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林景熙集補注-(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157731
- 條形碼:9787807157731 ; 978-7-80715-77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林景熙集補注-(全二冊) 內容簡介
林景熙身后,留下了《白石稿》雜文十卷,《白石樵唱》詩六卷,當時即有文名。其詩文集歷代多經傳刻,有諸版本傳世。這次校理,以鮑刻知不足齋叢書《霽山先生集》為底本,取校多種版本,務求精審。校注者陳增杰先生在保留元代章祖程注的基礎上,對詩文進行精細補注,并采錄有關林景熙生平事跡、文集流傳和作品評論的史料,對如傳記辨證、宋陵收葬事及《夢中作》詩、互見詩辨疑等亦有論見,資料詳盡,注釋精當,可謂林景熙研究之集大成者。
平陽林景熙是宋元之際的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陳增杰先生《林景熙集校注》于1995年出版后,即獲學界好評。此后,陳先生于此基礎上,全面修訂,正訛補闕,以臻完善,堪稱精審。
林景熙集補注-(全二冊) 目錄
卷一 古今體詩一百一首
南山有孤樹
商婦吟
故衣
秦吉了
孫供奉
古松
昆巖
鄭宗仁會宿山中
桐角
云門即事
獨夜
舜廟
寄葛秋巖
寄林編修
答周以農
謁嚴子陵祠
題陸大參秀夫《廣陵牡丹詩卷》后
歸自越,避寇海濱,寒食不得祭掃
曉意
九日會連云樓分韻得落字
游仙壇
飛云渡
道中
歸白石故廬
春暮
酬潘景玉
用韻寄陳振先同舍
送葛居士住棲碧庵
春感
贈玉泉真士
秋夜
吳中會故人
妾薄命六首
寶林寺鰻井
寄懷
宿臺州城外
賦梅一花得使字
賦冬嶺孤松得秀字
紀夢
葛壇即事
答陳植父;
贈天目吳君實
秦望山
項羽廟
登謝客巖
秋日榴花
連云樓
昌源懷古
賦雙松堂呈薛監簿
雙檜堂為魯圣可、行可賦
新春
神山寺訪僧
萱草
避寇海濱
鄭氏西莊
客懷
太學同舍徐應穗誓義沈井,后十年眾為營墓立碑,私謐正節先生寄呈方蛟峰尚書
聞家則堂大參歸自北寄呈
酬潘景玉
翁氏仁壽堂次韻
答柴主簿二首
侍應平坡侍郎郊行口占二首
別方槐庭山人二首
送果上人游五臺(二首)
故相賈氏居
寄周計院
別所親
溪行
仙壇寺西林
問桂
聞蛬
寄鄭宗仁
哭郭同舍
白拒霜
答鄭即翁
王修竹監簿名樓曰『與造物游』,命予賦
東山渡次胡汲古韻
寄陳用賓
喜劉邦瑞遷居采芹坊二首
過風門嶺
贈泰霞真士祈雨之驗
寶積寺僧舍古梅,一樹皆榮而頂獨枯,即席為賦
哭德和伯氏六首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
閱之有感
僧門
卷二 古今體詩一百八首
讀《秦紀》
項羽里
元日即事
燈市感舊
括城
答唐玉潛
陪王監簿宴廣寒游次韻
楊妃菊
漁舍觀梅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
若耶溪
任公子釣石
集仙橋
陶宴嶺
石廣
石船
舜田
葛仙翁石床
上下二鑊
附子岡
酬謝皋父見寄
送喻舜舉歸壽乃翁七十
過徐禮郎狀元坊
古松
訪朱月峰不值
題長春子自畫
挽浙西提舉李公
挽徐若翁
……
卷三 古今體詩一百六首
卷四 記賦傅說二十二首
卷五 序志銘二十二首
林景熙研究資料
附錄一 序跋
附錄二 傳記古跡
附錄三 收葬宋陵遺骨事及夢中作詩
附錄四 酬贈題詠
附錄五 諸家評論
附錄六 作品辨疑
后記
林景熙集補注-(全二冊) 節選
林景熙集補注-(全二冊) 作者簡介
林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陽(一作德旸),號霽山。宋理宗淳佑二年(二一四二),出生于瑞安府平陽縣坳中之奧里(今浙江蒼南縣繁枝鄉三密村)。林家兄弟三人,景熙居第二。長兄景恰,字德和,號曉山,從事教育,是當地鄉校主持人。景怡的詩也寫得很好,謝翱《天地間集》登錄他的五古《曉起》,結二句云:“海色上寒梢,漸識梅花面。”清孫鏘鳴《東嘉詩話》稱其“清絕峭絕,亦可想見人品之高潔,于霽山不愧難兄矣”。季弟字德淵。
陳增杰,1942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現任溫州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曾參與編撰《漢語大詞典》,《辭書研究》雜志特約撰稿人。主要從事訓詁學、古代文學研究,在《新華文摘》《歷史文獻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漢語大詞典論集》《唐人律詩箋注集評》《林景熙集校注》《李孝光集校注》等著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