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545294
- 條形碼:9787554545294 ; 978-7-5545-4529-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本書特色
《昭明文選》
是一部古典文學的“教科書”。顧隨先生講《昭明文選》,首先講陸機的《文賦》,解詞析句,從體裁與風格,到創作與文法,一大長篇講下來,追溯文體流變,探求寫作得失,以明古典文心。而后分選魏晉文學名家(曹丕、曹植、孔融、嵇康、干寶、范曄、沈約等)的文章,知人論世,條分縷析,頗得古文之美與妙。顧隨先生注重文章之美與實用的統一,所選文章皆可諷誦玩味。
《曹操·曹植·陶淵明》
本冊是顧隨先生評講魏晉文學三位代表詩人——曹操、曹植和陶淵明。曹操與曹植,是力與美的代表,陶淵明則是理想完美的詩人形象代表。顧隨先生認為:曹,英雄中的詩人;杜,詩人中的英雄;陶,詩人中的哲人。本冊重大篇幅都是說陶詩,通篇純以生活智慧講去,講陶公之“調和”、陶詩之真、陶詩之平淡以及陶詩與酒,處處是講人,講處世,講為人的道理。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目錄
魏武與陳王·力與美
附錄一:曹操樂府詩初探
附錄二:東臨碣石有遺篇——略談曹操樂府詩的悲、哀、壯、熱
說陶詩
一、陶公之“調和”
二、情見與知解
三、陶詩之真
四、陶詩與酒
五、陶詩之平淡
六、《飲酒二十首》
《顧隨中國古典詩文講錄:顧隨講〈昭明文選〉(套裝上下冊)》:
上冊
課前閑敘
開堂引言
陸機《文賦》
《文賦》并序
一、創作之情趣
二、體裁與風格·之一
三、體裁與風格·之二
四、體裁與風格·之三
五、體裁與風格·之四
六、體裁與風格·之五
七、創作與文法·之一
八、創作與文法·之二
九、創作與文法·之三
十、創作總說
十一、創作與欣賞
繁欽(休伯)《與魏文帝箋》
陳琳(孔璋)《答東阿王箋》
李陵(少卿)《答蘇武書》
楊惲(子幼)《報孫會宗書》
一講《報孫會宗書》
二講《報孫會宗書》
下冊
孔融(文舉)《論盛孝章書》
一講《論盛孝章書》
二講《論盛孝章書》
朱浮(叔元)《為幽州牧與彭寵書》
曹丕(子桓)《與朝歌令吳質書》
一講《與朝歌令吳質書》
二講《與朝歌令吳質書》
曹丕(子桓)《與吳質書》
曹植(子建)《與吳季重書》
嵇康(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
丘遲(希范)《與陳伯之書》
劉峻(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
一講《重答劉秣陵沼書》
二講《重答劉秣陵沼書》
干寶(令升)《晉紀總論》
范曄(蔚宗)《逸民傳論》
沈約(休文)《恩幸傳論》
李康(蕭遠)《運命論》
散文漫議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節選
《昭明文選》
天地之間事物,實用中必有美觀,美觀中必有實用,美觀、實用得其中庸之道即生活標準。
魯迅先生是詩人,故能有物外之言;是哲人,故能有言中之物。
偉大崇高必有細致深邃功夫。
詩不綺靡,不能使人發生同情;賦不瀏亮,不能使人如見其物。
古典文學講格律,而其高處在沖口而出,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亦在其接近口語。凡古典文學而能深入人心,流傳眾口者,皆近于口語,絕無文字障。
眼之所見好寫,耳之所聞則難。眼之所見是具體的,聲音比形象更神秘,聲音是實在之物而剎那即完。
魏文帝曹丕(子桓)散文真是抒情詩,有天才,也有苦心。魏文帝散文之用字,可為吾人學文模范教師。
六朝之文,用典太多,辭藻太多。用典是辭勝乎情顯著的現象,也可以說是之毛病。
魯迅先生是跳過“八大”回到《文選》。
《曹操·曹植·陶淵明》
曹公在詩史上作風與他人不同,因其永遠是睜開眼正視現實。他人都是醉眼蒙朧,曹公永遠睜著醒眼。
曹公在歷史上、詩史上皆為了不起人物。只其艱苦精神,便為人所不及。一個人若不能艱苦便是脆弱,如此則無論學問、事業、思想,皆無成就。
曹公有鐵的精神、身體、神經,但究竟他有血有肉,是個人。他若真是鐵人,我們就不喜歡他了,我們所喜歡的還是有感覺、有思想的活人。
一個詩人不必有思有情,主要有覺就照樣可成為詩人,而必有覺,始能有情思。
曹子建有覺而無情思。
曹子建無深刻思想,只是視覺敏銳。
詩人之偉大與否,當看其能否沾溉后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老曹思想精神沾溉后人,增長精神,開闊意氣。而意氣開闊不可成為狂妄,精神增長不可成為浮囂。子建修辭沾溉后人。詩人只有真情還不成,還要有才力、學力以表現。
文學中有含蓄的境界,而又要自然,陶公能做到。曹氏父子含蓄稍差,而真做到了發皇的地步。老曹發皇是力的方面,曹子建發皇是美的方面。
無論美與力,發皇出來有一共同點,即氣象。子建“高臺多悲風”比“明月照高樓”一首妙,便因為氣象擴大。《雜詩六首》其一: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一念就是遠,就是深。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相關資料
我以為先生生平*之成就,實在還并不在其各方面之著述,而更在其對古典詩歌之教學講授。因為先生在其他方面之成就,往往尚有蹤跡及規范的限制,而唯有先生之講課則純以感發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觸過的講授詩歌*能得其神髓,而且也*富于啟發性的一位非常難得的好教師。
——葉嘉瑩(詩詞大家、南開大學教授)
(顧隨)先生一身兼為詩人、詞人、劇作家、文家、書家、文藝鑒賞家、哲人、學者,——尤其出色行當、為他人所難與倫比的,又是一位傳道授業、*善于講堂說“法”的教授藝術大師。凡是聽過先生的講課的,很少不是驚嘆傾倒,歡喜服膺,而且永難忘掉的。我常想,能集如許諸家眾長于一身的,在那許多同時先后的名家巨擘中,也不易多媾;倘由先生這樣的講授大師撰寫藝林賞析的文章著作,大約可以說是世間*能予人以教益、啟沃、享受、回味的寶貴“精神營養品”了。
——周汝昌(文學大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顧先生講課,有時候就像王國維說的一樣進了無我之境,他講著講著,就迷醉在作品里了,把自己對詞的體會、心得、鑒賞傳神而完整地講了出來。學生們聽著,也跟著他進入神奇的藝術世界。沒有顧先生,沒有我們,大家伙兒都融為一體了。這也是有我之境,因為我們就看見顧先生本人的形象在你面前。
——楊敏如(古典文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顧隨的特殊性恰恰在于,他能把作品看成一個有機體。“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的評論家只講得一個熱鬧,但是顧隨會跟你講門道:這句好,天才;這句弱了,不用心;這句呢,糟,胡來。他會說出個所以然。這就是門道。”
——江弱水(浙江大學教授)
顧隨講曹操曹植陶淵明+昭明文選(全3冊) 作者簡介
顧隨(1897—1960),字羨季,別號苦水,晚號駝庵,河北清河縣人,一生執教并從事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他是“一位正直的詩人,而同時又是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周汝昌語),詩、詞、曲、劇眾體兼擅;書法出唐入晉,自成一家;尤于談文論藝及課堂講授契機入理、精妙超絕。現代文壇諸多名家宿儒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馮至、楊晦、鄭因百等皆與之有師友之誼;弟子沉櫻、吳曉鈴、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史樹青、歐陽中石等享譽海內外。顧隨先生儒釋道兼融,每每以一己之體悟,于詩于詞生發精見妙解,尤其在古典詩文的講授上,聆者無不濬發靈源、溉沃智府。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