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災害應對中的社會管理創新-綿竹市災后援助社會資源協調平臺項目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00517
- 條形碼:9787010100517 ; 978-7-01-01005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災害應對中的社會管理創新-綿竹市災后援助社會資源協調平臺項目的探索 本書特色
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逐步完善,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已逐漸融洽,并相互促進和發展。但是,第三部門的發展卻十分緩慢,社會部門之間的信息斷裂所造成的后果在災難發生時表現得更加明顯。 以“5·12”汶川地震為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強、波及范圍*大的一次地震。震后,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捐物,許多志愿者自發奔赴災區服務,各種社會組織也試圖發揮自身優勢幫助災區。但是,由于應急管理機制不成熟、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政府管理資源有限等原因,大量的社會資源不能及時匹配到*需要的地區,許多困難的災區群眾不能及時接受社會救助。 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對災后重建社會資源進行管理,并達到高效匹配的目的,就成為政府及各種社會組織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結合“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的實例,進行了災害救助中的社會管理創新。
災害應對中的社會管理創新-綿竹市災后援助社會資源協調平臺項目的探索 內容簡介
許多社會組織開始思考如何與政府進行有效的合作,并融入到由政府主導的、系統的災害應急管理體系中來;而一些災區的地方政府也本著“以災區為本,以災民為本”的精神大膽創新,為社會組織在災區的服務創造便利條件,開創了許多跨界合作的典型范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等社會組織與綿竹市政府的合作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開創了一種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典型路徑,為綿竹市災后重建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本書的案例研究是全面了解這種合作機制的較好策略,采用這種研究方法不僅能夠深入展現該機制中各利益相關群體的內在聯系,而且能生動的展現機制建立的過程、運作的模式、發揮的作用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效應和深遠意義。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邊慧敏。邊慧敏,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指導委員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人才測評專家。
災害應對中的社會管理創新-綿竹市災后援助社會資源協調平臺項目的探索 目錄
**節 5·12汶川地震及綿竹市受災情況簡介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災后重建面臨的挑戰
第二章 跨界的合作
第二節 遵道的合作
第四節 合作機制的創新
第三章 應急平臺:“遵道模式”的探索
**節 “遵道模式”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遵道辦公室的工作內容
第四章 資源的系統整合:綿竹市災后援助社會資源協調平臺
**節 綿竹社會資源協調平臺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綿竹社會資源協調平臺的工作內容
第四節 社協平臺的不足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五章 互動與發展:聯席會議機制
**節 聯席會議的運行機制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