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藝風象2018-7月刊 看小說了嗎 內容簡介
《文藝風·象(2018.6第1期 總第1期 特輯 文藝氣象)》本期特輯的主題,是圍繞“氣象”展開的。本期主題嘉賓,是日本知名女子偶像組合AKB48成員柏木由紀,作為該組合的重要成員之一,她在演唱、表演等領域相當活躍,更是于2018年在上海舉辦了首次海外個人演唱會。
文藝風象2018-7月刊 看小說了嗎 目錄
文藝氣象
卷頭
停戰一分鐘
文藝氣象
領銜
下雨就會有好事發生-柏木由紀獨家專訪
我曾聽過島嶼的心跳,橙與灰雨與愛自己的歌/雪后櫻花滿開圓缺/云中
精靈手帖36
海報
詮釋
天氣仍然存在,永遠存在
獨一無二的天氣日記
每座城市都有心事
無論睛雨,日日是好日
神奇氣象在哪里
演繹
天氣購物指南
今天的風兒有些喧囂
測試
天氣知你心
號外
宅與氣象
流行
城市日記
城市話題
重點推薦
人物·劉方祺獨家專訪
GOODS.世紀戀愛“物”語
專欄
女王和小丑|恒殊
流言電影院|圖賓根木匠
鯨骨火箭|小姬AI
小說
我的世界與焰火|盧麗莉
63520048|曹小優
連載
惡人快遞**章|馮天
有刺客**章|貓某人
來坐·摩登復古庭院
文藝風象2018-7月刊 看小說了嗎 節選
《文藝風·象(2018.6第1期 總第1期 特輯 文藝氣象)》:
無可救藥地喜歡著各種各樣的雨。初冬灰色的靡靡細雨,席卷著大風、將天色刮成一片昏暗的暴雨,與晴天的交替迅速、讓人猝不及防要沖進便利店買傘的夏末驟雨,都喜歡得不得了。
對我而言,作為小說背景的天氣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可能沒有什么人注意到,在寫約稿的小說的時候,會特意考慮著大家拿到雜志的日子,將故事背景也設定在差不多的季節(所以有人留意到只會在冬天的雜志上出現的冬季傳說系列嗎)。人物或踩在沙沙作響的銀杏葉上,或在空調房無所事事地玩著遙控器,或大嚼新鮮脆爽的生菜沙拉的時候,希望讀它的人也能輕松地感受到同樣的東西。
回到天氣的話題。比如,少年少女一同乘公交車去掃墓的正午是個晴朗天,陽光如投入海面的利劍:葬身火海的少女幽靈要在臺風襲擊深夜的海島時才會出現:剛剛搬入新家的那個夏天是悶熱與躁郁,從窗口蕩入房間的太陽光像是可以扯出又長又黏的奶酪絲。這些故事自己回頭再看時,完全不知曉當時為何要如此設置,似乎一切自然而然便該如此。當然,若將墓地尖利的陽光改換成黏稠的同樣可以,但故事也會在新的空氣里重新發酵成其他的東西。
——少女在灼人的烈日下戴上黑色寬檐遮陽帽與墨鏡——這樣一句話大概就要變成:少女走下公共汽車的瞬間,仿佛走入鯨魚溫熱的腹內,撲面而來的潮氣使呼吸都成為難題……
于是少女什么都不再想說,沒有疑問,沒有反省,便是忽然覺得一切都不值一提,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死的人已經死去,沒有人會在意此時此地獨自活下來的,且正在鯨腹中痛苦呼吸的她的想法。
氣氛隨氣候變化,心情也變得完全不同。有什么本可以吞咽下去的話因為突如其來的降雨而脫口而出,又有某封信因為頭頂太好的太陽而未被寄出。
而在諸多天氣之中,寫得*多的大概便是雨。
有個印象非常深刻的關于雨的故事,村上春樹〈紐約煤礦的悲劇〉的開頭這么寫:有個人十年如一日固守一個頗為奇特的習慣:每當臺風和暴雨來臨,他就非去動物園不可。此人是我的朋友。
這個人在暴雨天費力地吸著濕得一塌糊涂的香煙,安靜地坐在動物的圍欄面前喝啤酒。
頗具喜劇沖擊性的畫面。
經歷過在氣氛上可能多多少少有點相似的情況,大學三年級時,因廣告策劃案誤打誤撞地獲了獎,和小組成員以及指導教師一同到北京某中心領獎,場館內空調開得異常足,頒獎內容則是慣常的漫長無聊,不少學生去外面吸煙聊天,我與同學也一道溜了出去?吹酵饷嬲冷罏r瀝地下著雨。雨不大也不小,雨簾如同從黑鉆石原石上切割下的薄片,是幾乎不存在一絲朦朧感的、純粹透明的雨。我與同學站在會場的入口處。注視著從葉片上滴落的雨滴,忽然間想吃漢堡想吃得不得了。
就是現在,此時此刻,在雨水將氣溫中和得恰到好處的六月初的北京,在一個從前從未來過之后大概也不會再來的空調過冷的頒獎會場,我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吃到漢堡不可。
于是,我和當時的同學撐著傘,用手機導航尋找*近的麥當勞,打包回來漢堡。炸雞和薯條,發短信叫還在場館內的同學出來,四人在越下越大的雨中蹲在地上吃著已經綿軟的薯條。
一直想寫一次類似的場景,但一直也未找到合適的故事。
后來,真正被挪作了小說背景的雨是另外一場東京的雨,或者一些東京的雨。
東京的雨要比北京多很多,天色永遠在湛藍與灰之間切換,初秋的雨是驟雨,來得疾,去得也非?,冬季的雨則更為綿長,綿密的細雨經常一下便是一整天,陽臺欄桿上的水滴和雪糕包裝袋上的如出一轍,公寓門口的郵筒全是冰涼發澀的水味,給城市蒙了一層霧一般的雨,恍然覺得世界不再是世界,自己不再是自己的雨。若挑選合適通往異世界的天氣,那便一定是這樣的雨天。淋濕的玻璃球中映出一個倒置的世界,有什么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從中緩慢升起——是這樣的雨天。
出門尋找失蹤的同伴的主人公就走在這樣的雨中,他走出地鐵站,路過一個超市和三臺自動販賣機,與數人擦肩而過,他的傘撞到陌生人的肩膀,他在道歉過后,心中仍舊不斷重復著“抱歉”這句話,似乎屬于自己的聲音和言語的意味均在雨中逐漸喪失。
因為一開始便打算要寫“有氣味與溫度的畫面”,這個片段應能算是所有寫過的場景里相當喜歡的一個,也許與窗外真實地連接現實世界與虛構世界的雨有關。
話說回來,之前也被問到過幾次通常的寫作環境是什么樣的,是夜深人靜派或者是咖啡廳派之類的問題,忘記了先前是如何回答的,但基本來說,我對環境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安靜或嘈雜都無所謂:一般來說會聽音樂(現在耳機內是營止戈男的《夜空的前方〉),但不聽也不是不行:時間則完全沒有限定,不存在什么夜晚比白天寫得更快,冬天比夏天寫得要好這回事。
但是,如果硬要說“更快進八狀態”的環境,那么關鍵詞大概是“雨天”與“自己的房間”的組合。把窗簾拉開,窗戶打開小小的一點縫隙讓雨味鉆進來,耳機的音量開到以不讓雨聲消失為準。
大體如此。
雖然也想驕傲地說什么一定要半夜才能寫出小說,或者一定要隔一段時間去上一次夏威夷體驗生活才能好好寫東西,但事實上卻是每年超過一多半的時間就坐在家中據說對背和頸椎十分友好的辦公椅上——或者懶人沙發或者床上或者地毯等隨便什么地方,打開Pages和iTunes,打開可樂、薯片與巧克力,在雨到來時打開窗戶…聽來十分無聊甚至令人同情的真相。
這樣的我便也只能寫出這樣的小說,與在夏威夷度過假日的人能寫出的是另外一種小說相同。
前文提到的關于晴天與掃墓的故事名為“生物教室的回訪”,尋找失蹤同伴的故事名為“第二個冬季傳說”,假設故事可以添上顏色的話,那么前者應為魚骨的白色與太陽的橙色,后者則為雨的灰色與明治牛奶巧克力包裝紙的紅色,如果以天氣為氣氛關鍵詞制作短篇小說冊子的話,還請將橙色與灰色當作封面……開玩笑的。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