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55893
- 條形碼:9787807655893 ; 978-7-80765-58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本書特色
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獵經過,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斗智斗勇的驚險場面,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捻叫;同時,海明威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坦誠。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內容簡介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攜第二任妻子保琳·菲佛和好友卡爾等一同前往東非的肯尼亞去打獵。回來以后,他根據親身經歷寫了一部回憶錄——《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獵經過,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斗智斗勇的驚險場景,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捻叫;同時,作者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過程中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坦誠。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所著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絕對真實的書”,可以與“虛構的作品”相媲美。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目錄
**章
第二章
第二部 記憶中的追獵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三部 追獵與失敗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以追獵為幸福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節選
當聽到卡車開來的聲音時,我們正坐在萬德羅博的獵人們在鹽堿地邊用各種小樹枝、小樹干等做成的埋伏點里。起初,車離我們很遠,誰也說不清那是什么聲音。不久后,它就停了下來,我們真希望根本沒有什么聲音,或者那只是風聲罷了。可是聲音又慢慢靠近了,現在錯不了了,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近,還夾雜著一連串煩人的、不規律的爆響聲,徑直向我們身后緊挨著的馬路開了過去。 “壞了!”那個愛表演的追獵手站起來說。 我立刻把手放在嘴邊并示意他趕緊坐下來。 “真完了啊!”他又這樣說,還把雙臂大大地攤開。我從來就不喜歡他,此時,我就更不喜歡了。 “等等再說。”我輕聲說道。姆科拉不住地搖頭。看到我盯著他烏黑的禿腦袋,他側過臉去,我又看到了他嘴角處稀疏的中國式胡須。 “沒用啊。”他又用斯瓦希里語說。 “再等等。”我跟他說。于是他為了不暴露在枯樹枝外,又低下頭來。我們在這隱蔽的土地上一直坐到天黑,深夜讓我都看不清來福槍的準星了;可是再也沒有等到什么動物出現。充滿表演欲的追獵手開始失去耐心,坐立不安起來。 直到*后一縷陽光消失前,他悄聲對姆科拉說道,現在天太黑了,根本無法瞄準開槍。 “你閉嘴,”姆科拉對他說,“即使你看不到東西,老板也能夠開槍射擊。” 另一個受過教育的追獵手,為了再次證明他是受過教育的,用一小根尖樹枝在黝黑的腿上劃出他自己的名字阿布杜拉。我用并不贊同的眼光看著他,而姆科拉看著這幾個字,臉上則沒有任何表情。過了沒多久,那個追獵手就把名字劃掉了。 *終,我在*后一絲余暉中試圖瞄準,可我發現盡管已經把瞄準器的孔徑調得很大,還是無濟于事。 姆科拉在一旁看著我。 “沒用啊。”我說。 “是啊。”他用斯瓦西里語附和,“我們回營地吧?” “好吧。” 我們站起來走出埋伏點,踩著沙土,在樹叢和樹枝中摸索著往外面走回到了大路上。車就停在大路前約一英里,司機卡馬烏看到我們走過來就打開了車燈。 都是那輛卡車壞的事兒。那天下午,我們把車停在路上,非常小心地步行接近鹽堿地。這塊鹽堿地就是林中的一塊空地,因為有動物常來舔鹽,舔掉了泥土,就把四周添出了一個個的坑,進而形成了一個個深泥塘。雖然前一天下過雨,但并沒有淹沒這片鹽堿地,我們不僅能看到許多小捻①剛剛踩過的腳印,還能看到前天晚上到過這里的四只大捻巨大的心形的新鮮腳印。從腳印形狀和被踢成堆的含稻草的糞便來看,這里每晚還有一只犀牛來。離鹽堿地一箭之遠處就是我們搭建的埋伏點。我們藏在這一半都是用灰燼和塵土搭造的坑里,身體后仰,雙膝抬高,頭低垂,只能透過枯葉和細枝觀察外面的情況。我有一次看到灌木叢中走出一只小公捻。它一身灰色,有一個粗壯的脖子,十分俊美,走到了與鹽堿地交界的林中空地上,就站在那里,讓陽光灑在它螺旋形的雙角上。我雖然瞄準了它的胸脯,但沒有開槍,因為我不想驚動黃昏時肯定會出現的大公捻。可是它已經比我們更靈敏地聽到了卡車的聲音,逃進了樹林;其他所有的動物,不管是在空地上的、灌木叢中的,還是從小山上下來穿過樹叢朝鹽堿地走過來的,都在聽到那爆炸似的當啷咚隆聲后,停下了腳步。在夜晚時。它們一定會過來,但那時就太晚了。 ……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說家。 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作為“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其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成功塑造了美國“迷惘的一代”。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戲劇文學《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20世紀50年代,《老人與海》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倒”的“硬漢形象”,并由此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崇尚簡潔的寫作風格。對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