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68025
- 條形碼:9787506368025 ; 978-7-5063-680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本書特色
20世紀50年代,中國還是依賴國外橡膠的無膠國。沒有橡膠,飛機上不了天,汽車跑不動路,國民經濟建設和民用生活陷入困境。美國及西方盟國,揮舞制裁大棒,一面實施橡膠禁運,一面斷言:中國是橡膠種植的禁區。中國科學家卻在“禁區”試種橡膠成功。 1959年,中央決定遷徙一大批人去云南種植橡膠。毛主席把這一歷史任務交給家鄉人民。于是,一聲令下,數萬湖南人來到西南邊陲。在這荒無人煙、猛獸出沒、瘴癘成瘟、毒品泛濫、國民黨殘軍偷襲的險峻之地,他們歷經艱苦,忘我奉獻,把一個無膠國變為世界產膠大國,創造了世界種植史上的奇跡。 作者歷時三載,跋涉數千公里,通過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全面記錄了湖南人以及廣大農墾職工為中國橡膠事業創下的輝煌業績。
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新中國橡膠種植的紅色記憶,是一部湖南支邊人屯墾戍邊的悲壯史詩。 作者歷時三載,跋涉數千公里,五十三年前的紅色記憶,終于復活在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之中。 中國的橡膠, 紅色的記憶, 紅色的史詩……
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目錄
序章 國計民生
巴西亞馬孫河,一個驚人的發現
橡膠工業使世界不平靜
中國,百年橡膠夢
來自北京的*高決策
**章 湘江潮涌
三湘兒女沸騰了
醴陵縣的一個特殊大會
寫血書,搭對子,“閃電”式結婚
數萬三湘兒女直達西南邊陲
第二章 艱苦卓絕
天當被,地當床,白天見太陽,晚上望月亮
吃在山,住在山,不完成任務不下山
那個年月的“九菜一湯”
蠻夷之地 瘴癘之區
黑色十月,農場重建家園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第三章 白紙繪圖
大莽林里,走著挑“死角糧”的人
1961年那個中秋節
這個苦夏,白天治坡,晚上治窩
中國橡膠牽動著總理的心
竹笆茅草學校,一幅邊疆教育畫
一粒膠籽,一兩黃金
保衛邊疆
一手握鋤頭,一手拿槍
國境線上擒特務
去緬甸消滅國民黨殘軍
第五章 民族融合
農場與少數民族從打“老庚”到一家人(上)
農場與少數民族從打“老庚”到一家人(下)
少數民族愛戴的好“摩雅”
橡膠成了王震的命根子
從大熊、豹子窩修一條橡膠路
涓涓流淌的膠乳,凝結三湘兒女的錚錚血脈
第六章 知識青年
他們是毛主席派來的知青
開荒,中國橡膠需要我們不斷地開荒
寒流中站起的橡膠科研
第七章 絕地輝煌
知青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農場是一艘不會下沉的航空大艦
從一塊木牌到中國**大橡膠園
第八章 邊疆黑雨
膠林里涌動的夜幕
在染缸邊行走的人
這一步,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第九章 新里程碑
越過國境,讓中國橡膠種到緬甸
去老撾書寫中國橡膠歷史
中國名列世界一流產膠大國
尾聲 橡膠,讓世界注視中國
后記
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作者簡介
薛媛媛 湖南人,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長沙市文聯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長沙市作協副主席,政協委員。 20世紀9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中短篇小說二百多萬字;出版長篇小說《湘繡女》《我是你老師》《六三班的成長報告》《我開始煩惱了》《城域外的喊叫》;中短篇小說集《湘繡旗袍》;散文集《那個女人那個雪夜》。小說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期刊轉載,并選入《21世紀中國最佳短篇小說》和《浮生記》等書。《雕花床》《不再敲門》被譯成韓語和日語;《你要去北京》《六三班的成長報告》被拍攝成電影和電視劇;《湘繡旗袍》進入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終評;《湘繡女》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曾獲第十三屆《小說月報》百花獎;草原文學獎;毛澤東文學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湖南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