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汶川地震次生災害與地表破裂帶調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37006
- 條形碼:9787502837006 ; 978-7-5028-3700-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汶川地震次生災害與地表破裂帶調查 內容簡介
為了快速評估未來余震的活動趨勢及其影響范圍,震區強余震地震動預測專題組根據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特征,結合地震構造模型,估計未來強余震的可能發生地點的展布范圍;通過與同類地震序列的類比分析,估計未來強余震的趨勢和強度;基于地震動衰減關系,計算強余震地震動的強度及其影響范圍,并根據汶川地震的震害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編制出汶川地震強余震地震動預測圖。 在災區次生地質災害調查,災區堰塞湖、震損水庫和重要堤防調查,震區地表破裂帶調查,強余震地震動預測等基礎上,綜合考慮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地層巖性、降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各種因素,進行了災區地質災害的危險區劃分,明確劃分出適宜恢復重建地區、不適宜恢復重建地區(生態重建區),或適度重建區。
汶川地震次生災害與地表破裂帶調查 目錄
**章 地質災害快速調查
1.1工作概況及范圍
1.2區域自然地理及地質環境
1.2.1 氣象水文
1.2.4地質構造、新構造運動與地震
1.2.5工程地質巖組劃分
1.3地質災害發育特征
1.3.1 地質災害類型
1.3.2地質災害分布特征
1.3.3地質災害形成條件
1.4次生地質災害快速調查
1.4.1 次生地質災害快速調查
1.4.2典型地質災害調查
1.5結論與建議
1.5.2建議
1.1工作概況及范圍
1.2區域自然地理及地質環境
1.2.1 氣象水文
1.2.4地質構造、新構造運動與地震
1.2.5工程地質巖組劃分
1.3地質災害發育特征
1.3.1 地質災害類型
1.3.2地質災害分布特征
1.3.3地質災害形成條件
1.4次生地質災害快速調查
1.4.1 次生地質災害快速調查
1.4.2典型地質災害調查
1.5結論與建議
1.5.2建議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