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義-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彩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610837
- 條形碼:9787510610837 ; 978-7-5106-108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義-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彩版 本書特色
《國學百家講壇》叢書系統地把握國學文化的根與脈,以國學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為宗旨,尤其重視國學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尤其重視面向青少年讀者的國學養成教育。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儒學是國學中的精華之一,不論是從它的歷史價值、現實價值,還是從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發展價值來講,儒學文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現代教育出版社特邀國內相關領域精尖學者打造《國學百家講壇》,率先推出《儒學》分卷十二冊。《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對中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的閱讀形式,便于廣大讀者閱讀,也為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儒學打開一扇窗口。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義-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彩版 內容簡介
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本冊的核心命題是義,義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命題之一。《說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義,本義是儀表,是人的外在形式。《詩經》說:“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大概從這開始,人們逐漸把外在容貌行止的“儀”,演變成人的內在的行為原則和道德規范的義。義學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與演變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人們都把義理解為相互忠誠、相互幫助、扶危濟困、除暴安良的美德。其中: 言論解析:選錄儒學創立者孔子、孟子、荀子、陸賈、賈誼、劉向、王通、董仲舒、柳宗元、周敦頤、王安石、二程、朱熹、王守仁、王夫之、陳確、黃宗羲等文化先賢和歷代思想大家對儒學核心命題的精要闡述。其中今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現代漢語的闡釋,古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精粹輯錄,輔以難解字詞的釋義。 歷史事例: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典籍中精選真實歷史人物傳記或事跡,均出自國學典籍的經史子集,涉及《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等,每個歷史事例包含了諸多內容元素,如史學元素(歷史時代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學元素(敘事、對話、議論、例證、詩詞、成語典故等)、哲學元素(命題概念、分析邏輯、歸納邏輯等),這些元素都融會于歷史事例中,輔助讀者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關的國學文化思想。 國學百科:通過歷史鉤沉、歷史人物、歷史詞條、歷史典籍、歷史典故、歷史補遺、歷史文物等諸多元素,深化國學百家講壇的知識厚度和廣度,力求讓廣大讀者對中國國學文化的基礎知識有進一步熟悉與認識。
義-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彩版 目錄
義
國學漫談
孔子·說義
弦高舍財退秦師
孟母教子三遷居
孟子·說義
聶政舍身謝知己
齊繼母忍痛割愛
荀子·說義
豫讓自殘刺趙襄
魏奶娘舍身護主
《禮記》·說義
荊軻秉義刺秦王
楚霸王死為鬼雄
陸賈·說義
蘇武持節守大義
卜式獻財不為官
董仲舒·說義
張騫遭困心向國
寇恂為國宴賈復
揚雄·說義
李膺慷慨勇赴死
王忳行義不為利
韓愈·說義
黃浮大義斬徐宣
關云長義釋曹操
周敦頤·說義
華歆救人救到底
顏杲卿誓死不降
張載·說義
陳東為諫不畏死
洪皓守節不降金
二程·說義
魏勝抗金挽國難
李誠之舍生抗金
朱熹·說義
胡長孺懲貪救災
黃釧抗倭死不屈
陸九淵·說義
官祿有價義無價
夏完淳嚴詞斥叛
葉適·說義
武訓行乞辦義學
楊儒大義為國全
顏元·說義
陳化成血染吳淞
鄧世昌攜犬蹈海
義-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彩版 作者簡介
張傳璽(1927—):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師從翦伯贊攻讀副博士學位,研究秦漢史。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北京史研究會顧問,教育部中學歷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學科命題委員會委員,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大綱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歷史學科組組長。主要著作有《秦漢問題研究》、《中國古代史綱》、《簡明中國古代史》、《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翦伯贊傳》等。發表史學論文100余篇。1986年和1999年連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優秀主講教師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施德福(1930—):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已出版的主要成果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稿》(參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中、下冊,任主編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8卷本,任全書編委和第一卷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參編)。 宋一夫(1955—):哲學博士,編審。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現代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等學術著作二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