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短篇經典文庫套裝十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020901
- 條形碼:9787511020901 ; 978-7-5110-209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短篇經典文庫套裝十冊 本書特色
★ 小32開精裝,海豚出版社出版
★ 海豚出版社的小精裝書,裝幀別致,制作精良,一直以來為圖書界所稱道,受到一大批讀者的喜愛
★ 本系列精選十位當代著名作家的短篇經典,風格各異,從多個側面展現中國當代文學和社會的面貌
★ 開本小巧便攜,可隨身攜帶,盡享閱讀至樂;裝幀精美,特色鮮明,陳列于書架、捧讀于手中都賞心悅目
《連科六短篇》
閻連科,生于1958年,河南嵩縣人。1985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政教系,1991年又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F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其作品曾獲軍內外獎二十余次,包括兩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老舍文學獎。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幾種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等。
閻連科,被文學界普遍認為是莫言之后*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譽為"荒誕現實主義大師"!哆B科六短篇》所選幾篇小說很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點,荒誕而又現實,熱情而悲愴,常令人讀后無語問天,欲哭無淚。可以說,這是一部名家名作,非常值得一讀。
《連科六短篇》精選著名作家閻連科的六部短篇小說,包括《去服一次兵役吧》、《思想政治工作》、《革命浪漫主義》、《爺爺、奶奶的愛情》、《柳鄉長》和《把一條胳膊忘記了》。這幾部小說可以說是閻連科的短篇代表作,其風格是極力描述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細致刻畫士兵、農民等當下的困境和情感,常令人讀后欲哭無淚,五味雜陳。
《蘇童六短篇》
蘇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迄今有作品百十萬字,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
蘇童說;"很多時候,人所遭遇的不是幸福,也不是憤怒,而是某些灰暗的不適感。無論怎樣的傾訴和排解都難以清除這種不適,所以,不妨視其為另一種生命體征,或者是一個隱秘的入口,帶你進入思想的通道,*自然地研究我與社會的問題。人的精神財富,不是由幸;驊嵟哑觯菍⑸姆N種不適,寫成自己的藥方。"這段話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說。
《蘇童六短篇》是當代著名作家蘇童的短篇小說集。該小說集精選蘇童創作的六部短篇小說,包括《她的名字》、《上龍寺》、《傘》、《西瓜船》、《堂兄弟》和《為什么我們家沒有電燈》。蘇童擅于講述舊時代女性的故事,其描寫之細膩令人驚嘆,但卻也缺少一些更宏觀更高遠的獨見。
《安憶六短篇》
王安憶,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是中國當代在海內外都享有很高聲譽的女作家。王安憶的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兒童文學作品等,代表作品有《長恨歌》《小鮑莊》《流逝》《富萍》等。
王安憶的小說普遍帶有循環時間觀念滲透下圓形思維的意味。這種圓形思維引導下的圓形結構散發出濃郁的神秘色彩和悲涼色彩。作為當代海派小說家的代表,王安憶的作品非常值得去細細品味。
《安憶六短篇》是當代著名作家王安憶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精選王安憶的六部短篇小說,包括《阿蹺傳略》、《鳩鵲一戰》、《阿芳的燈》、《閨中》、《發廊情話》和《黑弄堂》。這些小說通常寫的都是小人物和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透過生活的細枝末節,折射出一個時代里人們的生活軌跡和精神皈依。
《鐵凝六短篇》
鐵凝,當代作家,F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芬约吧⑽、電影文學劇本等百余篇(部),總300余萬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高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說在香港和臺灣出版。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鐵凝六短篇》精選了鐵凝的六篇短篇小說:《伊琳娜的禮帽》《第十二夜》《飛行釀酒師》《孕婦和!贰镀咛臁贰短优堋,這些作品是數年來經過時間考驗的*為讀者們青睞的短篇,描寫了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這部書的出版可謂她短篇經典的一個縮影,相信讀者們會非常喜歡的。
《鳳偉六短篇》
尤鳳偉,山東牟平人。中共黨員。歷任解放軍戰士,文化局創作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石門夜話》、《中國一九五七》、《泥鰍》、《色》等,出版文集、自選集、選集數十種。
尤鳳偉的小說創作有一種少見的苦難意識、悲憫情懷。尤鳳偉小說探索的內容和思考的角度一直都比較"另類"。本書收錄的六篇短篇小說,是作者認為其短篇中*優秀的六篇。推薦讀者一讀。
短篇經典文庫系列之《鳳偉六短篇》,作者尤鳳偉,共收錄短篇小說六篇,分別是《風雪迷蒙》《彼岸》《門牙》《幸福的味道》《曬畫》《殘余時間》。
《李洱六短篇》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現為《莽原》雜志副主編。著有《饒舌的啞巴》、《遺忘》等小說集多部,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曾獲第三、第四屆“大家文學獎”(榮譽獎),首屆“21世紀鼎鈞文學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
李洱倡導堅持寫有難度的小說,李洱說,"我喜歡寫出文化上的復雜性"。這個"復雜性"應該包含了人物形象的復雜性、人與現實關系的復雜性,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的復雜性,還有文學的處境、寫作語境的復雜性,等等。李洱喜歡用反諷的方式來表達觀點,達到一種意外的效果。這些在本書收錄的六篇短篇小說中都有深深地體現,推薦大家一讀。
短篇經典文庫之 《李洱六短篇》是當代著名作家李洱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精選李洱的六部短篇小說,包括《喑啞的聲音》、《兒女情長》、《林妹妹》、《墮胎記》、《錯誤》和《家鄉》。他的小說關心人物的性格,要多于關心人物的道德。他通過自己的鄉土經驗來創造鄉土小說。
《平凹六短篇》
賈平凹,陜西作協主席,中國書協會員,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一位當代中國*具叛逆性、*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被譽為"鬼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商州》、《浮躁》、《廢都》、《白夜》、《秦腔》、《古爐》等,曾多次獲文學大獎。
賈平凹的小說,歷史感強,能夠以細微的社會現象體現大的歷史變遷;具有濃厚的西北地方風情,能夠體現出西北地區(關中地區)語言、風俗、人群性格等特點;具有很強的批判性,對于國民性的披露、諷刺非常深刻,有很強的現實性;在結構布局上,擅長以點帶面,不斷擴大故事的脈絡。
《平凹六短篇》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精選賈平凹的六部短篇小說,包括《黑氏》、《獵人》、《天狗》、《美穴地》、《藝術家韓起祥》和《倒流河》。賈平凹認為文學不應成為政策的宣講或者對抗的工具,而是要負責任地為后來的人完整記錄下這個時代。賈平凹的作品具有中國風格,代表著中國目前小說創作的一座高峰。
《小青六短篇》
范小青,女,江蘇省蘇州市人。1978年初考入蘇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后留校擔任文藝理論教學工作。1985年初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F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有《褲襠巷風流記》、《老岸》、《百日陽光》、《赤腳醫生萬泉河》等。
置身如今這個文學日益邊緣化的時代,范小青更加強調作家內心的平和與安寧,"時代已經很浮躁,人心也顯得煩亂,作家更需要保持冷靜,這樣才能清醒地看待這個社會,清醒地創作。生活中哪怕有些身不由己的情形,但寫作的心態始終都要堅持平和。"
《小青六短篇》是當代著名作家范小青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精選范小青的《夢幻快遞》、《城鄉簡史》、《我在哪里丟失了你》、《短信飛吧》和《我們都在服務區》等六部短篇小說。
《林白六短篇》
林白,1958年生,原名林白薇,廣西北流人,祖籍廣西博白。著名作家。被譽為中國"女性主義文學"重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青苔》、《守望空心歲月》、《說吧,房間》,中短篇小說集《玫瑰過道》、《子彈穿過蘋果》、《同心愛者不能分手》、《致命的飛翔》等。
林白是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數從女性視角出發,通過各類異化的載體,表達女性潛意識里的訴求。這種帶有精神分析特點的創作方法,常常能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林白六短篇》是當代著名小說家林白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精選林白的六篇短篇小說,包括《二皮殺豬》、《狐貍十三段》、《去往銀角》、《紅艷見聞錄》、《豆瓣,你好》和《大聲哭泣》。林白的作品常用"回憶"的方式敘述,女性意識強烈,對女性個人體驗進行極端化的描述,講述絕對自我的故事,善于捕捉女性內心的復雜微妙的涌動。
《葉彌六短篇》
葉彌,江蘇蘇州人。1964年6月生。1994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成長如蛻》、《天鵝絨》、《錢幣的正反兩面》,著有長篇小說《美哉少年》。成名作《成長如蛻》。《香爐山》2014年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葉彌六短篇》共收入葉彌短篇小說六篇,分別是《獨自升起》《猛虎》《明月寺》《逃票》《桃花渡》以及《 香爐山》。
其中《香爐山》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断銧t山》講的是小說主人公夜游香爐山時與一個陌生男子的相遇,預期要發生的"故事"卻終歸沒有發生。葉彌說,這篇小說的靈感來自于一次在太湖邊迷了路,當時她極度恐慌,"我意識到,現代人對于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已經失落了探究的心情,總是處在保護自己的焦慮中。當人們完全放松不再戒備時,世界也會給人們全新的面貌。"
短篇經典文庫套裝十冊 節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