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業化中工匠技術轉型與角色轉換為中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800623
- 條形碼:9787552800623 ; 978-7-5528-006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業化中工匠技術轉型與角色轉換為中心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研究對象、宗旨、方法及資料、中國傳統工匠的概念及其制度沿革、傳統工匠現代轉型及其歷史意義等。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業化中工匠技術轉型與角色轉換為中心 目錄
**章 研究對象、宗旨、方法及資料
**節 選題依據與研究宗旨
第二節 研究范圍與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第二章 中國傳統工匠的概念及其制度沿革
**節 “工匠”與“傳統工匠”的內涵要素
第二節 “工匠”與“傳統工匠”的特征
第三節 中國傳統工匠制度沿革
第三章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及其歷史意義
**節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之含義
第二節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與近代科學革命
第三節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與區域早期工業化
第四章 學術史回顧
**節 國內相關綜合研究
第二節 國內主要產業技術理論化相關研究
第三節 國外有關江南傳統工業與工匠研究
上編 江南傳統工匠技術轉型
第五章 技術理論化是傳統工匠技術轉型的標志
**節 技術理論化與傳統工匠技術轉型之關系
第二節 傳統工業技術理論化的邏輯起點
第三節 傳統工業技術理論化要素及過程
第四節 明清江南工業技術理論化途徑
第六章 明清江南工業技術的文本化
**節 20世紀20年代前中國傳統工業文獻的初步統計
第二節 建筑營造業及水利工程技術文本化
第三節 礦冶、車船及軍器業技術文本化
第四節 紡織、陶瓷及食品加工業技術文本化
第五節 文化用品及綜合雜業技術文本化
第七章 江南傳統工業技術的數學化與標準化
**節 數學的科學特征及其產業科技功能
第二節 傳統工業技術的數量化
第三節 傳統工業技術的數理化
第四節 傳統工業技術的標準化
第八章 明清江南工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節 建筑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二節 水利工程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三節 紡織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四節 食品工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五節 機械制造與冶鑄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六節 傳統化學工業技術理論的學科化
第九章 明清江南工匠著作數量增加與質量提高
**節 明清江南工匠著作的數量增加
第二節 明清江南工匠著作理論水平的提高
第三節 明清江南建筑工匠著作中的科技成就
……
中編 江南傳統工匠角色轉換
下編 江南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的背景與特征
附錄
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業化中工匠技術轉型與角色轉換為中心 節選
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史研究班為中心,開展了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專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僅研究所所長藪內清教授本人就出版了《中國古代の科學》(角川書店,1964年)、《中國の科學文明》(巖波書店,1970年)、《中國文明の形成》(巖波書店,1974年)等專著。與此同時,他還先后花費了20年時間,主持研究所科學史班集體研讀《天工開物》、《齊民要術》、《夢溪筆談》、《物理小識》等中國傳統科技文獻書籍,并在此基礎上主編出版了《天工開物の研究》(恒星社,1953年)、《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59年),《中國中世科學技術史の研究》(角川害店,1963年)、《宋元時代の科學技術史》(京大人文研,1967年)、《明清時代の科學技術史》(京大人文研,1970年)等。同所的吉田在中國科學技術史方面的主要成果有《煉金術-仙術と科學の間》(中心公論社,1963年)、《中國科學技術史論集》(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72年)、《中國の構因一現代匕雁史》(駸駸堂,1980年)、《日本と中國——技術と近代化》(三省堂,1989年)等。 中國商務印書館1959年出版了藪內清等著,章熊、吳杰漢譯的《天工開物研究論文集》,輯錄有關的專題研究論文11篇,并附《天工開物》文本的日譯和原文,匯為《天工開物的研究》一書,于1953年出版。藪內清的《關于》一文,論說《天工開物》的重要性及其對日本產業技術所起的作用,分析了該書的內容,并指出其優劣點。大島利一的《的時代》對此有所解釋,認為明末社會經濟有了新的變化,且江南地區財富相當集中,在封建經濟的解體過程中,都使宋應星在思想上具有一種感性認識,覺得當時所處的社會是“極盛之世”。天野元之助的《(天工開物)和明代的農業》特別說明《天工開物》記述的大量事物和生產技術,從古到今還存在或還在繼續使用。筱田統的《明代的飲食生》簡略介紹了當時的主食和副食,然后就《天工開物》原文中有關食鹽、砂糖及其他調味品等部分加以注釋。太田英藏的《中的機織技術》論述了養蠶、機織和各種織物技術等等。木村康一的《中國的制陶技術》闡釋制陶技術的變遷,指出《天工開物》關于這方面的記載是很貴重的。吉田光邦的《的冶煉、鑄造技術》論述銀、銅、鐵的冶煉,并與日本的情形作一比較,同時亦涉及鑄造技術的問題。木村康一的《紙和墨》分析制紙和制墨的原料及技術。藪內清的《關于糧船》敘述明代遭運與糧船的構造。吉田光邦的《明代的兵器》就《天工開物》中記述的兵器如弓箭、弩(機械地發射箭的弓)和各種火器加以考察。藪內清的《珠玉考》把有關珍珠、寶石、玉的一些問題提出來研究。凡原文引書未注明出處的,譯者都參考有關材料,作成譯注加以補充。總括來說,本論文集的內容著重于下列幾個方面:**,對《天工開物》做出了整體的評價,說明其時代背景,亦就明末政治和經濟的情況加以分析。第二,結合著近代中國農業、工業的實際情況做出說明和補充,指出《天工開物》的現實性。第三,結合著現代科學的分析,說明宋應星特別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用觀察試驗的方法從事實踐,一反明代學術崇尚空談的態度。 ……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