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藝術家畫像-涵芬書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85922
- 條形碼:9787100085922 ; 978-7-100-08592-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家畫像-涵芬書坊 本書特色
《藝術家畫像(精)/涵芬書坊》編著者賴納·馬利亞·里爾克。 本書收錄了著名詩人里爾克論畫家的兩篇杰作。《沃爾普斯維德畫派》對于人們認識沃爾普斯維德畫派的藝術特點和意義起了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人們了解沃爾普斯維德畫派不可多得的作品。里爾克關于羅丹的散文,也像羅丹的藝術一樣,成了藝術史和文學史上的瑰寶,讀者不僅可以從中認識羅丹和他的藝術,也可以認識里爾克作為散文作家的風采。
藝術家畫像-涵芬書坊 內容簡介
《藝術家畫像》收錄了著名詩人里爾克論畫家的兩篇杰作。《沃爾普斯維德畫派》對于人們認識沃爾普斯維德畫派的藝術特點和意義起了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人們了解沃爾普斯維德畫派不可多得的作品。里爾克關于羅丹的散文,也像羅丹的藝術一樣,成了藝術史和文學史上的瑰寶,讀者不僅可以從中認識羅丹和他的藝術,也可以認識里爾克作為散文作家的風采。
藝術家畫像-涵芬書坊 目錄
開篇詞
導言
弗利茨·馬肯森
奧托·莫德爾松
弗利茨·歐沃貝克
漢斯·阿姆·恩戴
海因利希·弗格勒
奧居斯特·羅丹
**部分 1902年
第二部分 1907年
前言
一篇報告
藝術家畫像-涵芬書坊 節選
但是,在距離菲利浦·奧托·隆格畫他的清晨不遠的地方,可以說是在同一片天底下,有一處奇特的風景,當時在那里聚集了幾個年輕人,他們不滿足于學院派,渴望掌握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掌握自己的人生。他們不再離開那里,他們甚至避免做長途旅行,唯恐錯過某種機會,比如說一次無法彌補的落日,秋季某一個灰蒙蒙的日子,或者在某些暴風雨的夜晚過后,**批春天的花朵從地里鉆出來的時辰。他們感受到了世界的重要性,他們經歷了對一切價值進行偉大的重新估價,康斯泰伯在他們之前就經歷過這種價值的重新估價,他在一封信中寫道:“世界是遼闊的,沒有兩天是相同的,沒有兩個時辰是相同的,自從創造世界以來,不曾有過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人達到這樣的認識,便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在他的身后什么都沒有,一切都在他前面:“世界是遼闊的。” 這些青年人曾經多年來心急如焚地、懷著不滿足的心情坐在學院里,如隆格所說,他們“涌向風景區,在這種不確定性中尋找某種確定的東西。”風景是確定的,它沒有偶然性,每一片樹葉,當它落地時,執行了宇宙的一條*偉大的規律。這種規律性是從來不猶豫的,每一瞬間都在悄悄地、不動聲色地完成著,使自然對于青年人來說成為這樣一個不尋常的事件。這恰恰是他們要尋找的東西,如果說他們在一籌莫展時要求一位大師,那么他們所想的絕對不是那種對他們的發展不斷地橫加干涉,通過猛力搖動來干擾他們的靈魂形成結晶的那些神秘時刻,他們希望有一個榜樣。他們希望看到一種生活,在自己的身旁,在自己的上方,在自己的周圍,一種活得無憂無慮的生活。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都是這樣生活的,但他們是不可見的,人們必須閉上眼睛,才能看到他們。但是,年輕人不愿意閉上眼睛,尤其因為他們是畫家。他們轉向自然,他們尋找自然,也就是尋找自己。 有趣的是,每一個人都從自然的某一個方面受到啟發和推動;有的人在森林里漫游時,一定要找到陽光,另一些人為了找到出路,而需要山脈和城堡。我們的心靈不同于我們父輩的心靈;我們尚能理解宮殿和狹谷,他們是眼看著這些長大的,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卻無甚進展。我們在這方面感受不到細微的差別,我們的思想不能無限膨脹,我們感到自己像在有些過時的房間里,在這樣的房間里,人們是不可能想到未來的。當年我們的父輩坐在封閉的旅行車里,心情煩躁地忍受著寂寞的折磨時所經過的地方,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在他們張著嘴打呵欠的地方,我們都要睜開眼睛去觀察;因為我們生活在平原和天空的氛圍里。這是兩個詞,但它們所包括的,其實是一碼事,即平原。平原是感覺,我們就是在這種感覺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理解平原,它對于我們來說是某種榜樣的東西;那里的一切對于我們都是重要的,天邊的大圓圈和處于天空前面的少數簡單而重要的事物。正是這兩片天空,一棵灌木的上千片樹葉中的每一片樹葉,似乎都以不同的語言敘述它的黑暗和光亮,當他變成黑夜時,比籠罩著城市、森林和山脈的那片擁擠而又不寬敞的天空有著更多的星星。 我們將要提到的那些畫家,就生活在這樣一片平原上,多虧這片平原,他們才有了進步,不僅如此,多虧它那取之不盡的寶藏和偉大,他們還將永遠進步。 這是一片非同尋常的土地。站在沃爾普斯維德的小沙丘上,放眼向四周看去,這遼闊的土地頗似農家的花布,深色的襯底上布滿燦爛的花朵。土地是平坦的,幾乎沒有起伏,道路與河流遠遠地伸向天邊。那里的天空變幻多端,十分寬闊。天空反映在每一片樹葉里。一切事物似乎都在關注著它,它是無處不在的。到處都是大海。大海已經不再是大海,數千年前,這里曾經有大海在升起和沉降,沙山曾經是大海的沙丘,沃爾普斯維德就坐落在這座沙丘上。事物是不會忘記大海的。山上的紅松發出的巨大呼嘯聲,似乎就是它的呼嘯聲,而風,漫天的大風帶來大海的氣味。大海是這塊土地的歷史。它不大可能有另外的過去。 當年大海消逝的時候,開始形成這片土地。生出了我們不認識的植物,它們在這肥沃而凹凸不平的淤泥里生長得十分迅速而匆忙。但是大海似乎是不可以分割的,它那*后的洪水一再重返已經撤出的地區,*終留下一些黑黝黝的不規則的泥塘,里面滿是喜歡潮濕的小動物和緩慢腐爛的生命。淺灘就這樣孤寂地躺在那里,完全自得其樂,數百年之久。后來形成了沼澤地,*終某些零散地塊兒聯結起來,悄悄地,像傷口愈合一般。大約是這個時候,人們認為是13世紀,在維賽爾河兩岸的洼地上建起了寺院,它們把荷蘭移民遣送到這個地區來,過著一種沉重而朝不保夕的生活。后來又相繼總是感到不夠,進行了新的移民實驗,在16世紀,在17世紀,直到18世紀才按照一定的計劃進行,通過大力推行這種計劃,維賽爾河、哈梅河、余梅河和沃爾佩河兩岸的大片土地,逐漸變得可以供人居住了。今天,這里變成了人煙相當稠密的地方;早期的移民,凡是留下來的,都通過販賣泥炭富裕起來,后來的移民過著勤勞而貧困的生活,緊緊地依附在土地上,猶如被一種巨大的重力所吸引。 ……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