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羅蘭-巴特隨筆選(外國名家散文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54422
- 條形碼:9787530654422 ; 978-7-5306-5442-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蘭-巴特隨筆選(外國名家散文叢書) 本書特色
《羅蘭·巴特隨筆選》將羅蘭·巴特的一些重要隨筆按發表的時間順序分為“寫作的零度”、“神話”、“批評與真理”、“S/Z”、“閱讀的快樂”、“自述”、“戀人絮語”、“符號王國”、“雜錄”等九輯。書中再現了作者當年將符號學引入文學領域,并形成文本解構主義的過程。《羅蘭·巴特隨筆選》是國內**部全面介紹羅蘭·巴特各個時期著作的選集。對于羅蘭·巴特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是**之書。
羅蘭-巴特隨筆選(外國名家散文叢書) 內容簡介
羅蘭·巴特,法國當代重要的文藝理論家。他創造性地將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引入文學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并形成了獨到的關于“ 文本”的分析方法——解構主義,對法國以至歐美的文學批評影響頗深。
他晚年寫作的解構主義文本《戀人絮語》成為法國的暢銷書。
《羅蘭·巴特隨筆選》從羅蘭·巴特的幾部重要著作中選譯了有代表性的文論隨筆和自述文字。全書按作者*初發表的時間順序分為“寫作的零度”、“神話” 、“批評與真理”、“S/Z”、“閱讀的快樂”、“自述”、“戀人絮語” 、“符號王國”、“雜錄”等九輯。前八輯概括了羅蘭·巴特建構自己理論體系的探索歷程,作者所采用的絮語形式和獨辟蹊徑的理論勇氣,使這些文字極具魅力。
“雜錄”一輯收選了作者一些單篇作品,其中《埃菲爾鐵塔》一文,是其隨筆作品的代表作。羅蘭·巴特通過對巴黎的象征——埃菲爾鐵塔的詳細解讀,揭示了鐵塔諸多層面的象征意義,展示了鐵塔本身的內在美和符號學理論的活力。
《羅蘭·巴特隨筆選》是國內**部全面介紹羅蘭·巴特各個時期著作的選集。對于羅蘭·巴特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是**之書。
作為西方文藝理論界“新批評派”的重要一員,羅蘭·巴特的理論體系自有其產生的文化背景和局限性,《羅蘭·巴特隨筆選》意在較完整地譯介這位符號學大師的原著,至于具體觀點的是非取舍,相信讀者目有明鑒。
羅蘭-巴特隨筆選(外國名家散文叢書) 目錄
什么是寫作?
存在詩歌寫作嗎?
資產階級寫作的勝利與中斷
風格的手工操作
寫作與革命
寫作與沉默
寫作與言語
言語活動的烏托邦
神話
在進行蘭開夏式摔跤的世界
電影里的羅馬人
皂粉與洗滌劑
婚配
皮埃爾教士的肖像
玩具
葡萄酒與牛奶
牛排與油炸土豆條
競選照片
今日神話
批評與真理
批評與真理
評述的危機
復調語言
文學科學
批評
閱讀
S/Z
S/Z
1.估價
2.解釋
3.內涵:不贊成
4.再論內涵
5.閱讀,忘卻
6.循序漸進
7.星狀分散的文本
8.破碎的文本一
9.有多少種閱讀方式?
10.薩拉辛
11.五種編碼
12.聲音網系
16.美
17.閹割
28.人物
40.主題的誕生
61.自戀標志
63.心理標志
72.審美標志
閱讀的快樂
閱讀的快樂
1-38
自述
自述
主動性與反應性
金錢
關于無聊,我只能
我的軀體
多元軀體
肋骨
朋友們
特權關系
辯證法
分解的嗜好
審美話語
孤獨中的想象物
童年的回憶
清晨
我想不起順序來了
我看得見言語活動
戀人絮語
等待
悲慘的結局
心
我想理解
贈言
“我們是自己的魔鬼”
難以表述的愛情
“我瘋了”
符號王國
筷子
鞠躬
億萬軀體
雜錄
結構主義活動
作者的死亡
第三層意義
西南方向的光亮
今晚在帕拉斯劇院
埃菲爾鐵塔
走出電影院
譯后記
羅蘭-巴特隨筆選(外國名家散文叢書) 節選
悲慘的結局 悲慘的結局。它是一種突猛而來的危機,在這種危機中,由于主體把愛情的現狀感受為一種無法擺脫的困境和永遠也不會掙脫的陷阱,而自認為注定要自身整體毀滅。
1.兩種絕望 有兩種絕望:一種是溫柔的絕望,即主動的嫌棄(“我就像在絕望中應該有所愛那樣愛您”),另一種是強烈的絕望:有一天,在不知一件什么事之后,我待在房間里突然抽泣起來:我被一股強大的浪潮所左右,痛苦難忍;我全身僵硬,兩眼翻白:我在一道疾快而冷峻的閃光中,看到了我注定面臨的毀滅。它與潛伏心底的總之是由艱難戀情所帶來的沮喪無任何聯系;它也與被拋棄之人的恐惶心態無任何關系:我并不頹唐,甚至絕不頹唐。它純粹就像一種絕望:“我是一個無望的人!” (原因何在?從來沒有什么正式原因——它根本不是由于宣布分手造成的;它來自于毫無準備,或者是由于一種難以忍受的形象的作用,或者是由于驟然的性別排斥:由于被母親所拋棄,從幼兒期突然過渡到生殖期。) 心 心。該詞適合于所有類型的沖動和欲望,但經常的情況是,心構成某種贈品——或是不為人所知的贈品,或是被拒絕的贈品。
1.一種勃起性的器官 心是欲望的器官(像性器官一樣,心可鼓起,也可以癟下,等等),就像它在想象物范圍之內可得以克制又可使之興奮那樣。世界是什么?別人會使我的欲望變成什么?這種不安集中了心的所有沖動和所有“問題”。
2.我的心與智慧作對 維特在抱怨某世國王:“他贊賞我的智慧和天才,勝過贊賞我的心,然而心則是我唯一的驕傲……哦,我所知道的東西,任何其他人都可能知道,唯獨我的心,只有我一個人占有。” 您在我不想去的地方等我:您在我不出現的地方愛我。或者:別人與我不是對同一事物感興趣;我所倒霉的是,這種被分開的東西,就是我自己;我對我的智慧不感興趣(維特語);您則對我的心不感興趣。
3. 心,便是我認為獻出的東西。每當這一贈品回退給我的時候,那么,就像維特那樣,一旦在人們給予我而我又不想要的全部精神離開,只說心就是我留下的東西是不夠的:心,是留給我的東西,而在心之上留給我的這顆心,是難過的心:它飽含著充滿它的逆反情緒(只有戀人和兒童才有難過的心)。
(X某人要外出幾周,也許還要多些時間;在臨行前,他想買只手表路上用;女老板向他做著各種臉色:“您想買我這只嗎?在這種表值現在這種價格的時候,您還很嫩呢;”她不知道我此時心情難過。) 我想理解 理解。把愛情故事突然感受為無理由可解釋和無辦法可尋求的一種癥結,于是,當事人喊道:“我要理解(我就有過這種事)!” 1.燈下 我是如何看待愛情的呢?——總起來說,我無任何想法。我很想知道它是什么,但由于我處在愛情之中,我把它看成存在,而不看成本質。我想受理的(即愛情),也正是我用來談論的(即愛情話語)。當然,對于我來講,思考是允許的,但是,由于這種思考瞬間被意象的重復所控制,因而從不轉變為自反性的:我由于被排斥在邏輯之外(這種邏輯要求言語活動互相外在),所以我不能打算很好地思維。于是,我會枉費心機長年談論愛情,我只能希望抓住愛情這一概念的“尾巴”:借助散見于想象主流之中的閃光點、表達方式和驚人語句來抓住這一概念;我處在愛情的污穢之地,但卻又是其迷人之處,中國的一句諺語說:“*黑莫過油燈下面。” 2.從電影院出來 我獨自從電影院出來,腦子里還反復琢磨著就連電影也未曾使我忘記的我的愛情問題,我未喊出:該停了吧!卻是古怪地喊道:我要理解(這種事,我發生過)! 3.壓抑 壓抑:我想以不是我的言語活動的另一種言語活動來分析、認識和表述壓抑;我想為自己再現我的妄想,我想“當面看到”分裂我、割開我的東西。您要理解您的瘋狂:這是宙斯當初命令阿波羅把解體的兩性人的臉( 如同雞蛋和果實)轉向切口(肚子)時說的話,“為的是讓其在看到自己被切開時不至于暴怒。”理解,難道不就是分解形象、破壞作為高等無知機體的我嗎? 4.解釋 解釋:您的喊聲所意味的并不是這一點。說真的,這種喊聲還是一種情愛叫喊:“我要理解自己,我要讓人理解,讓人了解,讓人擁抱,我要有人把我帶走。”這才是您的喊聲所意味的東西。
5.幻覺 我要改變方式:不再揭示,不再解釋,而是把意識變作一種毒品,爾后借助于毒品進入無真實可言的幻覺,進入偉大而明亮的夢境,進入預言性的愛情。
(而如果意識——就是這樣的意識——正是人類的未來,那該怎么辦呢?如果,有那么一天,螺旋形由于多繞出一圈而使消失了的反作用觀念呈現撲朔迷離狀態,意識因此而變成這種樣子:明顯的和潛在的、明面與陰面都不存在了,那該怎樣呢?如果分析不是用來破壞力量(也不是用來糾正或引導力量),而只是用來像藝術家那樣去裝飾力量,那該如何呢?設想一下,如果有關缺陷的科學有一天發現了其自身的缺陷,而且它又是意識的一種從未聽說過的新的形式,那又該怎么辦呢?)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