生了歐洲經濟共同體。這樣的貿易聯合體的建構,促進了歐洲的自信,迎來了十年的“歐洲春天”。三是1969 年,法國倡導歐洲貨幣聯盟,以期制衡德國并與之平起平坐。
“黑暗中的三次躍進”為歐洲戰后秩序整合提供了方案,方案的指向是歐洲的大聯合。其間蘊藏了徹底杜絕戰爭、全力維護和平、推動共同發展、實現歐洲繁榮的夢想。夢想引人前行,為戰后歐洲帶來希望。但主導歐洲大陸的法、德兩大國家,卻自始就很難同心同德、一致行動去推動夢想實現。喜好統制經濟的法國以其戰后更高的政治地位,扼制了偏好市場經濟的德國訴求,因此成為歐洲貨幣聯盟的政策主導者。加之德國的戰爭陰影揮之不去,法國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駕馭德法關系,進而駕馭歐洲聯盟建構的進程與取向。在這種既推進歐盟,又謀求國家利益的微妙磨合中,歐洲貨幣聯盟從倡導到實施,終成歐洲聯盟機制應聲落地的象征。貨幣聯盟的運作宗旨,自斯就妥妥地落在了“穩定”二字上。這是聯盟不曾變動的宗旨所在,以至于被莫迪稱為歐元區的意識形態、泛歐主義的價值、集體盲思。
從1980 年代到21 世紀初期的幾年,是歐元區成功建立起來并開動機制的時期。1982 年至1998 年德國“統一總理”科爾主導的第二幕劇,讓人們看到了“用共通的歐洲價值約束民族主義”的歐洲聯盟的擴展過程。科爾是一個志在“讓歐洲統一”的領導人,他不但與法國總統密特朗推動了歐洲單一貨幣進程,而且對歐洲的政治一體化抱有極高的熱情。在科爾為了德國統一展開的內政外交博弈中,他認定,“德國統一和建立歐羅巴合眾國就是明天的現實”。
1991 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簽訂,在法國認定自己的財政赤字不會超過3% 的前提條件下,為簽約國確定了財政赤字上限。這個數字后來成為歐元區財政緊縮的緊箍咒。預算赤字規則和歐洲中央銀行保持價格穩定的職責,就此以“穩定”二字塑造了“歐洲話語體系中核心的意識形態”。“一小群歐洲國家領導人決定了”歐洲建立“不完整貨幣聯盟”:如果一個國家遭遇到生死攸關的情況,它不會馬上得到救助,而必須首先致力于自救與復原。這個條約確實“讓往日宿敵之間的戰爭不再可能”,并有望釋放出刺激盟國經濟發展的“強大的動能”。不過,它對固定匯率十分固執的堅持,卻對歐元區國家發揮了大不相同的作用。
歐元區建立起來以后,由于千方百計保證“穩定”的意識形態的作用,它對歐洲聯盟所發揮的推進作用并不盡如人意。歐洲央行糟糕的貨幣政策,使其常常“把活動扳手扔進經濟機器中”。不僅沒有讓歐洲經濟如美國那樣煥然一新,而且經常誤判風險、誤用政策,一味尋求穩定的做法導致歐洲經濟的明顯僵化。在歐洲官員看來,歐洲相比于美國,因為有穩定意識形態的護佑,不易遭受美國那樣的非理性繁榮與不穩定。歐洲央行奉行的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的超然政策,讓人們對這樣的銀行機制懷抱過高的期待。但同時超然于國家利益之上的歐洲央行,很難承擔應有的政治責任。因此,歐元區任何國家一旦遭遇金融/ 經濟危機,它也只會守持穩定意識形態,而難以對之進行有效救助。至于歐元區各個國家視為公共政策工具的銀行,由于政府總是偏好授信于與自己關系良好的企業,很容易將資金引向衰退的產業。歐元區銀行太多,常常在國內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弱化了銀行的經濟功能;一些銀行太大,出現危機而讓政府難以拯救。加之監管者鼓勵銀行發揮經濟作用,銀行也“慣于利用監管網絡的空隙”,不出紕漏才是怪事。長期以來,歐元區生產率低下,領袖僅對創新虛張聲勢,即便有了歐元的便利,也沒能促進貿易額的增長、生產率的提高。危機未到之時,從政府、企業、歐洲機構到國際機構,會將歐洲取得的成就,歸功于歐元機制。如愛爾蘭呈現一波景氣的時候,人們便誤將其不健全的銀行機制視為“超級模范”。
歐盟主要是由德法兩國政治領袖與歐洲機構精英推動的聯盟,因為撇開了歐盟各國的民眾,催生了“人民和他們的代表之間的割裂”。對《歐洲聯盟條約》的票決,在法國將近半數的反對,在德國招致的翻轉,在丹麥與英國引起的民眾反感,都顯示出歐洲聯盟的步履維艱。尤其是經濟稱雄歐洲的德國,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二戰”后的那種道德愧疚感,且幾乎將德國心愿視為歐洲心愿,將統一德國看成統一歐洲,因此在法國衰落的情況下,其實僅僅是在照顧法國的情面下,獨自發揮歐盟領導權。歐盟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并未成為團結旗幟下聯合各國力量共謀發展所必須面對的事實基礎。在此情景中,科爾執意將“*腐敗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意大利強拉入伙。施羅德繼承科爾遺產,不僅接受了歐元平靜落地的事實,而且自覺強調歐洲的政治覺醒,吁求歐洲的政治聯盟,不過他的實際行動甚少。因為在一些發展節奏相當不同的國家間建立歐洲聯盟,人們必須不斷與裂變取向斗爭才能維持這個共同體。像企圖尋找“外部駐錨”的意大利、希臘,其實指望的就是獲得來自外部的穩定機制、增長動力,而對內部日益嚴重的問題視而不見,任由腐敗與停滯共存。面對超國家組織歐盟的擴展,像英國、瑞典、丹麥等國的或強或弱的抗拒,似乎對大局沒有影響。
2008 年金融/ 經濟危機,直接擊碎了歐元/ 歐洲聯盟的神話。從書的第五幕到第八幕,莫迪對歐元遭遇的全面危機進行了跟蹤性描述與分析。這次金融/ 經濟危機,一般稱為美國次貸危機。莫迪對之做了校正:危機實際上始自德國工業銀行在美國股市上的投機。*初,美國監管者不以為意,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就認定,次貸危機不會對整個經濟構成威脅。但美國一旦發現次貸危機對經濟構成巨大沖擊,便迅速地采取了救助措施,不斷降低利率,大力刺激經濟。相反,歐洲央行卻遲遲沒有動手,喪失了“以及時的一針來節省九針”的寶貴契機。在這一波危機中,美聯儲的悲觀與歐洲央行的樂觀,形成了鮮明對照。對歐洲央行這一不當反應,不是沒有人批評,但正如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所說:“我聽見了,但我沒有聽進去。”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歐洲方面認為,這是美國的危機,而不是歐洲的危機,并且認為美國一向魯莽。但歐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結果,卻窒息了經濟生機。尤其是逆勢提高利率,更是阻遏了經濟復蘇。“歐洲央行慢了不止一步。”希臘的倒下,不僅顯示歐洲央行穩定經濟的功能喪失了,也表明了已經成為歐洲大陸引擎的德國的自利取向,對歐洲聯盟三心二意所具有的危害。危機中的歐洲不斷泛起歐盟內部的排斥性聲浪,只愿成熟國家加入歐洲一體化的吁求不絕于耳。
希臘退歐的呼吁,讓危機中的歐元區一向高喊的團結口號顯出虛偽。接踵而至的是愛爾蘭自救,葡萄牙、西班牙的渴望救援,以至于在政治家黔驢技窮的時候,竟請出技術官僚(一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歐洲央行任過職的人)出任政府首腦,以對國家進行專業救治。這使歐元區的深深裂痕難以彌合。德國內部的民意分裂,一直不愿意為歐盟承擔經濟付出責任的民眾,對政治家造成巨大的民意壓力。雖然歐盟一直就是精英主導、忽略民意而運作起來的,但民意對主權時代、民主政體中的民選政治家所具有的壓力可想而知。這讓國家認同與歐洲認同撞車:歐洲領導人認準必須少做事以求自保,各個國家則八仙過海,受援國的掙扎令人側目;歐洲央行在利率微降之后急忙退縮,再次陷入“通脹上升有方案,通脹下降無措施”的窘迫。國家人與歐洲人漸行漸遠,以至于歐盟事實上已經分裂為相斥性的幾塊:德國是中心,法國僅為裝點,芬荷勢成德盟,余皆可有可無。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歐洲央行、歐元集團仍然在為聯盟聲嘶力竭號召,但各個國家似乎陷入了各自為政的僵局。尤其是像意大利這樣的國家,長期經濟政治失范、暮氣沉沉,失業率高企,經濟增長無望,高學歷人群紛紛移民,像英國那樣脫歐似乎是早晚的事。而西班牙大致也陷入了同樣的處境。
經此建構、危機兩段歷史敘述,莫迪在“*后一幕”中呈現了一個“衰落與分裂的歐洲”。今日的歐洲聯盟,事實上已經分裂為很難有效整合的南北兩個集團:北方國家如德國、芬蘭、荷蘭、奧地利成為金融安全度高、經濟表現良好、給青年人以希望的地區;南方國家如法國、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則是一些金融安全度較低、經濟表現不振、青年人無望的地區。前者抵御危機的能力較強,成為“堅強的國家”;后者抵御危機的能力很弱,墮落為“疲弱的國家”。前者正是人們面對歐盟生發“想入非非的樂觀主義”的根據,后者則是人們面對歐盟發出一陣陣浩嘆的原因。
南方國家不是沒有亮點,曾經都有過經濟增長的亮麗記錄。法國長期是歐洲的北方國家,其衰落尤其令人興嘆:政府的高支出、公司競爭力不夠、教育軟肋、既得利益集團的阻遏、精英與大眾的嚴重疏離、拒絕善意批評、失去年輕人支持、對統制經濟的迷戀、不顧國力與德國的暗地競爭等等,注定了法國國運的低迷。其他南方國家與法國的情況大同小異。而德國人高談闊論自己對歐洲的責任與義務,但其實“在經濟上絕緣,在政治上遠離歐洲”。而近期大規模接受中東難民的做法,更是沖擊了歐洲本就不穩的社會秩序。默克爾在東德的個人經歷讓她無法善處情感與政治的關系,加之德國經濟依賴成熟但漸顯落伍的產業(如汽車制造),因此,德國事實上已經很難發揮歐盟引擎的作用。當新近加入歐元區的東歐國家與“北方國家”一道抵制南方的金融援助需求時,歐盟的經濟政治聯盟前途堪憂:在一個強有力維系歐洲一體化之夢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退潮的情況下,泛歐主義似乎缺乏新的精神支持。“‘在多元中統一’的輿論依然流傳,但它有悖于各國政治經濟差距逐漸拉大的現實。”歐洲大一統的夢想,事實上已經幻滅了。
莫迪的敘述與評斷,看上去頗有一些反對歐洲統一的意味。但他明確聲明自己的“泛歐主義立場”,絕對無意諷刺歐洲聯盟。面對業已陷入長期危機中的歐元區,他在“九幕劇”以外,以預告性的“兩幕劇”來終結自己的歐元/ 歐洲危機論述:一幕是,繼續追求“更多的相似性”基礎上的歐洲統一,但一定是“困難重重,充滿挫敗,給經濟和政治帶來更多的損害”。另一幕是,承認“‘更加歐洲’的趨勢無法解決歐洲*緊迫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促成一種去中心的歐洲競合局面。“他們刪除了既沒有經濟效益,又導致政治腐敗的行政上的財政規則,轉而依靠金融市場來實施財政規則。民族國家重申了自己的主權,更加碎片化的歐洲卻激發了創造的活力。國家領導人把注意力轉移到國內,重建以教育為基礎的技術實力,這為長期增長提供了動力,有助于減少社會不平等。每個國家都竭盡所能,具有活力的去中心化競爭局面由此形成。”這是一種新的歐洲智識共同體,而不是基于聯合共管的官僚機構建制,以杜絕歐洲機構,尤其是歐洲議會議員們尸位素餐的表面統一功夫。讓德國退出歐元區,免于對歐盟的帝國化支配;讓意大利退出歐元區,以便起死回生。他為此虛擬了默克爾的一個演講,將一些關乎歐洲前途命運的主張灌注其中,并由此烘托出一個新的歐洲認同:“歐洲的身份認同不能繼續被財政和貨幣規則所定義,它們所強調的是精明和穩定,而貫徹這些規則的卻是一些沒有責任感的官員。相反,一個現代的歐洲智識共同體可以通過自發的互動孕育出共同的審美和智識追求,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身份認同。”歐羅巴合眾國的大躍進式一統,可以休矣!而堅持開放社會價值、嘗試國家間良性競爭的新型泛歐主義亮麗登場。
一幕幕閃過,可知莫迪的《歐洲悲劇》,當然不僅僅是想循時間線索描述一下歐元區國家的金融經濟危機的處置不太得當而已。很明顯,作者意圖通過這樣的描述,深度展示一個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何融合,并尋求更好的互動與發展的國際機制的成敗樞機。
歐洲真要推進跨國大一統的政經建構,按照已經上演的“九幕劇”來講,起碼需要實現難度極大的幾大整合才有可能。在主權國家之間建構超國家的巨型組織,是一個極其考驗政治智慧與組織技巧的復雜事務。歐盟的建構,歐元區的金融經濟事務協調,是民族國家時代首次依賴實體性組織處置超國家組織運作事務。但是,民族國家的界限豈是那么容易打破?莫迪對歐元悲劇的敘述,一再展現出推動聯盟的核心國家(如法國、德國)的深重心機。

此外,以國家為單位的超國家組織,在建構上需要先期整合國內各階層間的力量,滿足與其他國家進一步整合為一個共同體的先決條件。法國本是歐洲聯盟的核心推手之一,但由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任總統大力推動的歐洲聯盟,卻遭到法國受教育較少、職業不穩定、社會地位不高的底層群體的抗拒。在法國批準加入歐洲聯盟條約的投票時,45% 的反對票已經顯示民眾對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的反感;而在歐洲憲法投票的時候,他們與精英群體的歧見更是直接以否定法案擺上桌面。至于希臘、意大利在遭遇危機時,訴諸國民投票表決的緊縮政策,也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在歐洲領袖以開明專制手段而孤芳自賞地脫離大眾推進一統的時候,法國、丹麥、意大利、希臘給歐盟政策以否決性投票。在歐洲聯盟無法為國家帶來好處——北方國家認為自己是在為歐盟承擔額外義務,南方國家則認為其發展自主性受到嚴重抑制——的情況下,民眾對之的排斥只會愈來愈強,這也就只會增加聯盟的難度,延緩聯盟的進程。

至于歐洲聯盟在政經間相互整合的缺失,就更是莫迪一再抨擊的聯盟缺憾。歐洲聯盟的*終目標本是“歐羅巴合眾國”,但起步則是歐洲貨幣聯盟。后者是莫迪筆下的一個不完整聯盟。不完整體現在兩個方面:在結構上,它僅僅是一個旨在維護貨幣穩定,尤其匯率穩定的聯盟機制,既沒有財政聯盟給予支撐,更沒有政治聯盟作為先決條件;在功能上,它僅僅需要穩定匯率,而不用致力提高就業率。按照常識,沒有政治聯盟,就“不可能建立必要的財政保護措施,貨幣聯盟會非常脆弱,無法維持”。但設計這一聯盟形式的維爾納委員會卻認定,不完整的貨幣聯盟給成員帶來的不安定會迫使成員國積極尋求政治合作,從而在遭遇危機的情況下獲得重生。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根性上的缺陷竟然被認作是結構上的優勢。事實證明,純粹的經濟,尤其是貨幣聯盟,在遭遇危機的時候,絕不能催生成員國之間的有效合作;而在平常情況下,它又難以發揮提高生產率、促進貿易、推動繁榮的功能。這正是歐洲貨幣聯盟無法像美國財政制度統一下,對需要財政支持的州發揮轉移支付功能的緣故。而歐洲不完整的貨幣聯盟之下潛伏的國家私利算計,就更是瓦解這一聯盟功能機制的一大因素。

環顧今日世界,何止歐洲有這樣的大一統理念與實踐。為人們所熟悉的泛非主義、大亞洲主義、泛美同盟之類的設想與嘗試,同場而在,悲劇連連。原因無他,正是因為這些地區像歐洲一樣,都不約而同地看低了民族國家的生命力,小瞧了稅收、財政、政策的主權歸屬韌性,忽視了民族國家間良性競爭對它們之間的合作發揮的能動作用。因此,這些聯盟嘗試,也大多陷入了像歐盟一樣的困境。莫迪在書的*后對新歐洲認同的建言,對這些致力建構跨國家或超國家機制的地區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此而言,歐洲仍然是一個今日世界向何處去的先鋒探索者。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相關資料

《歐洲悲劇》講述了20世紀以來的關鍵歷史事件之一——歐盟(歐元)的前世今生:歐洲試圖圍繞單一貨幣(歐元)建立政治聯盟。作者有深湛的研究功力,又兼具決策者的寬宏視野,這使得本書扣人心弦。莎士比亞也會愛上這本書。——喬治·阿克爾洛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莫迪寫了一本非常精彩的有關歐元的書,他將其恰當地定義為悲劇。正如他所說,從一開始卡珊德拉(Cassandras)就預言了將有災難發生,但在過程中的每一步,這些警告都被歐洲領導者置之腦后,并代之以政治口號和假模假式的經濟思想。我讀到這本有力的書時,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溫斯頓·丘吉爾在反思導致次世界大戰的一系列災難性軍事決策時的名言:“壞事是累積而成的。”——利雅卡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普利策獎得主

歐洲悲劇:歐元如何一步步將歐洲推入深淵(八品) 作者簡介

阿紹卡·莫迪,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Charles and Marie Robertson Visiting Professor)。此前,他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部和歐洲部的代理主任。他也在世界銀行、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貝爾實驗室工作過。莫迪在有關發展和金融項目及政策方面,為世界多個國家的政府提供建言,同時也在多個領域發表過政策和學術論文。
譯者:王劍鷹,美國密蘇里大學政治學博士。在中西方接受了完整而扎實的社會科學訓練,主要從事學術翻譯及寫作。在法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等領域均有作品。

商品評論(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自拍网址 | 国产成人福利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精品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国内永久第一免费福利视频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 一级欧美毛片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 | 成人无码视频 |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字幕久久久人妻熟女天美传媒 | 激情成人黄色 |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99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男人吃奶摸下挵进去好爽 | 久久网精品视频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老牛 |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最稳定资源站在线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swag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1024你懂的国产在线播放 | 58av国产精品 | 手机免费看黄色 | 四虎8848永久在线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网站好莱 |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 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影视网 | 99热综合| 极品尤物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 欧美黄色免费大片 | 久久久久成人网站 | 综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