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殷遺與殷鑒-商代史.卷十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95031
- 條形碼:9787500495031 ; 978-7-5004-9503-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殷遺與殷鑒-商代史.卷十一 內容簡介
《歷史考古研究系列(商代史·卷11):殷遺與殷鑒》論述武王滅商、周公東征前后與商王朝退出歷史舞臺后有關殷遺民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述,考察殷遺的遭遇與族組織結構的裂變,殷遺的社會政治地位,對周文化發展的作用,討論所謂“殷鑒”及周人對商朝得失的評判,商周制度演繹與變革因素、其間的文化異同等。 商代是中華古文明的早期階段,中國歷史畫卷在商代史的記憶上前赴后繼地拉開。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商代文明的發展時空,下啟中華文化演進的先河,《歷史考古研究系列(商代史·卷11):殷遺與殷鑒》用斷代史著述體例,通過有商一代歷史事象與制度名物的研究,尋繹中國社會傳統文化元素的由來、特征、品格與傳承,提供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
殷遺與殷鑒-商代史.卷十一 目錄
**章 商王朝的覆亡與殷遺問題
**節 周邦的西土崛起
一 周邦早期文明的軌跡
二 周邦考古文化的印證
三 周邦臣屬關系的演變
第二節 肆伐大商與商王朝的滅亡
第二章 商滅亡的原因
**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不足
一 大多以紂為中心討論
二 對周人在商朝滅亡中的決策行為討論過少,易使人誤解周人代商似乎是一種僥幸
三 研究材料的側重點有所偏頗
第二節 文獻中關于商人亡國原因的分析
一 商人自己的說法
二 周人與自己人談話時的說法
三 周人對商人的說法
第三節 商王朝制度方面的缺陷
一 王權尚處于發展過程中
二 用人制度中的“用人惟舊”
三 基層事務過于依賴于族
四 分封制中的不成熟
五 對外過分依賴武力
第四節 商紂王完善制度的努力
一 變更用人制度
二 加強對外服的控制
三 擴大直接控制人口的數量
四 進行經濟改革
五 推行法律改革
六 祭祀改革
第五節 對內決策方面的失誤與后果
第六節 對外決策的失誤與后果
第七節 統治者的個人行為原因
一 聽信婦言
二 生活驕奢
第八節 其他因素
第九節 周人的崛起
一 周已是大國
二 周人實力的擴展
三 結盟分化
四 積極準備
第十節 結語
第三章 初失國家的殷遺
**節 武王與殷遺
第二節 三監之亂與周公東征
第四章 周代的殷遺
**節 殷遺的處置
一 對殷遺的遷置
二 殷遺的狀況
三 殷遺承擔的義務
第二節 周人對商遺的控制措施
一 宣揚天命
二 宣布代商而立
三 加強認同
四 威脅恫嚇
五 分割包圍
六 監控威懾
第三節 商文化和殷遺對周人的影響
一 商人文化與殷遺的影響
二 殷禮的損益與周公“制禮作樂”
二 春秋時期的再肯定
第五章 殷商亡國之鑒
**節 殷商亡國教訓總結
一 “宅爾邑,繼爾居”,“作新民”
二 “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三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義民”
四 “大悖典殷獻民,亂為四方新辟”
五 “勿庸殺之,惟姑教之”
第二節 設官分職用人之法
一 太宰之職的設立
二 三公之職的設立
三 三大職官系統的設立
第三節 制禮作樂
一 畿服
二 爵、謚
三 田制
四 法制
五 嫡長子繼承制
六 樂
第六章 商周制度的演繹
**節 井田制
第二節 分封制
第三節 宗法制
第四節 禮制
第五節 結語
附錄一 引用甲骨文著錄目及有關簡稱對照
附錄二 商代史主要參考文獻
**節 周邦的西土崛起
一 周邦早期文明的軌跡
二 周邦考古文化的印證
三 周邦臣屬關系的演變
第二節 肆伐大商與商王朝的滅亡
第二章 商滅亡的原因
**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不足
一 大多以紂為中心討論
二 對周人在商朝滅亡中的決策行為討論過少,易使人誤解周人代商似乎是一種僥幸
三 研究材料的側重點有所偏頗
第二節 文獻中關于商人亡國原因的分析
一 商人自己的說法
二 周人與自己人談話時的說法
三 周人對商人的說法
第三節 商王朝制度方面的缺陷
一 王權尚處于發展過程中
二 用人制度中的“用人惟舊”
三 基層事務過于依賴于族
四 分封制中的不成熟
五 對外過分依賴武力
第四節 商紂王完善制度的努力
一 變更用人制度
二 加強對外服的控制
三 擴大直接控制人口的數量
四 進行經濟改革
五 推行法律改革
六 祭祀改革
第五節 對內決策方面的失誤與后果
第六節 對外決策的失誤與后果
第七節 統治者的個人行為原因
一 聽信婦言
二 生活驕奢
第八節 其他因素
第九節 周人的崛起
一 周已是大國
二 周人實力的擴展
三 結盟分化
四 積極準備
第十節 結語
第三章 初失國家的殷遺
**節 武王與殷遺
第二節 三監之亂與周公東征
第四章 周代的殷遺
**節 殷遺的處置
一 對殷遺的遷置
二 殷遺的狀況
三 殷遺承擔的義務
第二節 周人對商遺的控制措施
一 宣揚天命
二 宣布代商而立
三 加強認同
四 威脅恫嚇
五 分割包圍
六 監控威懾
第三節 商文化和殷遺對周人的影響
一 商人文化與殷遺的影響
二 殷禮的損益與周公“制禮作樂”
二 春秋時期的再肯定
第五章 殷商亡國之鑒
**節 殷商亡國教訓總結
一 “宅爾邑,繼爾居”,“作新民”
二 “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三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義民”
四 “大悖典殷獻民,亂為四方新辟”
五 “勿庸殺之,惟姑教之”
第二節 設官分職用人之法
一 太宰之職的設立
二 三公之職的設立
三 三大職官系統的設立
第三節 制禮作樂
一 畿服
二 爵、謚
三 田制
四 法制
五 嫡長子繼承制
六 樂
第六章 商周制度的演繹
**節 井田制
第二節 分封制
第三節 宗法制
第四節 禮制
第五節 結語
附錄一 引用甲骨文著錄目及有關簡稱對照
附錄二 商代史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