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李嵐清教育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7107171364
- 條形碼:9787107171369 ; 978-7-107-1713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嵐清教育訪談錄 本書特色
在國務院工作的十年,我分管過外經外貿、商業流通、海關工商、機械輕紡、財政稅務、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新聞出版、體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教育事業關乎國家民族的根本,地位之重,戰線之長,困難之大,尤為甚也。而教育工作對我來說,原來是*為陌生,邊學邊干,所耗精力亦屬*多,其中酸甜苦辣體會*深。我從心系教育到情系教育,感受頗多,感情彌深。要寫,還是教育為先,并可借此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關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同志們謹表敬謝之意。
李嵐清教育訪談錄 內容簡介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教育事業發生巨大變革和取得空前發展的十年。這十年,中國教育究竟發生了哪些變革?中國教育究竟取得了哪些發展?促使這些變革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又是怎樣作出的?一系列措施又是如何實施的?這些不僅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關心,也為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 近日由我社出版的《李嵐清教育訪談錄》對此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 作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員的李嵐清同志,于1993年至2003年擔任國務院兩屆副總理,分管全國的教育工作達十年之久,是中國教育的決策者之一,領導和推動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進程。在李嵐清同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后,他接受新聞工作者的采訪,暢談這十年間中國教育重大決策的制定過程,講述他分管教育工作十年的親身經歷與感受,發表對中國教育問題的精辟見解,展望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前景與趨勢。人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他對中國教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國家公共政策和社會管理等問題的深刻思考,也可以探究他的工作思路、工作風格與處事智慧。 本書內容豐富,共分為九個部分:我愿意當好全國教育工作的“后勤處長”;使教師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落實政府責任,加大教育投入;把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帶入21 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開創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局面;訪談散記;十年教育大事記。其中,“訪談散記”生動地記錄了李嵐清同志的成長經歷、興趣愛好、業余生活以及個性、人生感言等。本書以訪談的形式、口語化的風格,使這部《訪談錄》別具特色,讀來頗感生動活潑,饒有興味。李嵐清同志在書中回答了記者的150多個提問,除了重點談教育問題外,還涉及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醫藥衛生等諸多領域,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他或敘情況,或講道理,或釋疑難,或抒感受,史論結合,情理交融,透徹明晰。 李嵐清同志在扉頁上深情地寫道:“謹以此書獻給全國教育工作者。”本書不僅對廣大領導干部特別是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適合教育科研人員、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和教師、師范院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關心教育的人員閱讀。 本書采編小組成員:原教育部部長助理、基礎教育司司長李連寧,《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國家督學畢全忠,新華社主任記者尹鴻祝,《中國教育報》副總編輯、編審翟博等。 本書約40萬字,附有近50幅插頁圖片,并配有照片、李嵐清手跡和篆刻等,有的是首次公開發表。
李嵐清教育訪談錄 目錄
**部分 我愿意當好全國教育工作的“后勤處長”
題記
1.1 分管全國教育工作
1.2 當“后勤處長”就是要辦實事
1.3 迫切需要解決三大問題:教師工資、教師信房、教育投入
1.4 對上層多講增加投入,對基層多講改革
1.5 改革在我的腦海里已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6 科教興國,一字千金
1.7 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教進程
1.8 繼承發展,與時俱進
1.9 從心系教育到情系教育
第二部分 使教師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題記
2.1 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希望所在
2.2 解決不了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教師隊伍就穩定不了
2.3 《教師法》為解決教師的待遇問題奠定了法律基礎
2.4 民辦教師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2.5 少建一些樓堂館所,多建一些教師信房
2.6 決不把“筒子樓”進入21世紀
2.7 不管多大的官,對老師都應當心懷敬意
第三部分 落實政府責任 加大培育投入
題記
3.1 提高辦學效益,辦好世界*大規模的教育
3.2 努力做到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3.3 發展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責任
3.4 建立公共財政體制,保證教育投入
3.5 政府不能以“教育產業化”思想來指導教育發展
3.6 各級政府要建立教育經費的保障和監督機制
3.7 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
3.8 積極鼓勵社會和個人捐資助學
3.9 港澳臺同胞、華僑華人愛國重教的義舉令人敬佩
第四部分 把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帶入21世紀
題記
(一)改革管理體制,調整宏觀結構
4.1 又一次高校院系大調整
4.2 高等教育體制和結構存在的問題
4.3 “共建、調整、合作、合并”
4.4 萬事開頭難
4.5 拆除森嚴的壁壘
4.6 “尚方寶劍”和“借東風”
4.7 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4.8 高等學校不能千校一面
4.9 師范院校的“帽子”不能隨便摘
4.10 農林院校都要“農轉非”不足取
4.11 促進多學科融合,提高我國醫學教育水平
(二)高校招生、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高校擴招
(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
(四)高校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
(五)高校科技工作與產學科研結合
(六)回顧與展望
第五部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
第六部分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七部分 開創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局面
訪談散記
十年教育大事記(1993年1月至2003年3月)
后記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