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不死的光芒 版權信息
- ISBN:7500832133
- 條形碼:9787500832133 ; 978-7-5008-321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300
- 所屬分類:>
不死的光芒 本書特色
在一個以消費為表征的時代,在一個意義世界逐漸隱去,追問的興趣逐漸喪失、在消費中即可獲得滿足的時代,對于批判的堅持是否還有可能,或者說批判是否還有意義,許多人對此憂心忡忡、心懷疑慮。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中國文學、特別是文學批評的議論,也大多在是否還值得信賴的層面上展開。這一懷疑當然主要源于文學批判精神的喪失和白領趣味、“小資”趣味、乃至中產趣味的肆意流行。 但是,這一大致描述并不是文學或文學批評的全部,事實上,對于真正的思想者來說,他們的思想或批判不會因時尚的變化而改變。現在我要談論的蔣泥的作品,就屬于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具有批判力量的作品。 在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大肆流行的今天,蔣泥以他“違時”的冷峻和犀利,以他敏銳的感覺和認知,揮起了他的批判之劍,在時尚之外,刮起了值得關注的批評的風暴。
不死的光芒 內容簡介
在這本文集里,對歷史的回望與凝視占有很大的篇幅。在許多年輕人看來,過去的歷史已經死亡,他們對歷史不再屑于談論。蔣泥的教育背景使他獲得了對歷史知識的應有尊敬或畏懼。他的談論方式并不是經院式的掉書袋,而是密切聯結著當下的文化生活內容。這樣,蔣泥就從歷史那里獲得了深厚的思想文化資源。這一點,對一個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作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對流行文化的特征、生產機制的辨析,也是當下文化論爭的熱點之一。可貴的是,蔣泥敢于針對具體的對象闡發他的看法。他對賈平凹、莫言、王朔的分析或批評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看法,但他把他們作為當下流行文化的一個“個案”做具體的處理,顯示了他獨特的批評眼光和明快的辯論方式。 本書是蔣泥的第四本思想、文化隨筆集,他的類似的文集曾一版再版,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好評。這是一部談文學、談讀書而又生發開去的好書,涉及甚廣,縱議橫論,雖言辭溫和乃至溫婉,然而追問的努力與懷疑的精神是執著的,不懈的,充滿愛心與激情。從作者的全部文字看,應該說,在20世紀70年代的作者中,蔣泥是*具才情與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全書長短、深淺、沉輕、遠近之形之神,是相偕的,故讀來親切而又有深讀下去的魅力。本書定會引起讀者的深度關注。
不死的光芒 目錄
野生的“泥”(序二)
**輯 我是“壞蛋”
徘徊在誤區邊界
——歷史、文化隨筆35章
“后后……”現代的“新新……”人類
我的“獲獎”生涯
靈界絕響
我是“壞蛋”
可以投機才有人投機
野心與換負之間
繞不過的大山
生命中不死的光芒
第二輯 功夫在詩外
情商新神話
考試
神游哈佛
落淚是“金”嗎?
金穆與私學
考研記“弊”
功夫在“詩”外
——就教育與創作問題答《文藝爭鳴》編審朱竟女士
第三輯 自由的絕唱
先知的羅索
人何以“立”
自信似云舒卷,心高與月徘徊
人類為什么叫“悲慘世界”
永不滿足的思索
“自由”的絕唱
第四輯 走出圈套
文明的疾侯
——讀《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前輩”俄羅斯
——讀《問題與主義》
立憲的藝術
——讀《美國式民主》
歪眼讀《圣經》
游民與游民文化
走出“圈套”
——戰爭的歷史與文化
后記
不死的光芒 作者簡介
蔣泥,原名蔣愛民,1971年生于江蘇秦興市,青年作家。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文學碩士。曾獲老舍散文獎、文藝爭鳴獎等。在《北京文學》、《書屋》、《文藝爭鳴》、《中華讀書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兩百多余萬字。主要著作有《另類童話》、《“瘋話”雪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