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戲水長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39989
- 條形碼:9787532139989 ; 978-7-5321-399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水長流 本書特色
《戲水長流》,本書收錄了《驀然回首》、《藝海變遷》等多篇散文。
戲水長流 內容簡介
《戲水長流》具備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上海老作家文叢》是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編輯的叢書。出版上海老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是為了展示上海老作家在文學園地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創作成果。
戲水長流 目錄
**輯 驀然回首
“三樓觀眾”成了“老戲改”
當年上海戲曲界
漫話“戲改處”
從“春節競賽”到“戲劇節”
義演捐獻
首屆全國戲曲會演
文化局長印象
劇團支內
紀念梅、周百年誕辰
思念大師
蓋叫天與“復盛居”
俞振飛先生二三事
恨不生為蘇州人——曹禺與蘇州評彈
張駿祥執導《羅漢錢》
應云衛與戲曲藝術
朱端鈞與滬劇現代戲
黃佐臨的宿愿
謝晉與越劇
楊村彬執導《蔡文姬》
岑范:票戲到導戲
鄭拾風神采
戲曲“乳娘”鄭傳鑒
袁雪芬演《祥林嫂》
丁是娥真情唱心聲
一生努力的顧月珍
芳潔脫俗、銳意創新的尹桂芳
徐玉蘭三演賈寶玉
戚派藝術通俗美
唐耿良《三國》新說
好角色姚蔭梅
評彈一支筆——陳靈犀
麒派鼓師張世恩、張鑫海
“麒派花旦”音容永在
戲曲畫家高馬得
愛戲如命老兩口
何慢、龔義江與((粉墨春秋》
劇本創作座談會(一九八〇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二月十三日北京)
在晉、閩、川、寧看戲
憶演出家蔣柯夫
懷念陳榮蘭
老友長相聚
第二輯 藝海變遷
天蟾舞臺
辣斐大戲院
卡爾登大戲院
共舞臺今昔
新光大戲院
文化廣場四十年
抗戰激情大演出——記蓬萊大戲院
“仙樂”的變遷
黃金大戲院
“恩派亞”起家,“金都”發家
“張園”漫憶
“雙星”閃亮的歲月
第三輯 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
一劇難忘——憶周信芳、俞振飛合演《打侄上墳》
賞“梅”留芳
藝壇并蒂花
紹劇兩功臣
甬壇戀情
捧角兒
聽書長智
病中情
功夫在書外
彈詞開篇《一粒米》
“笑”中求真
孤本電影
語出愁腸分外真——京劇《將相和》唱段欣賞
采藥老人詠嘆——京劇《楊門女將》唱詞賞析
悲情凄愴“嘆無后”——京劇《打侄上墳》唱詞賞析
我演“人物派”
涼亭一孤老
后記
戲水長流 節選
“三樓觀眾”有三多:戲迷多、行家多、勞動者多。我擠身在這些多情的觀眾中,先當見習“三樓觀眾”,也感到特別自在。有好角兒來上海演出時,我趕早去排隊買票,買好票,離開演一小時前,帶了大餅油條去搶三樓的前座位置。有一天,我搶占好天蟾舞臺三樓的前座,鄰座是一位頭發灰白的老人,他看我啃吃冷大餅,忙遞過一只蔥油餅:“小伙子,吃熱的。”這樣,我們就攀談起來。
老人說:“我煙不吸,酒不沾,吃穿不講究,但戲不可不看。看好角兒、好戲,渾身舒服,晚上睡得香,白天勁道足。”我問:“都買三樓戲票?”他說:“可不,當了三十多年的三樓看客,你別小看三樓,聲音總是往上跑,角兒的演唱,三樓聽得*清,角兒的一招一式,三樓看得*準。我年輕時看連臺本戲、猴戲、武戲,現在愛看老生、花臉戲。”
后來,我多次和這位老戲迷不約巧遇,談話就多了。他告訴我:“戲看多了,懂得點門道,比方說,《洗浮山》北派與南派演法不大相同,余叔巖、楊寶森都唱過,但都沒有太多的身段,蓋叫天的演法,出場時的‘趟馬’和探山時的‘走邊’,那真漂亮。記得在更新舞臺開演那天,正好碰到刮臺風,下大雨,馬路上到處是水,但觀眾不怕風雨,趟水趕來看戲。聽說是蓋叫天演《洗浮山》,李少春連看三場,一天換一個座位,今天前座,明天邊廂,后天后座,他對別人說,看蓋先生的戲,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美的。”老人歇了一下接著說:“可惜他沒上三樓來看看,從高處往下看那才美呢。”
戲水長流 作者簡介
鮑世遠,1924年出生于紹興,復旦大學法律系畢業。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建國前任職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文工團創作組,建國后轉業至上海市文化局戲曲改進處、戲劇處、藝術一處、劇目工作室工作。大學時期開始業余創作,發表小說《罷課》、《搶米》、《打游擊》;詩歌《帶口信》;散文《希望》、《在酒樓上》等。參加工作后主要撰寫戲劇評論、散文隨筆等,發表文章累計300余篇。曾出版《藝林短笛》、《小巷問酒》、《鐵骨紅梅》、《長河疏影》和《戲緣漫憶》等著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