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版權信息
- ISBN:7563345787
- 條形碼:9787563345786 ; 978-7-5633-4578-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本書特色
▲胡適、唐德剛,及龍應臺、傅國涌等人,都十分敬重的自由中國斗士——雷震至今唯一的一部傳記,匯集一生影像,我們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先驅,威權時代良知發聲的暮鼓晨鐘。 ▲雷震的風雨一生——就是一部我們臺灣言論自由的抗爭史,就是一部*生動有力的威權時代民主政治教科書。 ▲“十年牢獄之災,輸了半個人生;自由中國十年,贏得一個時代!薄@就是雷震爭取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結果。面對臺灣威權制度的白色恐怖,雷震說,我們“不為文置評,則失去辦刊物之立場,如批評而拿不出良心主張,一味歌功頌德,不僅對國事無補,亦有失獨立之人格”。 ▲胡適、雷震與《自由中國》半月刊,是推動臺灣社會朝著民主政治方向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設若當年沒有胡適的支持,《自由中國》不可能維持十年生命;設若沒有雷震本人不計個人毀譽的全力投入,《自由中國》很難沖破當局對言論自由的百般禁錮;設若沒有《自由中國》十年殊死抗爭,為臺灣社會開啟一扇透光的窗口,播下自由主義的種子,提供豐厚的思想資源,日后的“黨外運動”或許難以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我是締造中國歷史的人,我自信方向對而工作努力,歷史當會給我做證明!薄渍鹪阼F窗之中曾傲然說出這番話。如今,歷史已給他做了證明。該走的路,對岸已經走過……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內容簡介
胡適、唐德剛,及龍應臺、傅國涌等人十分敬重的,我們威權體制下*值得重讀的斗士雷震唯一傳記。 在戰后臺灣民主憲政運動發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他與胡適等人一手創辦《自由中國》半月刊,以宣傳民主自由與憲政理念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臺灣有了重新集結的機會,并以公共論壇的方式臧否時政,發表建言,將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書生議政”在那個時代發揮到了極致。 雷震(1897—1979),字儆寰,祖籍河南,生于浙江長興。早年留學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國民黨),畢業于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貒笸渡碚危瑲v任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兼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黨改造委員會設計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雷震一生事業的真正開始,是赴臺后與胡適等人創辦并主持《自由中國》半月刊,極力倡導并踐行言論自由,從主張成立反對黨到參與創建反對黨,挑戰威權體制,力圖改變國民黨專政格局,為若干年后臺灣實現政治轉型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點。終因政治理念與威權體制思維迥不相侔,而遭政治構陷,引發自“二二八”事件以來臺灣*大的政治案件,成為蔣介石的“階下囚”。 本書作者以**手資料,透過雷震的風雨一生,敘述一代知識分子與民主政治的互動關系,并以其個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歷史背景為考量,著力表述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彰顯那個時代的困局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現實中的艱難處境……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目錄
【序言:為雷震造一個銅像/ 傅國涌】
【引言】
【**部——少年時代(1897—1916)】
**章:浙江豫籍移民之子
第二章:父親之死
第三章:《我的母親》
第四章:“莼菜湯事件”與“反袁運動”
【第二部——求學日本(1916—1926)】
第五章:加入中華革命黨
第六章:罷學歸國
第七章:東京“明寮”一年
第八章:名古屋“八高”三年
第九章:京都帝國大學三年半
【第三部——投身政治(1927—1949)】
第十章:進入權力核心
第十一章:與蔣介石結緣
第十二章:“舊政協”秘書長
第十三章:“制憲國大”真相
第十四章:漸進的民主憲政觀
第十五章:滬上“三劍客”
【第四部——骨鯁之士(1950—1960)】
第十六章:《自由中國》半月刊
第十七章:“國策顧問”?香港歸來后
第十八章:與威權體制漸行漸遠
第十九章:超越“清議”
【第五部——政治構陷(1960—1970)】
第二十章:震驚海內外的雷震案
第二十一章:判決之后引起的震撼
第二十二章:在獄中
【附錄 雷震軍監服刑日記審查表】
【第六部——*后歲月(1970—1979)】
第二十三章:出獄后受監視
第二十四章:與王云五的筆墨官司
第二十五章:銅像遲早會出現的
第二十六章:聶華苓:再見雷震
第二十七章:“雷震案”平反運動
第二十八章:不容青史盡成灰
雷震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修訂后記】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相關資料
【胡適】——雷先生為民主自由而奮斗,臺灣的人應該給雷震造個銅像。 【唐德剛】——胡氏(胡適)鼓吹了一輩子民主,處處碰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誰知道在垂暮之年,卻遇到這樣了不起的“傳人”雷震。雷震所搞的簡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適民主”。 【龍應臺】——今日知識界仍然尊敬雷震,就是因為知道當年發出良知之聲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傅國涌】——這是我到目前為止讀到的第一部雷震傳,也是唯一的一本。以史家筆法而不是文學筆法寫的,沒有多少輕飄飄的抒情成分,讀起來沉甸甸的。范泓兄是新聞記者出身,年輕時當過詩人,卻偏好文史,對1949年以后海峽對岸的歷史曲折和政治變遷尤有特別的興趣,所以首先選擇了這個題目。我從中看到了一個包括我在內的多數大陸讀者陌生的雷震,一個從坐而論道到起而行之的雷震,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丈夫,即便在獄中,他也從來沒有低頭屈膝,他的脊梁始終是挺直的,他的骨頭向來是硬的。他不僅是海峽對岸邁向民主憲政的風雨歷程中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和悲劇色彩的象征性人物,一個“光焰萬丈”的紀念碑,也是中國人追求民主的百年長路上的一個不能回避的坐標。
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 作者簡介
范泓,文史學者,現居南京、揚州。先后出版《與李敖打官司》、《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黨內覺醒者—— 李昌在中國改革年代》、《在歷史的投影中》、《參政不知政——大時代中的陶希圣》(與李楊合作)等著作。2004 年出版的《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歷時八年,增補、修訂過半,易名《雷震傳——民主在風雨中前行》,仍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