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話說新哲學-對話稻盛和夫-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60097
- 條形碼:9787506060097 ; 978-7-5060-600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說新哲學-對話稻盛和夫-四 本書特色
目前日本已淪為道德淪喪和倫理缺失的社會。兩位哲人以政商界為首,對社會各個階層都進行了嚴厲批判。在政界,官員們只追求“自利”,為了自身利益,就像“墻頭草”一樣見風使舵,沒有那種勇于犧牲自我,為信念殉道的堅定哲學理念;在商界,日本的經營者鼓勵別人利他,自己卻口是心非,不愿身體力行;在學校,老師并沒有盡到傳授給學生做人*低原則的義務,從而導致少年犯罪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而且,把眼界放寬到全球范圍,類似問題也不勝枚舉。美國的恐怖事件頻發,以牙還牙的戰爭永無休止,人類無法斬斷仇恨的鎖鏈,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淖。 針對這些問題,兩位哲人不僅僅停留在憂國和哀嘆的層面,而是指出了癥結所在以及提出了對國家的寄語。兩位哲人一致認為,當前日本的“病根”是戰后的日本人從不考慮“人為什么活著?”這一本質性問題,內心缺乏篤定如一的哲學。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以哲學為基礎的”社會。稻盛和夫提倡“人之道”,即重視以信仰和倫理為基礎的“良心”。梅原猛則提出應該創建新道德,即基于曾經在歷史長河中塑造了日本民族靈魂的優秀宗教的佛教、儒教和神道,再借鑒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智慧而創建的道德。兩個人的角度雖然不同,但在本質上是殊途同歸。他們呼吁,應該及早構建一個以經歷漫長歷史而形成的“慈悲”、“愛”、“仁”、“自利利他”為精神基礎的社會。 具體到如何形成宗教所提倡的“慈悲”“愛”、“仁”、“自利利他”的精神,兩位哲人結合兒時的體驗、自身生活工作的經歷,從文學和宗教等層面,圍繞勞動的意義、導致美國恐怖事件頻發的世界宗教的本質以及鼓勵創造性的社會條件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梅原猛認為“利他”就存在于勞動之中。稻盛和夫則認為勞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為了社會和他人”。而這種“為了社會和他人”和梅原猛先生所說的宗教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對于經營企業這種創造性勞動,稻盛和夫認為企業能否成功都取決于不懈的努力和靈感,而現在的日本社會卻是對創新缺乏足夠包容的社會,因此作者認為應該樹立牢固的“利他”理念,并以此高尚的哲學觀來重構日本社會的道德體系。
話說新哲學-對話稻盛和夫-四 內容簡介
近年來,日本政商界各類丑聞頻發,批評日本社會道德水準下降的聲音不絕于耳。但解構容易,建構難。一旦談到應該如何重建道德時,卻又有很多人擔心會產生意識形態的對立,造成無法收場的殘局,直到2005年,由日本“經營之圣”、京瓷名譽會長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師、著名哲學家梅原猛先生兩人對談構成的《話說新哲學》的問世,才使人對如何重建道德的路徑方法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到目前雖已將近10年,但卻日久彌新,其所傳遞的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反倒顯得愈加重要。《對話稻盛和夫:話說新哲學》貫穿了從國家、社會、企業以及個人的普遍適用的哲學觀。當下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與輝煌的經濟成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情形,與兩位哲人談到日本二戰后的情形極其相似。重建社會道德體系,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反思,“是不是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書對于當今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借鑒意義。
話說新哲學-對話稻盛和夫-四 目錄
前言
**章 哲學缺失是現代社會的悲哀
小泉“構造改革”的虛幻
我們必須直面“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
《稻盛和夫的哲學》是汲取了心學理念的實踐哲學
哲學能夠滲透到心靈的哪一個層面才是問題的關鍵
日本左翼人士沒有一人為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自殺殉道
被認為說謊成性的政界
政府委員會結論先行的欺騙行為
一個難以堅守自身哲學的社會
日本純文學缺少對人性“善”與“莊嚴”的描寫
對人鼓吹利他,自己卻不愿身體力行的日本經營者
只為“自私自利”所驅動的政治家們
領導者們公然向世人示范著錯誤的人生態度
精英階層失去自律才是導致牛肉產地作偽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
機要費丑聞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道德淪喪的日本領導者們
第二章 道德復興是當務之急
較之法律,道德更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知識
宗教缺失是道德淪喪的根源
《教育敕語》根本無法與宗教的道德觀相提并論
與其推動教育改革不如先制定道德教科書
孩子連做人的*基本準則都一無所知
重視《十七條憲法》精神
不傳授道德的教師,其自身也會喪失道德觀
樹立與日本憲法相匹配的道德觀的必要性
承認自身弱點,無礙光明磊落地宣揚道德
通過道德說教獲取信徒錢財的新興宗教組織問題多多
那些沒良心的政治家們
道德教育的根本就是無私的慈母之心
寬容一切的神靈無助于捍衛道德
戰前的《教育敕語》具有強制力的理由
“不善鉆營的人生態度”必定能夠贏得支持者
第三章 勞動的意義與“利他”精神
勞動的目的是磨礪心性、提升人格
棒球手鈴木一郎的“精進”與“禪定”
即使在出人頭地后也不能舍棄“精進”
日本天皇也曾親自躬身種稻和養蠶
“儒教是米店”、“法家是藥店”、“佛教是百貨店”
“利他行為”就是基督教所倡導的“愛”
“為了社會和他人”并非羞恥之事
“利他”就存在于勞動之中
讓我們祈愿從“自利”能不斷向“利他”延伸
讓“自利”與“利他”共存
第四章 重新審視宗教
稻盛先生在身為企業家的同時為何又要出家為僧
六歲時“隱蔽念佛”的體驗至今記憶猶新
給偷盜我家財物的小偷當擔保人的養父
孩童時期接觸“偉大存在”的重要性
二戰后衣食足卻不知榮辱的日本人
認為“來世皆無”、“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的現代人
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利利他”
我們周圍有許多仿佛來自于極樂凈土的人
靈魂能夠在此世與彼世之間無限往來
瀕死體驗也證明了靈魂的存在
篤信怨靈曾經是日本人高尚品德的支點
第五章 宗教與人類的未來
一神教的危險性在于人類中心主義
并非僅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沖突
現在的美國是一個沒有上帝的一神教國家
美國需要回歸宗教的原點
對立沖突的哲學只會進一步激化仇恨
以色列也需要“利他”和“忍耐”
人類*早創立的宗教就是“森林宗教”
創設一個以日本為核心的世界宗教會議
如果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對立之統合”
人類如果不能立刻警醒,地球將變成地獄
為淪為廢墟的世界創立思想
要在領導者喪失了領導資格的美國培養真正的領導者
贊成入侵阿富汗就意味著贊成屠殺
日本作為核武器受害國更擁有對美國的話語權
以釋迦牟尼的精神來斬斷仇恨的鎖鏈
全人類都應將恐怖襲擊事件當成反面教材進行反省
第六章 建立一個以哲學為基礎的社會
將本屬手工業的陶瓷融進現代工業中的創思出自何處
所謂發明就是抓住從“智慧寶藏”中泄漏出來的真理
真理就隱藏在我們身邊
一無所有才能夠觸及到真理
在找到靈感后仍需要為論證付出努力
現在的日本社會是一個壓制個人靈感的社會
把構想變成現實還需要勇氣
在未知領域里研發新產品的困難程度
熱衷察言觀色、立場飄忽不定的日本人
創建第二電電時體驗到政府官員的僵硬思維
被京都大學攆出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們
創業失敗者與成功者之間的區別
超級歌舞伎《日本武尊》大獲成功的理由
人類擁有“神力”后的正確態度
經營小公司容易讓人獲得自信
日本應成為一個“德治”和“法治”的國家
后記
話說新哲學-對話稻盛和夫-四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日本鹿兒島縣。1955年畢業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歷任總裁,董事長,1997年起任京瓷名譽會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2001年起就任最高顧問。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請,出任處于破產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會長。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此外,1985年,稻盛和夫在設立稻盛財團的同時,創設“京都獎”。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