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40033
- 條形碼:9787509740033 ; 978-7-5097-40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本書特色
杜倩萍編寫的這本《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從人類學、社會學等角度,采取文獻研究、實地調查、比較分析等方法,以理想及實際文化模式為主線,運用社會結構分層、公民社會、參與式發展等相關理論,結合國情實例,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對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之功能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力求有所突破和創新。 本書適讀于: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學者、研究人員,社會工作者,以及大專院校相關相關專業師生。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關于非政府組織和弱勢群體的問題,一直是相關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出版了不少論著,網絡上的點擊率也日益增長。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宏觀上的論述,真正深入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草根非政府組織及其公益服務對象內部進行參與式調查的實證性成果并不多。杜倩萍編寫的這本《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以北京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原瓷娃娃關懷協會)及成骨不全癥患者(瓷娃娃)為主要案例,從人類學、社會學等角度,采取文獻研究、實地調查、比較分析等方法,以理想及實際文化模式為主線,運用社會結構分層、公民社會、參與式發展等相關理論,結合國情實例,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對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之功能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力求有所突破和創新。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將草根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放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社會分層加劇、弱勢群體大量存在、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非政府組織不斷涌現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 從而論述了目前中國的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更多草根非政府組織,以激發集體智慧及社會力量扶助弱勢群體,避免群體性過激行動的發生,以保證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從歷史學角度,追溯了我國古代民間社團產生和發展的思想、組織淵源,以及近代化社會轉型時期對明、清社會組織形態的影響;論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歷程、特點及相關理論。 第三,《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以北京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原瓷娃娃關懷協會)、壹基金等濟困救助型非政府組織實施的扶助弱勢群體之各項目為例,深入探討了自下而上或草根非政府組織在扶助弱勢群體中的功能、優勢和不足之處。 第四,《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針對草根非政府組織發揮功能時面臨的外部制度困境和自身制約因素,提出對策性建議:從政府層面上創造促進草根非政府組織良性發展的社會環境,其中包括完善管理體制,從控制型管理轉向培育服務型管理;健全政策法規,進一步改善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資源引導,建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平等合作關系;與美國稅收政策作比較,論證了提升稅收優惠政策,對慈善事業的重要性。對非政府組織而言,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其中包括拓寬獲取資金渠道,力保可持續發展,提倡參與式發展,建立與政府、企業、扶助對象、志愿者的互動合作模式;提升專業化能力,廣泛吸納人才;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建立多元立體監管體系;構建志愿服務新機制,發揮公益活動生力軍作用。*后,本書以英國《框架協議》及“時間銀行”等為例,提出要重視從小培養志愿風尚,強化鼓勵褒獎制度,使公益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在結語中,本書還運用文化模式的整合理念,勾勒了政府、非政府組織、社區、企業等共同整合各方資源,扶助弱勢群體的框架圖,以期更好地發揮草根非政府組織的功能,使社會公益事業能夠更健康、迅速地發展。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國草根非政府組織的屬性、類型、功能各異,組織結構形式千差萬別。如果詳細分類論述和總結,恐怕是洋洋灑灑數十萬字的專著也難以說清楚。筆者在書中,主要探究的是社會認同度較高,以服務弱勢群體及人文關懷為己任的醫療救助型草根非政府組織。與其他專注于政治、經濟、宗教、環保等問題的非政府組織相比,這類組織有其自己的特性功能和社會定位,即助殘扶貧,鼓勵參與式發展,呼吁社會愛心及政府重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平等、尊重的社會環境,以提高罕見病群體學習、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權益和生活質量。書名以草根非政府組織統稱之,并非有意以偏概全,只是為簡單明了而已。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目錄
緒 論
一 選題緣由、意義及研究方法
二 相關理論綜述
三 文獻回顧
四 核心概念界定
五 本書架構及創新之處
**章 理想與現實: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下的弱勢群體
**節 中外關于社會結構分層的主要理論
第二節 中國社會結構的不合理將導致的客觀后果
第三節 弱勢群體的界定及特征
第四節 弱勢群體的分類及社會定位
第五節 弱勢群體的話語權
第二章 脆弱及堅強:成骨不全癥患者——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
**節 人類學視野下的成骨不全癥患者群體
第二節 罕見病及慢性病對人生進程的破壞和緩解因素
第三節 政府在對弱勢群體救助中的作用
第三章 傳承與發展: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的發展及相關基本理論
**節 我國歷史上民間社團之淵源及發展
第二節 新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
第三節 非政府組織興起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 非政府組織一般特性及基本分類
第四章 參與及互動:草根非政府組織社會功能——以瓷娃娃關懷協會為例
**節 非政府組織的一般功能
第二節 瓷娃娃關懷協會的組織結構及開展之項目
第三節 從瓷娃娃關懷協會看草根非政府組織在扶助弱勢群體中的特點
第五章 反思與整合:草根非政府組織面臨的困境及解決思路
**節 非政府組織面臨的外部制度困境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發展中的自身制約因素
第三節 從政府層面上創造促進草根非政府組織良性發展的社會環境
第四節 加強非政府組織自身建設,完善內部運行機制
第五節 構建志愿服務新機制,充分發揮公益活動生力軍作用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草根非政府組織扶助弱勢群體功能探究 作者簡介
杜倩萍,中央民族大學法學碩士、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社會文化人類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