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讀有所悟-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693821
- 條形碼:9787543693821 ; 978-7-5436-938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有所悟-1 本書特色
《讀有所悟(1)》是一個很奇特的讀本,深厚而活潑,嚴正又有情趣,呈出一種不見匠心之匠心,大氣而不拘泥,遵循著“好作品主義”編輯方針,掙脫“體裁”的羈絆,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只要好,只要有益,無論出處是古人還是今人,是頂級大師還是名不見經傳;也無論是詩、散文,還是言論以至文摘,皆一視同仁,一攬子收入囊中,這樣,書便呈現出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壯美氣象。讓人于驚異感嘆中大長見識,開闊視野。
讀有所悟-1 內容簡介
《讀有所悟(1)》是一個很奇特的讀本,深厚而活潑,嚴正又有情趣,呈出一種不見匠心之匠心,大氣而不拘泥,遵循著“好作品主義”編輯方針,掙脫“體裁”的羈絆,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只要好,只要有益,無論出處是古人還是今人,是頂級大師還是名不見經傳;也無論是詩、散文,還是言論以至文摘,皆一視同仁,一攬子收入囊中,這樣,書便呈現出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壯美氣象。讓人于驚異感嘆中大長見識,開闊視野。
讀有所悟-1 目錄
知識分子要做中國“筑夢者”/劉文嘉
2.視點
2013年,中國人的錢將花在哪兒/高驪笤
3.社會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于堅
拾穗者和福利經濟學/岑嶸
4.生活
魯迅是這樣過日子的/段慧群
一生一會/林清玄
余秋雨的讀書“苦旅”/徐杰
簡單的境界/夏愛華 1.中國夢 知識分子要做中國“筑夢者”/劉文嘉 2.視點 2013年,中國人的錢將花在哪兒/高驪笤 3.社會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于堅 拾穗者和福利經濟學/岑嶸 4.生活 魯迅是這樣過日子的/段慧群 一生一會/林清玄 余秋雨的讀書“苦旅”/徐杰 簡單的境界/夏愛華 人生有三物/彼岸花 辭宴書/賈凹平 5.經典 終南別業/王維 蝶戀花/蘇軾 國風·唐風·蟋蟀 蘭亭集序/王羲之 古代名句選講 6.文苑 “鄉下人”哪里去了/王開嶺 釣魚大夫王談人/汪曾祺 啞巴和春天/遲子建 算命/史鐵生 人/三毛 金鯉/莫言 砸琴/張煒 7.人物 鄧小平與蔣經國不為人知的約定/陶涵 父親茅盾的沉默歲月/韋韜 王國維軼事/同道 背著愛人游泳/宋文洪 聶耳妙對驚四座/耿永德 蔣碧微的巴黎時光/吳蘇湄 梁啟超三拒紅顏知己/胤凌 蕭瑟秋風紅葉飄/柳已青 8.思想 有所敬畏/周國平 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尺度/王蒙 簡單與復雜/馬德 文化是什么/龍應臺 9.語林 被我們誤用的詞語/柴舟 難倒九成國人的成語 妙語/錢鐘書 一字妙文/周明星 改出來的《靜夜思》 名句背后令人意外的故事/溫固 選擇的理由/王培焰 被誤傳多年的經典名言 幽默的漢字對話/金明毅
讀有所悟-1 節選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根基 于堅 多年前,圣誕節通過青年一代悄悄潛人中國,如今竟然已成為大城市一年一度的狂歡節,高潮時幾乎超過傳統節慶。從20世紀80年代偷偷摸摸地搞,到現在把整個大街擠得水泄不通,圣誕節始終是自發的。在這一天,我估計許多人一分鐘也沒有想到過上帝-中國圣誕節更像是某種新潮聚會,標新立異、狂歡、放松、發泄;也許還有對某種西方式生活的向往,與信仰沒多少關系,人們并非要皈依基督教。 濃墨重彩地營造節日氛圍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風俗、文化,甚至施政風格。就是城市建設,也是要營造某種象征喜慶、勝利,正在過節似的高大雄偉、煥然一新的氛圍。崇尚大巧若拙、返璞歸真、素面朝天的中國傳統被夸張乖戾的符號化粉飾取代,甚至影響到藝術家。關于這一點可以看看中國當代藝術。其實,這一套早已令人厭倦,某些空洞的口號已被一些單位悄悄放棄,但一些單位依然如故。有些單位聰明,到時就將同一個牌子搬出來便可了事。姑且不論有什么意思或效果,單就這種營造節日氛圍的習慣造成的巨大浪費,就是難以估量的。而這樣巨大的浪費,導致的卻是人們對節日的反感冷淡。這或許是圣誕節在民間蓬勃興旺的原因,圣誕節好玩,怎么玩都行,唯獨沒有“熱烈慶祝圣誕節”這種大標語。 *近四十年,一些傳統節日逐漸恢復,但是已經失去了它們的本來面目。比如春節,人們干辛萬苦地回到家里,僅僅是為了吃上一頓。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成為了旅游活動、黃金周購物、休閑活動。節目成了假期。但是,就像圣誕節不僅僅是假期、狂歡,而確實像宗教儀式一樣,春節、中秋、端午,也不僅僅是購物、旅游、聚餐。圣誕節是慶祝耶穌誕辰的宗教節目。這一天,基督教會要舉行禮拜,唱贊美詩;天主教教堂要舉行子夜彌撒。過節就是過節,絕不是僅僅利用這個機會去購物、旅游什么的。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有其類似宗教節日的儀式、含義、細節。這些儀式有家庭規模的、家族規模的、村莊規模的、鄉鎮規模的……繁文縟節,過節就是過節,真過節的話,在中國節日中其實也是沒有時間旅游購物的。節,《說文解字》解釋說,就是竹約。約,纏束也。以竹節的節引申出節制、管束的意思。節日,就是自我節制、管束、停頓的日子。中國的節,一般都是停下來,通過古老的儀式、細節,追思先人之德,念舊,調整與周圍世界的關系,或閉門思過,或飲酒敘舊……春節從祭祖開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紀念成為仙人的古代詩人,中秋懷念親人……所有的節日都是要回到對先人、歷史、經驗的紀念、沉思上。 誰說中國人不講形而上?中國的形而上(天)蘊含在當下的人事、細節、儀式中。為祖先靈位上香,不就是哈姆雷特所謂的“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嗎?親人聚餐,噓寒問暖,正是討論“我們到哪里去”“今后要怎么辦”的時刻。我至今記得少年時,每到春節,貼好父親撰的春聯,放過炮仗,給父母磕頭之后,父親總要把家譜、家族的故事一一道來,那意思一般都是:我們祖上清白做人的家風,不要到你這一代失傳啦。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失去了節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圖騰的流浪者。竊以為,僅僅將傳統節日法定化還不夠,還要恢復節日的風俗和內涵,這需要全社會對節日的反思和重建。比如,如果所有的城市設計只考慮如何購物,如何賣房子,如何開汽車,而不考慮歷史和文化,城市必然膚淺乏味。曾經聽一位西方設計師說城市設計,他**考慮的是教堂的位置。在臺北,我發現這里的傳統節日過得有聲有色,莊嚴中正,因為市中心的龍山寺一直都在,那是臺北人氣*旺的地方。 圣誕節是慶祝耶穌誕辰的宗教節日,在西方,把這個節日僅僅當作購物狂歡時間的只是少數的拜物者。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