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城市發展報告-安徽2010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2040765
- 條形碼:9787212040765 ; 978-7-212-040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發展報告-安徽2010 本書特色
中國的城市化是21世紀對全人類具影響力的大事之一。堅持走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科學發展評價,城市發展實錄,區域發展探索。
城市發展報告-安徽2010 內容簡介
“十二五”時期是全省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必須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堅持分類指導、協調聯動,為加速安徽崛起注入強勁動力。加速推進城鎮化,可以擴大消費、拉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帶動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綜合實力跨越,可謂一舉多得。“十二五”時期,加速城鎮化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在國家宏觀政策強力推進下,伴隨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和自身交通條件改善,安徽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將明顯提升,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互促、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但在新的形勢下,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粗放發展的傳統城鎮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面轉型為主線,促進城鎮化從單純追求速度向著力提升品質轉變,從城市同構、區域分割向錯位發展、協調推進轉變,從不完全城鎮化向深度城鎮化轉變,努辦走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城市發展報告-安徽2010 目錄
專論專題
高鐵時代的泛長三角區域城市協調發展
增強新優勢實現新跨越
20lO年安徽省城市科學發展評價
皖江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競爭力研究
發展實錄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城鎮化
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建筑業強勁發展
合肥市
淮北市
毫州市
宿州市
蚌埠市
阜陽市
淮南市滁州市
六安市
馬鞍山市
巢湖市
蕪湖市
宣城市
銅陵市
池州市
安慶市
黃山市
附:2009年各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主要指標
學者建言
安徽城鎮化道路、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加快城鎮化是安徽省崛起的戰略選擇
合肥經濟圈催生“江淮城市群”
皖贛蘇浙四省城市化發展差距的解讀
“十二五”時期安徽城鎮化發展思路和政策建議
合淮同城一體化做大合肥經濟圈
基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合肥經濟圈發育研究
安徽城鎮化戰略的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鎮
安徽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皖江論壇
城市風采
城市發展報告-安徽2010 節選
當年風靡全國的“小城鎮、大戰略”思想早已為眾多城市政府所拋棄。區域內中心城市、次級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及小城鎮關系失衡。與此同時,大拆大建成為各地規劃建設的普遍模式。不少城市采用類似的技術、追求大規模的建筑群、大體量的建筑物,導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大量老舊歷史街區、建筑毀于一旦,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自然環境和獨特風貌受到嚴重破壞。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現行體制下的政府主導作用過于強大。中國是一個政府主導推進現代化的后發型國家,一方面,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直接控制經濟運行的資源和權力,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發育還極不成熟、公民社會的力量還有待于發展和壯大,所以,除非政府之間達成共識,依靠一致性的政策資源和法律制度去推進,否則在政府之外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和制度渠道來實現各城市自主發展向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變遷。城市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即地方保護主義的根源在于現行的體制和結構。在市場機制尚不完善、法治仍不健全的情況下,僅僅依靠民間經濟交往這一自下而上的市場力量,顯然難以沖破這一體制性的障礙。二是市場失效。當前眾多城市中出現的“城市病”和城市間的過度競爭,反映出市場機制在調節資源配置方面的失效。除了由于政府力量過于強大,市場機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外,市場調節的滯后性也是重要原因。在市場完全發揮作用的條件下,要素及產業受比較利益的驅動會自發地向高收益的地區和產業集中,而在比較成本發生變化擠壓利潤邊界后,產業和要素才會向其他地區和產業轉移。也正因為如此,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調節往往伴隨周期性的經濟劇烈波動,其代價是經濟資源的大量浪費。三是宏觀協調機制的缺失。近年來不少媒體和一些主流學者對地方政府指責頗多,如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諸侯經濟”、土地財政等等。其實在現行制度設計下,地方與中央的博弈無可厚非。“跑部錢進”、“駐京辦現象”是由于中央過分集中了財權、事權;“諸侯經濟”是由于地方政府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土地財政的源頭是地方財權過小,而且是在中央政府制定的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制度下實現的;不少地方出現的“高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絕大多數都是經過國家審批的。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宏觀調控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區域差距的不斷拉大、城市間發展的諸多不協調現象,反映出在國家層面協調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體制機制存在不小的差距。當“城市病”和城市間的惡性競爭在不少地方已經相當嚴重的情況下,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規劃才遲遲面世,而且迄今為止缺乏權威的實施主體。國家近年來批準的十幾個區域規劃,除長三角規劃外,主要是對某個省區內的局部地區的規劃,這也反映出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的紊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