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07879
- 條形碼:9787512407879 ; 978-7-5124-078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 本書特色
作為1977年選拔出的、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34年來作者引入了“可持續發展”新理念;作為聯合國項目主持人創意了“知識經濟”;作為聯合國官員引入了“科技園區”、“信息高速公路”和“循環經濟”等新事物;考察了101個國家,介紹了各國的經驗與教訓;曾作為國家水資源的具體負責人,主持制定和實施了**批國家生態修復規劃;據此總結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并預測其發展未來。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由吳季松編著。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大國,在34年的長周期內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長,史無前例。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模式客觀存在,已成為國際共識。 什么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呢?核心是在鄧小平同志設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上,三屆領導人成功地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創造了在經濟、社會、環境與生態的開放非平衡態復雜巨系統中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實體經濟為主干,政府依靠科學技術、生態和諧,以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不斷維系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動態平衡,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將全面論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 目錄
一、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一)什么是“經濟發展模式”
(二)為什么現在要提“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三)堪稱“經濟模式”應有一定的經濟總量和質量
(四)堪稱“經濟模式”要延續一定時間,約為30年
(五)堪稱“經濟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認同
二、世界經濟發展模式述評
(一)美國模式
(二)日本模式
(三)德國模式
(四)俄羅斯模式
(五)印度模式
(六)巴西模式
第二章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摸著科學與知識的石頭過河 作者簡介
吳季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944年生,1968年清華大學工程數學力學系畢業;曾做拖拉機手,車工,工廠技術組組長;1973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從事受控熱核聚變研究;1977年被選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曾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原子能委員會任題目組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項目主持人及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歸國后任全國人大環資委研究室主任、全國節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別助理,期間具體主持全國水資源工作6年半。 自1979年以來,在國際知名刊物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工程科學》及國內外高層環境與資源會議上發表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文章百余篇。專著有《知識經濟》(在臺灣行銷)、《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中國可以不缺水》、《新循環經濟學》(意大利出英文版)、《百國生態考察》和《看世界》(百國系列共20本)等。 《知識經濟》2000年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主持的規劃和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后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11年獲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科學獎(學術類)”。2005年獲國際科技園區協會“榮譽會員獎”,是該組織成立25年來世界第七位、中國首位獲獎者。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