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05720
- 條形碼:9787547305720 ; 978-7-5473-057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 本書特色
宋慶齡視我如同家人。十年中,她給我和家人寫了約200封信,信中很少談公事,內容多是與朋友及生活有關,事無巨細,有她對人和事的看法,有她對病痛折磨的無奈,有她對友情的珍惜,有她對朋友的關懷,有她對后輩的關愛,有她對上海寓所的眷戀。她對我非常信任,因而信中所寫的都是她真實的感受。
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 內容簡介
《宋慶齡文獻資料與研究系列叢書·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以鄧廣殷口述的形式,詳細敘述了自20世紀30年代起鄧家祖孫三代與宋慶齡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以及與宋慶齡事業的不解之緣,通過點點滴滴的回憶,向公眾展示了宋慶齡的思想、生活、喜怒哀樂和各種高貴品格。書中還披露了宋慶齡對于斯諾著作中對她和她家人一些不實描述的心結,以及她單獨寫的一份遺囑——將其私人財產中*珍貴、*有價值的部分:北京和上海兩處住宅中的全部藏書贈送給鄧廣殷作為對他的回報等鮮為人知的故事。全書附有大量宋慶齡致鄧廣殷先生和家人的書信影印件以及珍貴的資料照片,為廣大讀者和致力于宋慶齡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全新的**手資料。
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 目錄
總序
前言
1.經何香凝介紹,父親與宋慶齡相識
2.保衛中國同盟貢獻卓越
3.工合國際委員會成績斐然
4.被迫撤離戰火中的香港
5.《華商報》——1940年代香港上空的一盞明燈
6.籌建中國福利基金會華南分會
7.宋慶齡稱我父親為“bb”
8.僅存的宋慶齡致我父親的*后四封信
9.父親對我人生的影響
10.我與宋慶齡開始通信與往來
11.宋慶齡稱我為“圣誕老人”
12.宋慶齡晚年的病痛
13.宋慶齡的生活喜好
14.宋慶齡抱病送別何香凝
15.宋慶齡晚年與廖夢醒
16.宋慶齡信中的“肥仔廖”
17.宋慶齡與路易·艾黎
18.宋慶齡與鄰居馬海德
19.宋慶齡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20.安多利恒花背后的故事
21.宋慶齡與斯諾一家的友情
22.外國友人紛紛來訪
23.宋慶齡的未了心愿
24.為宋慶齡澄清歷史事實
25.驚心動魄的1976年
26.宋慶齡親自過問的一份邀請函
27.宋慶齡的感謝與回報
28.宋慶齡像一位慈祥的祖母
29.保姆李燕娥*后的日子
30.巨星隕落在世界的東方
31.捐出宋慶齡贈給我的藏書
32.鄧穎超推薦我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33.創設“鄧文釗優秀教師獎勵金”
34.資助海南文昌市醫護人員培訓
35.在香港接待宋慶齡事業的追隨者
36.讓宋慶齡的遺物“回家”
37.將珍藏的宋慶齡書信輯集刊布
38.捐贈宋慶齡書信的小插曲
后記
永不飄逝的記憶-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 作者簡介
鄧廣殷,英文名Ernest Tang,中國福利會前身“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鄧文釗之子。1929年生于英國倫敦,1950年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畢業后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從事對外聯絡、接待和翻譯工作。1960年以后定居香港,創辦鄧崇光置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自1986年起歷任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起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與基金會共同設立了“鄧文釗優秀教師獎勵金”,并資助海南省文昌市慶齡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赴上海宋慶齡創辦的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進修。2008年榮獲中國福利會頒發的“宋慶齡樟樹獎”。 鄧先生自1971年起與宋慶齡保持了長達十年的通信和往來。宋慶齡去世后,他將宋慶齡遺贈給他的數千冊藏書捐贈給國家。2011年他又將珍藏了30余年的近200封宋慶齡英文親筆信捐贈給了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