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01500
- 條形碼:9787567101500 ; 978-7-5671-01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 本書特色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轉型期中國上海文化生態研究叢書》編著者呂建昌。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轉型期中國上海文化生態研究叢書》內容提要:首先從總結以往世博會后續利用的歷史經驗著手,考察各個歷史時期世博會的選址、運作以及世博會后利用場館的不同情況對世博會舉辦國及舉辦城市經濟文化持續發展的不同影響,結合上海世博會的選址與世博會后續效應關系的分析,論證上海世博會選址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學性。上海世博會選址在南浦大橋到盧浦大橋之間的浦江兩岸,這是一項很有遠見的英明決策,既符合上海城市的整體發展要求,又可帶動該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開發,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使之成為上海新的城市開放空間,平衡整個城市發展的布局。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 內容簡介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轉型期中國上海文化生態研究叢書》編著者呂建昌。 這套“轉型期中國(上海)文化生態研究叢書”是上海大學“2ll工程”第三期項目“轉型期中國民間的文化生態”課題的部分成果。 中國轉型時期的文化生態是當前國內學術界及海外中國研究專家共同關心的領域,它吸引了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多學科領域學者的廣泛參與。研究多集中在精英文化與官方文化的討論上,近年來對民間文化生態研究也已開始多起來。隨著社會轉型加劇及全球化的深入,民間社會的文化生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傳統/現代、中國/西方、國豸己/社會、主流/邊緣等多種文化資源與價值取向交融競爭,使民間文化生態更趨復雜,也引發以“信仰/價值的缺失與重構”為核心的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要求研究視野更多地從上層轉向下層,從官方轉向民間。這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變化趨勢之一。民間社會的文化資源需要重新整理與總結,其在社會轉型中引發出的問題,也必須在充分研究的前提下謀求解決之道。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 目錄
前言 緒論 **章 世博會后續效應的歷史經驗 **節 世博會前的縝密規劃 第二節 世博會后園區的功能轉換及開發再利用 第二章 上海世博會后續利用規劃與工業遺產保護 **節 上海世博會后續發展規劃解讀 第二節 工業建筑遺產與上海城市發展第三節 發達國家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的經驗 第三章 世博會對博物館發展的推動**節 博物館與世博會的內在關系 第二節 世博會對博物館發展的推動 第三節 博物館與世博會的互動第四章 博物館在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發展中的作用 **節 博物館對國際大都市發展的意義 第二節 博物館與城市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博物館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第四節 博物館在上海世博會中的作用 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的后續文化效應**節 文化效應的內涵 第二節 上海城市的特種地標 第三節 上海世博會的后續文化效應第四節 關于上海世博會后續效應的政策建議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錄 后記
上海世博會與未來上海發展 作者簡介
呂建昌,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文博系兼職教授,上海文博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文物與博物館學、文化遺產保護。已出版專著《博物館與當代社會》(2006)、《初識古玩》(2001)、《竹木雕》(2004)、《象牙犀角》(2()04),主編珍藏賞玩叢書《金銀器》、《古鏡》、《銀錠》、《紙幣》、《古家具》、“版畫》、《瓷器》、《名筆》等10種(2003—2004),參編著作《中華文化讀本))(2004)、《考古發現與華夏文明》(2009),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