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88299
- 條形碼:9787100088299 ; 978-7-100-0882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寫于二十幾歲時的一篇紀念作品,為的紀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馬克河上的兩周游。后來哥哥去世,他寫下這部作品作為紀念。但是,全書縮寫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從旅游說開去,文字涉及的是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的靈魂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得以凈化。這本書是《瓦爾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現在自然界的游歷中、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思考和明辨。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寫于二十幾歲時的一篇紀念作品,為的紀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馬克河上的兩周游。后來哥哥去世,他寫下這部作品作為紀念。但是,全書縮寫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從旅游說開去,文字涉及的是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的靈魂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得以凈化。這本書是《瓦爾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現在自然界的游歷中、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思考和明辨。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著有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等作品。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目錄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節選
我仍記得一位穿棕色大衣的老人,這條河上的沃爾頓。他同兒子——一個矮胖而精力旺盛的人,年輕時曾駕船航行——從英格蘭的紐卡斯爾遠道來此。這位正直的老者總是沉默寡言地走過草地,因為他已過了與伙伴們交往的年齡。他那久經風雨的棕色大衣如黃松樹皮一般又長又直地垂下。倘若你站得離他很近,可見那大衣閃耀著若暗若明的陽光。它不是件藝術品,而是*后被自然同化了。我常意外地發現他在水生植物浮葉和灰柳之中移動身軀,用某種農村老式方法捕魚(因為青春和老年一同捕魚),腦海里充滿難以用言語表述的思想,或許懷念著他的泰恩河和諾森伯蘭。他總是在晴朗的下午來到河邊,在蓑衣草中磨磨蹭蹭;在一個老人的生活中有多少鐘點花在誘捕魚類上啊,他幾乎成為太陽的熟友了。已經進入暮年,看破衣帽這類單薄的偽裝,他還有什么必要穿戴?我見過他同年代的命運之神如何用黃鱸魚獎賞他,但我認為他的運氣與年齡不相稱。我還見到過他步履緩慢,懷著老年人的沉重心情提著魚消失在村子邊緣他那低矮的房子里。我想沒有任何別人見到他;沒有任何別人現今仍記得他,因為他不久便去世,遷移到新的泰恩河上。他捕魚不是為了消遣,也不單為維持生計,而是一種莊嚴的圣事以及從塵世的退隱,恰如老人們閱讀《圣經》。
不論我們住在海邊、湖邊、河邊,或是住在大草原,我們都關注魚類的本性,因為它們并非局限于某些地方的現象,而是遍布全球的大自然中的生物形式與狀態。比起每年沿歐洲和美洲海岸游弋的無數魚群,那使它們竟能把魚卵存貯于山頂和內陸平原上,這條魚類多產的法則本身,才是更令自然界的研究者感興趣的。該法則使得數量或多或少的魚類存在于這么多地方的水中。自然歷史學家不是個只知祈求陰天和好運的漁翁,但既然釣魚被稱為“一個沉思默想者的娛樂”,他頗有收益地把自己引入森林和流水,那么這位博物學家的觀察結果便不是體現在新的類別或物種,而是體現在新的思想中,而且科學只是一個更加沉思默想的人的娛樂而已。魚類生命的種子到處傳播,不論風吹送它們,水漂動它們或是深深的土層托住了它們;只要哪里掘了一口池塘,塘里馬上便有了這種活潑的生物。它們擁有自然租借權,且至今尚未過期。中國人收受賄賂用罐子或中空的蘆桿把魚卵從一個省帶到另一個省,或是用水禽將魚卵運到山間小湖和內地湖泊里。凡是有液體媒質的地方都有魚類,甚至在云霧和熔化的金屬中,我們亦能發現與它們相似的東西。試想在冬天你可以將一根釣線垂直穿過牧場上覆蓋的雪,再穿過冰層,便能拽起一條藏匿在地下的閃閃亮、滑溜溜、木呆呆的銀色或金色的魚!魚類從體積*大到*小,林林總總竟組成一個家族,這一點也匪夷所思。用來做狗魚誘餌、躺在冰上的*小的米諾魚,看上去就像漂到海岸上的大海魚。在康科德鎮的河流湖泊里有著大約十二種不同的魚類,可是缺乏經驗的人則以為會找到更多種類。
觀察一番本世紀未受干擾的魚類——它們的歡欣是夏季慣常的產物——的系統和組成,可提高我們對自然界了不起的安全與寧靜的認識。淡水太陽魚或梅花鱸(Pomotis vulgaris)既無祖先亦無后代,仍代表著自然界中的淡水太陽魚。它是魚類中*普通的一種,可以在每個小頑童的細繩上看見。這種魚愚蠢而無害,它們的巢是在沙里鉆洞形成,沿岸隨處可見。夏日它們擺動著鰭久久停留在巢穴上方。有時在幾平方桿的范圍內竟有二三十個巢穴,每個巢兩英尺寬、半英尺深,構筑頗費氣力,須將雜草移開,把沙子推到四周呈碗狀。初夏時節淡水太陽魚勤勉地伏窩,它趕走會打擾魚卵的米諾魚或更大些的魚,甚至趕跑自己的同類,把它們追出幾英尺遠,復又迅速轉圈游回巢。與此同時米諾魚就如幼鯊,立刻鉆進空了的巢穴,吞食附著在照到陽光的雜草或河底上的魚卵。魚卵面臨這么多危險,以致一批卵中只有一小部分能變成魚,因為魚卵不獨經常成為鳥類或魚類的獵物,而且由于魚巢建在離岸太近的淺灘上,河水水位下降后,魚卵不出幾天便被曬干。雖然我也常看見有些魚類的卵漂浮在水面,卻僅只觀察過淡水太陽魚和七鰓鰻的巢。淡水太陽魚對自己的卵如此精心照料,以致你可以趁閑暇站在離它們很近的水里仔細觀察。于是我每次用半個小時站在水中,親切撫摸它們而又不致把它們嚇跑,容許它們輕輕咬我的手指,當我的手伸向魚卵時,看它們憤怒地豎起背鰭的樣子。有時我甚至溫和地把它們托出水面,但無論動作如何敏捷,猛然出手是不行的,因為魚四周的水會立即將警告傳給它們。我只有在魚停在我手掌上方時把手指漸漸伸近它們,非常輕柔地將它們托上水面。雖說不再游動,它們的鰭仍不停地劃擺,動作極優美,彬彬有禮地表述快活;因為不像我們人的環境,它們的生活環境是一條必須經常加以抗拒的河流。它們不時啃咬河底的或懸在巢穴上的雜草,或是追逐一只蒼蠅或蟲子。這種魚的背鰭除了起龍骨作用,還與臀部一起使魚保持垂直,因為在淺水區鰭未被水淹沒,魚便歪向一側沉下。當你這樣站著俯視魚巢中的淡水太陽魚時,背鰭和尾鰭的邊有一種奇特、模糊的金色反光,而它從頭部突出的眼睛則透明無色,在其自然環境中這種魚看上去小巧玲瓏,每部分都完美無疵,似造幣廠新制成的一枚閃亮的硬幣。
……
河上一周-涵芬書坊-005 作者簡介
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著有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等作品。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