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百年風雨話滄桑-兼述我的臺灣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523982
- 條形碼:9787802523982 ; 978-7-80252-39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風雨話滄桑-兼述我的臺灣緣 內(nèi)容簡介
經(jīng)過近兩年時間的努力,我這本約22萬字的書稿終于全部脫稿了。《百年風雨話滄桑:兼述我的“臺灣緣”》是一本以事實為基礎的帶自傳性的回憶錄,涉及面較寬,它是以我為主,涵蓋祖父父親至我三代的家庭小史。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舊中國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前一段共約百年風雨的一個小小縮影。
百年風雨話滄桑-兼述我的臺灣緣 目錄
自序/001 補序(三弟李家鵬)/001 **篇動蕩年代中成長 001 一、故鄉(xiāng)行/002 二、青少年時代/010 三、21個晝夜/017 四、動蕩的年代/023 五、中學生活六年/028 六、“畢業(yè)”即“失業(yè)”/036 第二篇非常歲月中磨煉——041 一、投奔解放區(qū)/042 二、戰(zhàn)斗的一百天/045 三、在糧食戰(zhàn)線上/049 四、當了四個月的“假老虎”/054 五、難得的讀書機會/066 六、參加社教運動的一年/070 第三篇我與臺灣的“不解緣”——079 一、研究臺灣前的“空窗期”/080 二、走上了研究臺灣的不歸路/084 三、為什么從研究臺灣經(jīng)濟開始/087 四、兩岸**次學術交流會回顧/093 五、研究重點從經(jīng)濟轉向兩岸關系/099 六、周任與魏大業(yè)其人/101 第四篇發(fā)揮“余熱”的日子——105 一、離退后對臺研究整體情況概述/107 二、批“臺獨”的四個“**槍”/111 三、民辦“北京臺灣經(jīng)濟研究中心”簡記/129 四、我的兩次“臺灣行”/132 五、個人重點研究課題舉例/145 六、拾遺、花絮、軼聞/157 第五篇應聘香港中評網(wǎng)評論員以來——175 一、關于兩岸關系的評議/176 ——五年來為香港《中評網(wǎng)》撰稿小結之一 二、關于民進黨的評議/183 ——五年來為香港《中評網(wǎng)》撰稿小結之二 三、關于國民黨的評議/188 ——五年來為香港《中評網(wǎng)》撰稿小結之三 四、關于美國兩岸政策的評議/194 ——五年來為香港《中評網(wǎng)》撰稿小結之四 五、評論稿的多樣性和主要特點/199 ——五年來為《中評網(wǎng)》撰稿小結之五 六、新華社記者就為中評網(wǎng)撰稿向作者采訪/202 第六篇婚姻、家庭及其他——207 一、與結發(fā)妻婚姻的曲折/208 二、值得懷念的日子/213 三、婚姻風波的平息/217 四、新的富有傳奇式的老年婚姻/223 五、學詩、吟詩、寫詩/233 第七篇全書補遺——*新幾篇評論文章 251 一、辛亥百年與國共關系/252 二、國民黨當局不可迷失兩岸關系大方向/262 三、蔡英文“十年政綱”面臨六大難題/269 四、蔡英文的悲哀在哪里?/273 五、臺灣的“民調(diào)”與“民意”/276 六、兩岸正架設另一座新橋——“文化橋”/280 七、臺灣島內(nèi)分離意識產(chǎn)生的文化歷史根源/283 八、美臺在軍售問題上都應有新思維/287 九、美國本土為何是“臺獨”的“大后方”/290 十、關于“一國兩稱號”的整合問題/293 十一、馬英九莫忘兩位老人晚年留下的“遺憾”/296 十二、臺灣大選(2012)態(tài)勢和發(fā)展趨向的初估/299 十三、臺灣大選(2012)的*新特點及兩岸關系展望/306 十四、民進黨應從幻想中走出來/311 本書的結束語——317
展開全部
百年風雨話滄桑-兼述我的臺灣緣 作者簡介
李家泉,安徽省廬江縣人,長期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國大陸著名臺灣問題學者專家,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大陸著名臺灣問題學者專家。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