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091768
- 條形碼:9787020091768 ; 978-7-02-00917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本書特色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共分四篇分別是:**篇使用了安良岡康作譯注《方丈記全譯注》(講談社學術文庫,1980年)與三木紀人校注《方丈記·發心集》。但《方丈記》的引用主要依據講談社學術文庫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島孝之校注譯《沙石集》。根據需要適宜參照并引用渡邊綱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岡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釋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寶物集·閑居友·比良山古人靈托》(巖波書店,1993年)所牧的小島孝之校注《閑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巖波文庫,1970年)。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日本古代文學中的一個現象——遁世文學――所作的系統性研究和闡釋。所謂遁世,語源出自中國古典,但在日本古代文學的文本中語義發生了變化。本書從中日比較的視點具體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學的作者們的精神世界。詳細解讀了中國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對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學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這些傳統的中國文化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容之后得以再生的。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目錄
凡例
序論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學
二 圍繞“隱者文學”的疑問
三 遁世者佛徒隱者
四 本書各篇概要
**篇《 方丈記》與鴨長明的文學
**章 關于《方丈記》先行作品的補遺考察
**節 兼明親王的文學與《方丈記》
第二節 慶滋保胤的文學與鴨長明
第三節 《白氏文集》與《方丈記》
第二章 《方丈記》中的老莊思想
**節 魚鳥的對仗表現與老莊自然觀
第二節 養性及其周邊問題
第三節 遁世與知足安分
第四節 “記”與“賦”與“愛居論”
第三章 由《發心集》、《無名抄》看長明的遁世觀
**節 長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節 《發心集》、《無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節 《發心集》和往生傳高僧傳
第二篇 《沙石集》與無住道曉的思想
**章 無住對同時代遁世的批判
**節 遁世該是什么樣的
第二節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點
第三節 無住的遁世觀
第二章 無住的本地垂跡思想
**節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跡
第二節 和光同塵的原理
第三節 三圣派遣之說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禪佛教的影響
**節《沙石集》中的儒釋道合
第二節 《沙石集》與禪佛教
第三節 文學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觀的影響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論
**章 兼好法師的遁世觀
**節“舍”和“貪”
第二節 兼好對“閉”的理解
第三節 遁世的敘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論和老莊思想
**節 第三八段中《方丈記》的影向
第二節 第三八段的名利論與老莊思想
第三節 兼好的老莊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與《景德傳燈錄》
**節 樹上的法師和鳥窠禪師
第二節 少年兼好與父親的問答
第三節 禪的影響以及《徒然草》的周邊
第四篇 中世佛教說話中的“遁世”
**章 遁世的含義和類型
**節 遁世含義的變遷
第二節 遁世的類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節 閑居的理想
第二節 隱德偽惡的思想
第三節 美丑的兩極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節《摩訶止觀》與中世的遁世
第二節 高僧傳與中世的遁世說話
第四章 近世人們眼中的遁世者
**節 《扶桑隱逸傳》的構成
第二節 元政心目中的“隱逸”
第三節 《扶桑隱逸傳》的贊語
結論
一 遁世僧與遁世者
二 中世知識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學的作品表現
四 課題展望
附錄《方丈記》中譯文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節選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學
日本古典文學史上有一種概念叫“隱者文學”①,意指由某些所謂的隱者留下的作品。本書中的關鍵詞“遁世”雖然氣氛上與隱者的隱遁活動有相似之處,但其意思的內涵外延,尤其處于日本文化語境中時,其含義有較大不同,因此作為本書的重要用語,基本上采用“遁世文學”②一詞,而非“隱者文學”。在明確了用語選擇的理由之后,可以來看一下本書的主要考察對象,分別是《方丈記》、《發心集》、《沙石集》、《徒然草》、《閑居友》等等。之所以把這些作品集中起來作為“遁世文學”的代表來看,是因為它們具有以下三個共同點。一、作者是遁世者,而且他們都具有作為遁世者的自覺。二、所選的任何一個作品都記述了遁世者的生態,其塑造的遁世者人物形象具有較高的文學完整性①。三、作者對遁世這一行為,以及遁世者應有的姿態做過深邃的思考,對遁世都持有自身明確的看法和觀點。
這些作品,有的如《方丈記》與《徒然草》,它們屬于同種隨筆文體,有的卻屬于完全不同的文體,如佛教故事集(佛教說話);不過,作為文體分類雖不盡相同,但彼此之間具有親緣關系卻是已有研究證明的②。本書把這些作品統一稱為“遁世文學”,就能夠打破文體分類的障壁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③。比如,如果在此沿襲援用文學史上的傳統術語“隱者文學”,那么它不但不能夠涵蓋本書中提及的所有研究對象(如《沙石集》),而且在解釋歷來以隱者文學著稱的《方丈記》《徒然草》的某些文學表現時難免會產生齟齬。即,“隱者文學”這一命題是有其局限性的,同時,歷來以“隱者文學”為關鍵詞的研究對“遁世”一詞的詮釋理解始終較為模糊,這也是本書要撇開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區別,直接拿“遁世”開刀的一個理由。
……
日本遁世文學的研究-中世知識人的思想與文章表現 作者簡介
陸晚霞,一九七三年生。北京大學東方學系日語專業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專業博士。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譯有《日本的佛教與神祗信仰》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